胰腺癌晚期有哪些表现?
文章摘要
讲师:许亚丽,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
讲师:许亚丽,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
“医生,我最近不仅腹痛得厉害,连眼睛和皮肤都黄了,是不是已经到胰腺癌晚期了?还有没有办法缓解这些难受的症状?” 在肿瘤科门诊,这样带着焦虑的提问很常见。当胰腺癌发展到晚期,肿瘤往往已经侵犯周围组织或发生远处转移,身体会出现一系列更明显、更复杂的表现,这些表现不仅影响生活质量,也可能让患者和家属感到无助。但了解这些晚期表现的特点和背后的原因,不仅能帮助大家更理性地看待病情,还能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,减轻身体的痛苦,让晚期生活更有质量。
胰腺癌晚期最突出且让患者难以忍受的表现,莫过于持续加重的疼痛。这种疼痛和早期的隐痛不同,通常更为剧烈,位置多在上腹部,还会沿着腰背部放射,尤其是在夜间或平躺时,疼痛会更加明显,甚至让患者无法入睡。这是因为晚期肿瘤已经侵犯到胰腺周围的神经丛,或者压迫了附近的大血管和器官,导致疼痛信号持续传递到大脑。很多患者会因为疼痛而不敢活动、食欲骤降,甚至出现焦虑、抑郁等情绪问题。针对这种疼痛,医生通常会根据疼痛程度制定阶梯式的止痛方案,从非甾体类抗炎药到阿片类镇痛药,同时结合热敷、按摩或调整体位等方式,帮助患者缓解痛苦,改善睡眠和饮食状态。
黄疸的加重是胰腺癌晚期,尤其是胰头癌晚期的典型表现之一。晚期时,胰腺头部的肿瘤会进一步增大,完全堵塞胆管,导致胆汁无法排出,大量胆红素在体内堆积,不仅会让皮肤和眼睛的巩膜呈现明显的暗黄色,还可能伴随皮肤瘙痒。这种瘙痒往往非常剧烈,患者忍不住抓挠,容易导致皮肤破损、感染。同时,胆汁无法进入肠道,会让大便颜色变浅,甚至呈现灰白色,尿液颜色则会加深,像浓茶一样。针对晚期黄疸,医生通常会采用介入治疗的方式,比如放置胆管支架,打通堵塞的胆管,让胆汁能够正常排出,从而缓解黄疸和瘙痒症状,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。
晚期胰腺癌患者还会出现明显的全身消耗症状,比如极度消瘦、乏力、贫血等。这是因为肿瘤在持续生长过程中,会消耗身体大量的能量和营养物质,而胰腺功能受损又导致患者无法正常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,双重作用下,患者会在短时间内出现体重急剧下降,身体变得极度虚弱,稍微活动一下就会感到疲惫不堪。同时,长期的营养不足和慢性失血,还会导致贫血,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、头晕、心慌等症状。针对这些全身消耗症状,除了通过静脉输注营养液补充能量和营养外,医生还会建议患者调整饮食结构,选择高蛋白、高热量、易消化的食物,比如鸡蛋羹、鱼肉粥、牛奶等,少量多次进食,尽可能为身体补充营养,增强体力。
当胰腺癌发展到晚期,肿瘤还可能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,引发相应的转移症状,这些症状会因转移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。如果肿瘤转移到肝脏,患者可能会出现肝区疼痛、肝脏肿大、腹水等症状;如果转移到肺部,可能会出现咳嗽、咳痰、咯血、呼吸困难等症状;如果转移到腹腔淋巴结,可能会出现腹部肿块、腹胀等症状。这些转移症状的出现,意味着病情更加复杂,治疗难度也更大。针对晚期转移症状,医生会根据转移部位和患者的身体状况,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,比如化疗、靶向治疗、放疗等,以控制肿瘤进展,缓解转移症状,延长患者的生存期。
此外,晚期胰腺癌患者还可能出现一些其他并发症,比如消化道出血、感染等。由于肿瘤可能侵犯胃肠道或血管,部分患者会出现呕血、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,严重时可能会导致休克,需要紧急治疗;而长期的营养不良和免疫力下降,会让患者更容易受到细菌、病毒等病原体的感染,出现发热、咳嗽、咳痰等感染症状,这些并发症不仅会加重患者的身体负担,还可能危及生命。针对这些晚期并发症,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,一旦发现异常,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,比如使用止血药物、抗生素等,控制并发症的发展,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。
需要强调的是,胰腺癌晚期的这些表现虽然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,但并不意味着完全失去了治疗的意义。通过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和综合治疗,很多晚期患者的症状能够得到有效缓解,生存期也能得到延长,生活质量也能得到改善。因此,即使到了晚期,患者和家属也不要轻易放弃,应该积极与医生沟通,了解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,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,同时做好生活中的护理和心理疏导,帮助患者树立信心,积极面对疾病。
值得注意的是,晚期胰腺癌的治疗应更加注重个体化和多学科协作。疼痛管理方面,除了常规药物,还可考虑神经阻滞等介入手段;对于黄疸和消化道梗阻,内镜下支架置入能快速缓解症状。营养支持和心理干预同样重要,它们与医疗手段相辅相成,共同提升患者的整体状态。
总的来说,胰腺癌晚期会出现持续加重的疼痛、明显的黄疸、全身消耗症状、转移症状以及各种并发症等表现。了解这些表现的特点和原因,能够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应对病情,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护理。虽然晚期胰腺癌的治疗难度较大,但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,依然能够为患者减轻痛苦,延长生存期,让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也能保持一定的生活质量。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