关注健康,关注健康养生网 - 您身边的健康顾问

首页 国内健康 肝细胞癌随访沟通,常见误区要避开

肝细胞癌随访沟通,常见误区要避开

2025-11-02 22:01:50
阅读量:2345
健康养生网

文章摘要

讲师:白雪艳,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肿瘤科主治医师  

讲师:白雪艳,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肿瘤科主治医师  

从医生角度看:这 3 个沟通误区,很多患者都会踩

每天接诊肝细胞癌患者,总会遇到类似的沟通场景:有的患者拿着一叠报告却说不清关键指标变化;有的患者全程点头说 懂了”,回家后却连用药剂量都记混;还有的患者把时间都花在聊家常上,核心问题没来得及问。其实,随访沟通中的这些误区,不仅浪费了宝贵的门诊时间,还可能导致医生无法准确判断病情,影响后续方案调整。今天就帮大家梳理随访沟通中最常见的误区,教你如何避开,让每一次沟通都更有效。

可能有人觉得 和医生沟通只要真诚就行”,但真诚之外,还需要避开那些容易 误导医生” 或 遗漏信息” 的误区,才能让沟通更精准,真正帮到自己。

误区 1:只说 身体没不舒服,不提 指标变化”—— 医生更关注 数据信号

很多患者见到医生第一句话就是 我最近没不舒服,吃饭睡觉都好”,却没主动说 这次 AFP 比上次高了”“白蛋白降了”。其实对肝细胞癌患者来说,指标变化” 比 身体感受” 更重要 —— 很多早期复发或肝功能异常,身体不会有明显不适,但指标会先出现变化,比如 AFP 轻微升高可能是复发的早期信号,白蛋白降低可能提示肝硬化进展。如果只说 没不舒服”,不提指标变化,医生可能会忽略这些关键信号,错过早期干预时机。

正确的做法是:见面后先主动说指标变化,比如 医生,我这次 AFP 从 5ng/mL 升到 8ng/mL,白蛋白从 38g/L 降到 36g/L,想问问您这要不要紧”,再补充身体感受,比如 虽然指标有变化,但我最近吃饭睡觉都还行,没觉得乏力腹胀”。这样医生能先聚焦指标异常,再结合身体感受综合判断,避免因 没症状” 而忽视指标问题。之前有位患者只说 没不舒服”,后来医生翻报告发现 AFP 持续升高,进一步检查才发现微小病灶,要是患者提前主动说指标,就能更早发现问题。

误区 2:把 医生的建议耳旁风,回家后不执行也不反馈 —— 沟通需要 闭环

很多患者随访时认真听医生建议,比如 多吃优质蛋白补白蛋白”“两个月后复查 AFP”,但回家后却没执行,下次随访也不反馈 没执行的原因”。其实随访沟通不是 医生说、患者听” 的单向传递,而是需要 医生建议 - 患者执行 - 随访反馈” 的闭环。如果不执行建议,又不反馈原因,医生无法判断是建议不适合你,还是你没理解,后续可能会给出不精准的方案。

比如医生建议 多吃鸡蛋、牛奶补白蛋白”,如果患者因为乳糖不耐受喝牛奶拉肚子,却没告诉医生,下次随访白蛋白没升高,医生可能会建议 加量喝牛奶”,反而加重不适。正确的做法是:执行建议时遇到问题,下次随访主动反馈,比如 医生,上次您让我喝牛奶补白蛋白,我喝了拉肚子,是不是有其他食物可以替代?”,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调整建议,比如换成 吃豆腐、鱼肉”,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沟通闭环,让建议真正帮到你。

误区 3:过度焦虑,反复问 会不会复发”—— 情绪干扰会影响沟通效率

很多患者因为担心病情,会反复问医生 我这情况会不会复发”“指标升高是不是意味着不好”,甚至在医生解答后,还会再次追问类似问题。适度焦虑可以理解,但过度焦虑会占用大量沟通时间,导致关键问题(比如 指标异常该怎么处理”“饮食要怎么调整”)没时间问,反而影响沟通效率。而且医生需要客观评估病情,反复追问情绪性问题,也会让医生难以聚焦专业判断。

正确的做法是:把焦虑转化为 具体问题”,比如别问 会不会复发”,而是问 AFP 升高到多少需要警惕复发”“我现在能做些什么来降低复发风险”;如果焦虑情绪严重,可以简单说 医生,我有点担心病情,想知道接下来需要重点注意什么”,医生会在解答专业问题的同时,给出安抚和建议,既缓解焦虑,又不影响沟通效率。之前有位患者把焦虑转化为 如何通过饮食降低复发风险” 的具体问题,既得到了实用建议,也缓解了焦虑,沟通效果很好。

误区 4:沟通时 避重就轻,隐瞒 不良生活习惯用药情况”—— 信息不全会误导医生

有的患者担心医生批评,会隐瞒不良生活习惯,比如 偷偷喝了点酒”“最近熬夜多”;有的患者自行调整用药,比如 觉得保肝药没用就停了”,却不告诉医生。这些隐瞒的信息,可能会误导医生对病情的判断,比如患者隐瞒喝酒,肝功能异常时,医生可能会误以为是药物导致,调整用药后却没效果,延误真正原因的排查。

医生的职责是帮患者解决问题,不是批评患者,所以沟通时一定要 如实告知”,比如 医生,我上周朋友聚会喝了点啤酒,之后就觉得有点乏力,是不是影响肝功能了?”“我觉得保肝药吃了没效果,停了一周,现在需要继续吃吗?”。如实告知后,医生能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原因,给出针对性建议,比如 以后别喝酒了,先把保肝药吃上,下次复查看看肝功能”,避免因信息不全导致误判。

误区 5:依赖 家属代说,自己不参与沟通 —— 患者本人的感受更重要

有的患者因为身体虚弱或觉得 家属更懂”,让家属全程代说,自己不说话,甚至医生问 你自己觉得哪里不舒服” 时,也让家属回答。其实患者本人的感受(比如 哪里疼、疼多久、怎么缓解”)比家属描述更准确,尤其是主观症状(如乏力、腹胀),家属很难精准传达。如果患者自己不参与沟通,医生可能会错过关键的主观感受,影响病情评估。

即使身体虚弱,也建议患者尽量自己说感受,比如 我最近早上起来肝区有点胀,持续 20 分钟左右”,家属可以补充 他最近吃饭比之前少了点”,这样医生能结合患者本人的感受和家属的补充,更全面地判断病情。如果患者实在无法说话,家属也要提前和患者沟通,准确记录患者的感受,避免遗漏关键信息。

避开误区的 3 个小提醒:让沟通更顺畅

想要避开这些误区,让随访沟通更有效,记住这 3 个小提醒:

1. 沟通前 列清单:把要跟医生说的 指标变化”“身体感受”“想提问的问题” 列在纸上,比如 1. AFP 从 5→8,白蛋白 38→36;2. 无明显不适;3. 问:AFP 升高要检查吗?白蛋白怎么补?”,照着清单说,避免遗漏或跑偏。

2. 沟通中 多确认:听到医生建议后,简单重复确认,比如 医生,您是说让我每天吃两个鸡蛋、半斤鱼肉补白蛋白,两个月后复查 AFP,对吗?”,避免因记忆偏差导致误解。

3. 沟通后 做记录:把医生的建议(用药、饮食、复查时间)记在手机或笔记本上,比如 保肝药:每天两次,每次 1 片;复查:8 月查 AFP”,回家后贴在显眼处,方便执行和下次随访反馈。

总结:避开误区,才能让沟通真正帮到你

肝细胞癌随访沟通中的误区,看似都是 小问题”,却可能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,延误干预时机。避开 只说感受不提指标”“不执行不反馈”“过度焦虑”“隐瞒信息”“家属代说” 这些误区,用 主动说指标、如实反馈、聚焦具体问题” 的方式沟通,才能让每一次随访都有收获,让医生给出的方案更贴合你的情况,真正帮你管理好病情。

如果在沟通中不确定自己有没有踩误区,可以下次随访时主动问医生 我这次沟通有没有遗漏什么关键信息”,医生会给你反馈和建议。记住,随访沟通是你和医生共同管理病情的桥梁,只有避开误区,才能让这座桥梁更稳固,帮你更好地守护健康。
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

 

分享本文:
的头像

作者:

资深健康领域编辑,拥有10年健康资讯撰写经验,专注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。

查看更多文章

网友评论

订阅健康资讯

定期获取最新健康资讯、专家建议和实用健康技巧

我们尊重您的隐私,不会向第三方分享您的信息

获取最新健康资讯

订阅我们的健康通讯,获取专业的健康建议和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