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健康,关注健康养生网 - 您身边的健康顾问

首页 国内健康 放疗能缓解胃癌转移痛吗?

放疗能缓解胃癌转移痛吗?

2025-10-10 20:00:35
阅读量:2641
健康养生网

文章摘要

讲师:李娟,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区(滨湖院区)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 

讲师:李娟,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区(滨湖院区)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 

胃癌骨转移的李叔叔被疼痛折磨了近一个月,吃了止痛药也只能暂时缓解,夜里常常疼得无法入睡,甚至连翻身都要小心翼翼。主治医生建议他试试放疗,家人却有些犹豫:“放疗不是治肿瘤的吗?还能止痛?” 事实上,放疗不仅能控制胃癌转移灶,更是缓解转移痛的重要手段,尤其对骨转移、淋巴结转移引起的疼痛,缓解效果显著,能帮助患者摆脱疼痛困扰,重拾生活质量。

放疗缓解转移痛的原理:从 “根源” 减轻疼痛

放疗之所以能缓解胃癌转移痛,核心是通过 “抑制肿瘤进展、减轻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犯和压迫”,从疼痛根源上发挥作用,而非单纯的 “对症止痛”,因此止痛效果更持久、更稳定。

胃癌转移痛的主要原因,是转移灶侵犯或压迫周围组织 —— 比如骨转移时,肿瘤细胞破坏骨骼结构,刺激骨膜神经;淋巴结转移时,肿大的淋巴结压迫血管、神经;肝转移时,肿瘤增大牵拉肝包膜。放疗通过高能射线作用于转移灶,能直接杀灭部分肿瘤细胞,抑制肿瘤进一步生长和扩散,减少肿瘤对周围神经、组织的侵犯与压迫;同时,放疗还能减轻转移灶周围的炎症反应,缓解炎症引起的疼痛。比如,骨转移患者接受放疗后,肿瘤对骨骼的破坏减少,骨膜神经刺激减轻,疼痛自然会随之缓解;淋巴结转移患者放疗后,肿大的淋巴结缩小,对血管、神经的压迫减轻,疼痛也会明显改善。这种 “从根源控制疼痛” 的方式,让放疗止痛效果不仅局限于 “暂时缓解”,多数患者的疼痛缓解效果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。

哪些胃癌转移痛,放疗缓解效果更好?

并非所有胃癌转移痛都适合放疗,放疗对特定类型的转移痛缓解效果更突出,尤其是骨转移痛和部分淋巴结转移痛,而对弥漫性腹膜转移痛、多器官转移痛的缓解效果则相对有限,需结合疼痛类型和转移情况判断。

骨转移痛是放疗缓解效果最好的胃癌转移痛类型,临床数据显示,放疗对胃癌骨转移痛的缓解有效率可达 80%-90%,且缓解速度快 —— 多数患者在放疗开始后 1-2 周内,疼痛就会明显减轻,部分患者甚至能完全摆脱止痛药。骨转移痛的放疗效果,与转移部位、疼痛程度无关,无论是脊柱、骨盆还是肋骨转移引起的疼痛,放疗都能发挥作用,尤其适合因骨转移导致的持续性钝痛、活动后加重的疼痛,或止痛药效果不佳的疼痛。其次是淋巴结转移痛,若淋巴结转移灶较大,压迫周围神经、组织引起的局部疼痛(如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导致的颈部疼痛、腹腔淋巴结转移导致的腹痛),放疗通过缩小淋巴结,能有效缓解疼痛,缓解有效率约 70%-80%。而对于弥漫性腹膜转移引起的广泛腹痛、多器官转移引起的全身性疼痛,放疗难以覆盖所有疼痛部位,缓解效果有限,更适合通过药物止痛、姑息治疗等方式缓解。

放疗缓解转移痛的特点:持久、安全,可与其他止痛方式协同

相比药物止痛,放疗缓解胃癌转移痛具有 “效果持久、副作用可控” 的特点,且能与药物、手术等其他止痛方式协同作用,形成 “多维度止痛” 方案,让疼痛控制更全面、更稳定。

从效果持久性来看,药物止痛(如阿片类药物)需长期服用,且可能随着时间推移出现耐药,需要不断增加剂量才能维持止痛效果;而放疗缓解转移痛的效果通常能持续 3-6 个月,部分患者甚至能持续 1 年以上,期间无需频繁调整治疗方案,减少了患者对止痛药的依赖。从安全性来看,放疗虽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(如乏力、局部皮肤反应),但多为轻度、暂时的,通过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,不会像长期服用止痛药那样,出现便秘、恶心、呼吸抑制等严重副作用,尤其适合需要长期控制疼痛的患者。此外,放疗还能与其他止痛方式协同 —— 比如,骨转移痛患者可先通过放疗缓解疼痛,再减少止痛药剂量,降低药物副作用;淋巴结转移痛患者若放疗后仍有轻微疼痛,可配合少量止痛药,实现 “放疗为主、药物为辅” 的止痛模式,让疼痛控制效果更优。

放疗缓解转移痛的方案:剂量、疗程灵活,兼顾效果与安全

为缓解胃癌转移痛设计的放疗方案,会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、转移部位、身体状态等灵活调整剂量和疗程,在保证止痛效果的同时,最大限度减少放疗对正常组织的损伤,确保治疗安全。

目前临床常用的放疗止痛方案主要有两种:一是 “常规分割放疗”,即每天放疗 1 次,每次剂量 2-3Gy,每周放疗 5 次,总疗程 2-3 周,总剂量 30-40Gy,这种方案适合身体状态较好、疼痛程度中等的患者,止痛效果稳定,副作用相对较轻;二是 “大分割放疗”,即每次放疗剂量较高(如 8Gy 或 10Gy),放疗次数少(1-5 次),总疗程 1-1 周半,这种方案适合身体状态差、疼痛剧烈、急需快速缓解疼痛的患者,如晚期卧床患者、无法耐受长期放疗的患者,止痛速度快,能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。例如,一位胃癌骨转移晚期患者,身体虚弱且疼痛剧烈,无法耐受常规分割放疗,医生为其制定了 “单次 8Gy” 的大分割放疗方案,放疗后 3 天,疼痛就明显减轻,能正常进食和睡眠。需要注意的是,无论选择哪种方案,医生都会通过精准放疗技术(如调强放疗、立体定向放疗),严格控制放疗范围,避免损伤转移灶周围的正常组织(如脊髓、血管、器官),确保放疗安全。

放疗缓解转移痛期间,患者需做好这些配合与护理

放疗缓解胃癌转移痛期间,患者的配合与护理直接影响止痛效果和放疗耐受性,需从疼痛评估、身体护理、饮食调整等方面入手,确保放疗顺利完成,达到最佳止痛效果。

首先是做好疼痛评估,放疗期间需定期向医生反馈疼痛变化(如疼痛程度、疼痛部位、疼痛缓解时间),可通过 “数字疼痛评分法”(0-10 分,0 分为无痛,10 分为最剧烈疼痛)记录疼痛情况,帮助医生判断放疗效果,及时调整放疗方案或止痛药物。其次是身体护理,放疗部位的皮肤需保持清洁干燥,避免摩擦、抓挠,穿宽松柔软的衣物,防止皮肤损伤;若放疗部位为骨骼(如脊柱、骨盆),需避免剧烈活动、负重,防止病理性骨折,必要时可使用助行器、支具保护;若放疗部位为腹部、胸部,需避免暴饮暴食、剧烈咳嗽,减轻局部组织负担。饮食调整方面,放疗期间患者可能出现乏力、食欲减退,需通过 “高蛋白、易消化、清淡饮食” 补充营养,如鸡蛋、鱼肉、新鲜蔬菜,少食多餐,避免辛辣、油腻食物,必要时使用口服营养补充剂,防止营养不良影响放疗耐受性。此外,若放疗期间出现明显副作用(如严重乏力、恶心、皮肤红肿),需及时告知医生,进行对症处理,避免副作用影响放疗进程。

总之,放疗能有效缓解胃癌转移痛,尤其对骨转移痛、淋巴结转移痛的缓解效果突出,具有效果持久、安全可控的特点,且能与其他止痛方式协同作用。患者若被胃癌转移痛困扰,且符合放疗条件,可积极尝试放疗,在医生指导下做好配合与护理,就能有效摆脱疼痛,提高生活质量,为后续治疗创造更好条件。
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

 

分享本文:
的头像

作者:

资深健康领域编辑,拥有10年健康资讯撰写经验,专注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。

查看更多文章

网友评论

订阅健康资讯

定期获取最新健康资讯、专家建议和实用健康技巧

我们尊重您的隐私,不会向第三方分享您的信息

获取最新健康资讯

订阅我们的健康通讯,获取专业的健康建议和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