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么和肝细胞癌患者沟通?
文章摘要
讲师:韩翠云,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
讲师:韩翠云,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
张阿姨坐在客厅沙发上,手里攥着刚给丈夫热好的牛奶,心里满是懊悔 —— 刚才丈夫说 “治疗太辛苦,不想继续了”,她下意识地反驳 “你怎么这么不坚强,我们都在为你努力”,结果丈夫转身回了房间,至今不愿理她。其实,很多肝细胞癌患者家属都有过类似的经历,想和患者好好沟通,却总在不经意间说错话、引发矛盾,既让患者伤心,自己也倍感委屈。和肝细胞癌患者沟通,不是 “想说什么就说什么”,也不是 “只说好听的话”,关键是要读懂患者的情绪和需求,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传递关心,让沟通成为连接彼此、传递信心的桥梁,而不是产生隔阂的导火索。
先避开 “3 个沟通误区”,别让关心变成 “伤害”
很多家属在沟通时,总觉得 “自己是为患者好”,却没意识到一些话会让患者觉得被否定、被忽视,甚至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。想要和患者好好沟通,首先要避开这三个常见误区。
第一个误区是 “过度强调‘坚强’,否定患者的负面情绪”。当患者说 “累”“疼”“不想治了” 时,家属总习惯说 “你要坚强一点”“别这么消极”“大家都比你难”,这些话看似是鼓励,实则是否定了患者的真实感受。患者在治疗期间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痛苦,他们需要的是 “被理解”,而不是 “被要求”。张阿姨后来才明白,当时丈夫说 “不想继续”,其实是想倾诉心里的委屈和疲惫,而不是真的想放弃,她那句 “不坚强”,反而让丈夫觉得 “自己的痛苦没人懂”。如果当时她能说 “我知道你现在很辛苦,要是累了就歇会儿,我们慢慢治”,或许就能让丈夫感受到关心,而不是失望。
第二个误区是 “回避病情,假装‘一切正常’”。有些家属觉得 “不提病情,患者就不会难过”,于是刻意回避和病情相关的话题,哪怕患者主动提起,也会岔开话题说 “别想这些,我们聊点别的”。但实际上,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往往很敏感,家属的刻意回避,会让他们觉得 “家人在隐瞒什么”“自己的病情很严重”,反而加重焦虑。有位患者曾说:“我知道自己的病,可家人总不跟我聊,我只能自己瞎琢磨,越想越害怕。” 其实,家属可以主动和患者聊病情,比如 “今天医生说你的指标比上次稳定了,我们继续加油”“要是你想知道治疗方案,我们可以一起问医生”,让患者感受到 “自己是被尊重的,病情是可控的”,反而能减轻他们的焦虑。
第三个误区是 “频繁提及‘治疗费用’‘家人负担’”。有些家属会不经意间说 “为了给你治病,家里花了好多钱”“你要是不好好治,我们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”,这些话会让患者觉得 “自己是家人的负担”,甚至产生 “放弃治疗,不拖累家人” 的想法。治疗费用是家属需要考虑的问题,但没必要在患者面前频繁提及,尤其是不要把费用和 “患者的治疗态度” 绑定。家属可以和其他家人私下沟通费用问题,在患者面前,多传递 “我们一起想办法,你不用担心钱”“只要你好好恢复,比什么都重要”,让患者感受到 “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的,家人愿意为他付出”,而不是 “自己在拖累家人”。
不同 “沟通场景”,用不同的 “沟通技巧”
和肝细胞癌患者沟通,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调整方式,比如患者情绪低落时、治疗不顺利时、想了解病情时,沟通的重点和语气都要有所不同,这样才能让患者感受到被理解、被支持。
当患者情绪低落时:此时患者最需要的是 “倾听” 和 “陪伴”,而不是 “讲道理” 或 “提建议”。家属可以坐在患者身边,轻轻拍一拍他们的手,说 “要是你想说话,我听着;要是不想说,我们就坐一会儿”。如果患者愿意倾诉,就认真听他们说,偶尔回应 “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”“这种感觉一定不好受”,不用急着给他们 “解决办法”,也不用劝他们 “开心起来”。有位家属分享,她丈夫情绪低落时,总喜欢坐在阳台发呆,她就搬个小凳子坐在旁边,陪他一起看风景,偶尔说一句 “今天的夕阳真好看”,不用多说话,丈夫却会慢慢放松下来,愿意和她聊几句。
当患者治疗不顺利时:比如出现副作用、指标波动时,患者很容易感到沮丧、焦虑,此时家属要传递 “信心” 和 “支持”,而不是 “抱怨” 或 “指责”。可以说 “这次治疗可能有点难,但医生说我们可以调整方案,我们一起加油”“要是副作用太难受,我们跟医生说,肯定有办法缓解”,让患者知道 “家人会和他一起面对困难,不是他一个人在扛”。避免说 “怎么又出问题了”“早知道当初选另一种治疗就好了”,这些话会让患者觉得 “家人在责怪他”,加重心理负担。
当患者想了解病情时:此时家属要 “坦诚” 且 “温和”,既不要隐瞒病情,也不要夸大病情。可以和患者一起回顾医生的话,比如 “医生说这次复查发现有个小问题,但不算严重,我们接下来调整一下用药就好”,如果患者有疑问,就一起去咨询医生,让患者直接从专业人士那里获取信息,减少 “瞎琢磨” 的焦虑。如果病情确实有变化,也要用温和的语气告诉患者,比如 “医生说病情有一些新情况,不过我们还有其他治疗方案,我们一起商量怎么选”,让患者感受到 “即使病情有变化,我们也有应对的办法,不用害怕”。
学会 “倾听” 比 “会说” 更重要,让患者感受到 “被重视”
很多家属觉得 “沟通就是要会说话”,却忽略了 “倾听” 才是沟通的核心。对肝细胞癌患者来说,能有一个人认真听自己说话,比任何 “好听的话” 都重要,因为倾听能让他们感受到 “自己是被重视的,自己的感受是被在乎的”。
倾听时,要 “专注” 且 “不打断”。当患者说话时,放下手里的手机、家务,眼睛看着患者,让他们知道 “你在认真听”。不要中途打断患者,哪怕你觉得 “他说的不对”“没必要这么想”,也要等他说完再慢慢沟通。有位患者曾说:“我跟家人说治疗的辛苦,他们总没听完就说‘别抱怨了’,后来我就不想跟他们说了。” 其实,患者需要的不是 “解决问题的建议”,而是 “被倾听的尊重”,哪怕只是听他们说几句 “废话”,也能让他们心里舒服很多。
倾听时,要 “回应情绪” 而不是 “解决问题”。当患者说 “我今天化疗完特别恶心,什么都吃不下” 时,不用急着说 “你得逼着自己吃点,不然没力气”,而是先回应他的情绪:“化疗完恶心肯定很难受,要不要躺会儿,我给你倒杯温水?” 先让患者感受到 “你理解他的痛苦”,再慢慢提供帮助。如果一上来就提建议,会让患者觉得 “你没在乎我的感受,只在乎我吃没吃饭”,反而不愿意接受帮助。
倾听时,要 “允许患者沉默”。有时候患者说完话后会陷入沉默,这时候不用急着找话题打破沉默,也不用觉得 “尴尬”,可以陪患者一起沉默,或者说 “要是你想再想想,我们就等会儿再说”。沉默也是一种沟通,患者可能在整理自己的情绪,也可能只是想安静一会儿,家属的包容和陪伴,能让他们更有安全感。
总结:和肝细胞癌患者沟通,“懂他、听他、陪他” 是关键
怎么和肝细胞癌患者沟通?没有 “标准答案”,也没有 “完美话术”,关键是要 “懂他”—— 读懂患者的情绪和需求,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们;“听他”—— 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,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;“陪他”—— 无论患者情绪好还是不好,都愿意陪在他们身边,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传递关心。
沟通不是 “任务”,而是 “用心的陪伴”。家属不用因为 “偶尔说错话” 而自责,也不用追求 “每次沟通都完美”,只要用心去理解患者、尊重患者,即使话不多,也能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支持。毕竟,对肝细胞癌患者来说,家人的陪伴和理解,才是他们对抗疾病最重要的力量。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