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健康,关注健康养生网 - 您身边的健康顾问

首页 国内健康 胰腺癌药物治疗指南更新了吗?

胰腺癌药物治疗指南更新了吗?

2025-11-17 13:46:17
阅读量:2345
健康养生网

文章摘要

讲师:朱炎焱,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主治医师  

讲师:朱炎焱,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主治医师  

肿瘤科的病例讨论会上,李医生和王医生针对一位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用药方案展开讨论:“按去年的指南,他这种情况只能选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紫杉醇,今年是不是有新方案了?” 其实近几年胰腺癌药物治疗指南一直在更新,从单一化疗到 “化疗 + 靶向”“化疗 + 免疫” 的联合方案,从少数靶点到更多基因突变的精准用药,这些变化让不同阶段、不同类型的胰腺癌患者有了更多治疗选择,也让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更有保障。搞清楚这些更新,能帮患者和家属在和医生沟通时,更清晰地了解 “为什么选这个药”“有没有更好的方案”。

首先是 “靶向治疗范围的扩大”,不再只局限于少数特定基因突变患者。以前胰腺癌靶向药选择很少,只有 “BRCA1/2 基因突变” 的患者能使用 PARP 抑制剂(如奥拉帕利)。现在指南新增了多个靶点的靶向治疗推荐:比如对 “NTRK 基因融合” 的患者,无论肿瘤分期,都可使用拉罗替尼或恩曲替尼,这类药物对肿瘤的针对性更强,副作用比传统化疗更小;对 “Claudin 18.2 阳性” 的晚期胰腺癌患者,指南推荐靶向药(如 zolbetuximab)联合化疗,临床研究显示能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。有位患者基因检测发现 NTRK 融合,按新指南使用拉罗替尼后,肿瘤稳定了 8 个月,期间除了轻微乏力,没有出现严重副作用,生活质量比化疗时高了不少。

免疫治疗的应用也有了新突破,从 “单独使用效果有限” 到 “联合方案显成效”。以前单独使用 PD-1/PD-L1 抑制剂治疗胰腺癌,有效率很低,指南中几乎不推荐。但现在随着研究深入,指南明确 “免疫治疗联合化疗、靶向治疗” 的方案可用于部分晚期患者:比如对 “微卫星不稳定型(MSI-H)或错配修复缺陷型(dMMR)” 的胰腺癌患者,推荐 PD-1 抑制剂联合化疗,这类患者的肿瘤免疫原性较高,联合治疗能激活机体免疫系统,更好地攻击肿瘤细胞;对体力状况较好的晚期患者,也可尝试 PD-1 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(如安罗替尼),能延缓肿瘤进展。有位 MSI-H 型晚期患者,使用 PD-1 抑制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后,肿瘤缩小了 30%,症状明显缓解,目前已持续治疗 11 个月。

化疗方案的优化也是更新重点,“新药应用” 和 “剂量调整” 让治疗更安全有效。一方面,新型化疗药物被纳入指南:比如脂质体伊立替康,和传统伊立替康相比,对神经的毒性大大降低,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用于晚期胰腺癌二线治疗,能有效控制肿瘤进展,且患者耐受度更高;另一方面,指南对传统化疗方案的剂量和使用时机做了调整:比如对体力较弱的老年患者,吉西他滨的剂量可适当降低,避免出现严重骨髓抑制;对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,指南推荐在术后 4-8 周内开始化疗,比以前的 “术后 6-12 周” 更早,能更好地降低复发风险。有位 72 岁的晚期患者,因体力差无法耐受传统化疗,按新指南使用低剂量脂质体伊立替康联合治疗后,既控制了肿瘤,又没出现严重副作用,生活能基本自理。

术后辅助治疗的药物选择也更灵活,不再 “一刀切” 推荐单一方案。以前胰腺癌术后辅助化疗几乎只推荐吉西他滨单药或联合卡培他滨,现在指南根据患者的肿瘤分期、病理特征和体力状况,增加了更多选择:比如对肿瘤侵犯范围较广、有淋巴结转移的高危患者,指南推荐改良版 FOLFIRINOX 方案(奥沙利铂 + 伊立替康 + 氟尿嘧啶),临床研究显示能进一步降低复发风险;对体力状况较好的患者,也可选择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紫杉醇,相比传统方案,能延长无病生存期。有位术后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,按新指南选择改良版 FOLFIRINOX 方案辅助化疗,术后 2 年复查,未发现肿瘤复发迹象。

另外,指南还强调 “药物不良反应的全程管理”,不再只关注 “肿瘤控制效果”。以前医生给患者用药后,多是出现严重副作用才调整方案,现在指南要求从用药前就开始评估患者的基础疾病(如肝肾功能、心血管状况),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血常规、肝肾功能等指标,提前预防可能出现的副作用:比如使用奥沙利铂前,提醒患者避免接触冷水,预防神经毒性;使用吉西他滨期间,定期监测血小板,避免出现严重出血。有位患者使用吉西他滨治疗时,医生按指南提前给予升血小板药物,整个治疗过程中血小板未出现明显下降,顺利完成了 6 个周期化疗。

需要注意的是,指南更新是 “基于群体研究的推荐”,具体到个人,还要结合病情、基因检测结果和身体状况综合判断。比如同样是晚期胰腺癌,有 NTRK 融合的患者适合靶向治疗,而没有相关突变的患者可能更适合化疗联合免疫治疗;体力差的患者无法耐受高强度联合方案,只能选择温和的单药治疗。患者和家属不用看到 “新方案” 就盲目追求,而是要和主治医生充分沟通,了解不同药物的获益、风险和适用条件,再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案。有位患者看到新靶向药上市,坚持要求使用,结果基因检测未发现对应靶点,用药后不仅没效果,还出现了严重腹泻,反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。

总的来说,胰腺癌药物治疗指南是有更新的,核心是 “精准化、联合化、安全化”。这些更新给不同类型的胰腺癌患者带来了更多治疗机会,也让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得到提升。了解这些更新,能帮患者更好地参与治疗决策,不用再对 “用药选择” 感到迷茫。当然,药物治疗只是胰腺癌综合治疗的一部分,最终方案还需结合手术、放疗等其他治疗手段,在医生指导下制定,才能实现最佳治疗效果。
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

 

分享本文:
的头像

作者:

资深健康领域编辑,拥有10年健康资讯撰写经验,专注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。

查看更多文章

网友评论

订阅健康资讯

定期获取最新健康资讯、专家建议和实用健康技巧

我们尊重您的隐私,不会向第三方分享您的信息

获取最新健康资讯

订阅我们的健康通讯,获取专业的健康建议和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