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健康,关注健康养生网 - 您身边的健康顾问

首页 国内健康 肺癌康复期运动要避开哪些误区?

肺癌康复期运动要避开哪些误区?

2025-09-22 11:46:01
阅读量:1530
健康养生网

文章摘要

讲师:张雷,宿州市立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

 

讲师:张雷,宿州市立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

“听说运动能增强免疫力,我术后 1 个月就跟着小区大爷大妈打羽毛球,结果才打 10 分钟就气短得厉害,胸口还疼;后来又有人说‘肺不好就该多卧床’,我干脆不运动了,可越躺越没力气,复查时医生说肌肉都有点萎缩了。” 在肺癌康复期,很多患者对运动的认知存在偏差,要么盲目追求高强度运动,要么因过度谨慎不敢动,反而影响康复效果。其实康复期运动有很多 “隐形误区”,看似合理的做法,可能会悄悄伤害身体。今天就盘点肺癌康复期运动的常见误区,结合案例讲清背后的原因和正确做法,帮你避开雷区、科学运动。

先说说 “最常见的误区:觉得‘运动越用力,恢复越快’,盲目追求高强度”。很多患者急于恢复,刚能下床就尝试跑步、跳绳、打羽毛球等高强度运动,觉得 “多出汗才有效”,结果往往适得其反。肺癌治疗后,肺功能和肌肉力量需要逐步恢复,高强度运动不仅会加重肺部负担,导致气短、胸痛,还可能拉伤肌肉、影响伤口愈合。之前有位患者术后 2 个月开始每天跑 3 公里,没跑几天就出现气胸,住院治疗 1 周才好转,反而延误了康复进度。正确的做法是 “从低强度开始,循序渐进”,比如先每天慢走 10 分钟,适应后再慢慢增加时间和速度,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适应运动节奏。运动时以 “呼吸平稳、不感到疲劳” 为原则,而不是追求 “累到出汗”,毕竟康复期运动的核心是 “激活身体”,不是 “挑战极限”。

再聊聊 “相反的误区:觉得‘肺不好就该多休息’,完全不敢运动”。有些患者听说 “运动伤肺”,或者担心运动时出现不适,就选择长期卧床休息,连慢走都不敢,结果导致肌肉萎缩、免疫力下降,反而更容易生病。其实适度运动能促进肺部血液循环,增强呼吸肌力量,帮助改善肺功能,还能预防血栓、便秘等康复期常见问题。有位患者术后因害怕运动,卧床 3 个月,结果出现下肢肌肉萎缩,连走路都需要家人搀扶,后来在医生指导下开始每天慢走,1 个月后就能自主行走,3 个月后肌肉力量基本恢复。所以别把 “休息” 和 “不动” 画等号,哪怕每天只慢走 5 分钟,也比长期卧床好,关键是让身体 “动起来”,逐步恢复活力。

还有 “容易被误导的误区:跟着别人学运动,不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”。很多患者看到其他病友做太极、游泳效果好,就盲目跟风,不管自己的恢复情况是否适合,结果出现不适。其实每个人的病情、治疗方式、恢复速度都不同,适合的运动也不一样 —— 比如有人术后肺功能恢复快,3 个月就能游泳;有人肺功能弱,6 个月还只能慢走;有骨转移的患者,不适合做弯腰、扭转的运动,而没有骨转移的患者则可以尝试更多样的运动。之前有位患者看到病友练太极效果好,自己也跟着练,结果因动作幅度太大,导致胸膜粘连处疼痛,后来医生根据她的情况,建议她先从简单的呼吸训练开始,再逐步过渡到简化版太极,才没再出现不适。所以别盲目模仿别人的运动方式,最好先咨询医生,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。

关于 “忽视细节的误区:运动前不热身、运动后不拉伸,觉得‘没必要’”。很多患者觉得 “就慢走几分钟,没必要热身拉伸”,直接开始运动,运动结束后也不做任何放松动作,结果容易出现肌肉酸痛、抽筋等问题。其实康复期身体肌肉、关节比较脆弱,运动前热身能让身体逐渐适应运动状态,减少肌肉拉伤、关节损伤的风险,比如运动前先活动手腕脚踝、缓慢摆臂 5 分钟;运动后拉伸能帮助放松肌肉,缓解酸痛,比如拉伸手臂、腿部肌肉 5 分钟。有位患者每次慢走前都不热身,结果出现小腿肌肉抽筋,后来按医生建议加上热身和拉伸,就再也没出现过类似情况。别觉得这些细节 “不重要”,做好热身和拉伸,才能让运动更安全、更舒适。

还有 “季节 / 天气相关的误区:不管天气好坏都坚持户外运动,觉得‘风雨无阻才有效’”。有些患者觉得 “运动要坚持,不能间断”,即使雾霾天、大风天、寒冷天气也出门运动,结果反而刺激呼吸道,加重咳嗽、气短等症状。肺癌康复期呼吸道比较敏感,雾霾中的污染物、寒冷的空气都会刺激肺部,导致不适,甚至诱发呼吸道感染。正确的做法是 “根据天气调整运动计划”,雾霾天(PM2.5>100μg/m³)、大风天、雨雪天,可改为室内运动,比如在室内慢走、做呼吸训练;寒冷天气出门时,戴好口罩、围巾,做好保暖措施,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呼吸道。之前有位患者冬天不注意保暖,出门运动后感冒,引发肺炎,不得不暂停康复计划,治疗 1 个月才好转,所以根据天气调整运动,不是 “偷懒”,而是保护自己的必要措施。

最后说说 “关于运动时间的误区:觉得‘运动时间越长越好’,一次运动 1-2 小时”。有些患者觉得 “运动时间越长,效果越好”,每次运动都要 1-2 小时,结果导致过度疲劳,影响日常生活和后续恢复。康复期运动讲究 “适度”,不是时间越长越好,过度运动反而会消耗体力,降低免疫力,甚至影响睡眠和食欲。不同康复阶段的运动时间有建议范围:康复初期每次 10-15 分钟,康复中期每次 15-25 分钟,康复后期每次 25-30 分钟,每天 1-2 次即可,不需要一次运动太久。有位患者康复中期每次运动 1 小时,结果每天都觉得很累,吃饭没胃口,睡眠也不好,后来减少到每次 20 分钟,精力反而更充沛,复查时指标也更稳定。所以运动时间要适中,以 “不影响正常生活、不感到过度疲劳” 为原则。

总的来说,肺癌康复期运动要避开 “盲目高强度、完全不运动、跟风模仿、忽视热身拉伸、不顾天气、运动过久” 这六大误区,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,从低强度开始,循序渐进,科学安排运动。别因错误的运动认知影响康复,也别因担心误区而不敢运动,只要避开雷区,适度运动就能帮助改善肺功能、增强体质,为长期康复打下基础。记住,康复期运动的核心是 “安全、适度、循序渐进”,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节奏,才能让运动真正成为康复的助力。
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

 

分享本文:
的头像

作者:

资深健康领域编辑,拥有10年健康资讯撰写经验,专注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。

查看更多文章

网友评论

订阅健康资讯

定期获取最新健康资讯、专家建议和实用健康技巧

我们尊重您的隐私,不会向第三方分享您的信息

获取最新健康资讯

订阅我们的健康通讯,获取专业的健康建议和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