宫颈癌康复期:常见误区答疑指南
文章摘要
讲师:马玲,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妇瘤科主任医师
讲师:马玲,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妇瘤科主任医师
饮食篇:“多补才能好得快” 是真的吗?
很多患者刚康复就想着 “多喝汤、多吃补品”,结果反而肠胃不适。关于康复期饮食,这些疑问咱们一起捋清楚。
问:术后必须喝鸡汤、鱼汤补身体吗?感觉不喝就没营养。
答:真不是必须的!术后肠胃还没恢复好,鸡汤、鱼汤里的油脂多,容易加重肠胃负担,导致腹胀、恶心。其实清淡的小米粥、蒸蛋羹、豆腐羹这些家常食物,反而更适合康复期。比如把小米熬成软烂的粥,加一点点切碎的青菜叶;把鸡蛋蒸成蛋羹,只放少量盐,既好消化,又能补充营养。等肠胃适应了,再慢慢尝试去油的鱼汤、鸡汤,比一开始就 “猛补” 更稳妥。
问:吃不下多少东西,总担心营养不够,要不要强迫自己多吃点?
答:千万别强迫!吃不下可以试试 “少食多餐”,每天分 5-6 次吃,每次吃一点点。比如上午 10 点喝半杯温牛奶,下午 3 点吃一小块蒸苹果,晚上睡前喝几口蔬菜粥。这样既能减轻肠胃压力,又能持续给身体供能。而且可以把食物做得软烂、好看些,比如把胡萝卜蒸熟捣成泥,和软米饭混在一起,颜色鲜亮,也更容易让人有胃口。
问:生冷水果不能吃吗?吃了会不会影响恢复?
答:不是绝对不能吃,关键看身体反应。如果吃了生冷水果觉得肠胃不舒服,比如腹胀、腹泻,就可以把水果蒸熟了再吃,像苹果、香蕉蒸熟后,又软又甜,对肠胃也友好。如果吃了没什么不适,适量吃点常温水果也没问题,能补充维生素。主要是避免一次性吃太多,也别吃刚从冰箱拿出来的冰凉水果。
运动篇:“越早高强度运动,恢复越快” 对吗?
不少患者刚能下床就着急运动,结果反而受伤。康复期运动有讲究,这些疑问帮你解答。
问:术后多久能开始运动?是不是越早运动越好?
答:术后 1-2 周就可以开始简单活动,但不是 “越早越好”,也不能一开始就高强度运动。刚开始可以在床上做些小动作,比如缓慢伸展手臂、转动脚踝、屈膝抬腿,每个动作重复几次,每天做 2-3 组,促进血液循环。等身体允许了,再在家人协助下床边站立,每次 1-2 分钟,慢慢适应。太早高强度运动,容易拉伤肌肉,还可能影响伤口恢复。
问:能像以前一样快走、跑步吗?想快点恢复体力。
答:刚开始肯定不行!康复期运动要 “循序渐进”,不能一下子就恢复以前的运动强度。术后 1 个月左右,可以在小区里慢慢散步,每次 5-10 分钟,每天 1-2 次,速度以自己感觉舒服、能正常说话为宜。等身体适应了,再慢慢增加散步时间和速度,半年内尽量别尝试快走、跑步这类高强度运动,避免给身体太大负担。
问:运动时觉得累了,要不要硬撑着完成目标?
答:绝对不要硬撑!运动时累了就停下来歇一歇,以身体不感到疲惫为原则。比如散步时觉得腿酸、呼吸急促,就找个长椅坐下休息,等缓过来再继续。康复期运动的目的是让身体慢慢恢复活力,不是追求 “完成多少量”。硬撑着运动,不仅容易受伤,还可能让身体更虚弱,反而不利于恢复。
随访篇:“没不舒服就不用去随访” 可行吗?
有些患者觉得 “没症状就没事”,不去随访,其实这很危险。关于随访,这些疑问要搞明白。
问:治疗结束了,没觉得不舒服,还需要去随访吗?
答:必须去!很多问题早期没有明显症状,比如轻微的异常细胞变化,只有通过检查才能发现。随访能让医生及时了解你的恢复情况,监测有没有复发迹象,还能根据你的情况调整康复方案。就算没不舒服,也得按时去随访,这是对自己健康负责,可不能偷懒。
问:随访就是做检查吗?还需要跟医生说些什么?
答:不止做检查,还要跟医生详细说说自己的情况。随访前可以把这段时间的饮食、睡眠、运动情况记下来,比如 “每天喝小米粥,吃蒸蛋羹,没腹胀”“下午散步 10 分钟,有点累”,跟医生说说这些细节,医生能更全面地了解你的恢复情况。有什么疑问也尽管问,比如 “能不能吃坚果”“什么时候能做家务”,别不好意思开口。
问:随访频率很高吗?要一直去很多次吗?
答:随访频率会根据恢复阶段调整,不是一直都很频繁。术后 1-2 年,通常每 3-6 个月随访一次;术后 3-5 年,每 6-12 个月随访一次;术后 5 年以上,如果恢复得好,每年随访一次就行。随着身体越来越好,随访间隔会越来越长,不用太担心频繁跑医院的问题。
心理篇:“焦虑忍忍就过去了” 不用管吗?
康复期容易焦虑、低落,很多人觉得 “忍忍就好”,其实不然。关于心理调节,这些疑问帮你解惑。
问:总担心病情复发,焦虑得睡不着,是不是忍忍就好了?
答:可别光忍!长期焦虑会影响睡眠和食欲,还可能延缓身体恢复。可以试试把担心的事写下来,比如 “怕复查结果不好”,再在旁边写下客观情况,比如 “目前复查都正常”,用事实缓解焦虑。也可以睡前听听舒缓的音乐,做几分钟深呼吸,慢慢吸气再慢慢呼气,帮助放松入睡。忍是解决不了问题的,主动调节才管用。
问:不想跟别人说话,总一个人待着,正常吗?用不用强迫自己社交?
答:刚开始这样很正常,不用强迫自己立刻社交。可以先从和家人简单交流开始,比如跟妈妈说说今天吃了什么,跟爸爸聊聊天气,慢慢适应和别人沟通。如果觉得跟外人交流有压力,也可以加入康复期病友的交流群,和有相似经历的人一起分享感受,大家互相理解,会轻松很多。不用急,按自己的节奏来就好。
问:觉得自己是家人的负担,心里很愧疚,怎么调整?
答:别这么想!家人愿意照顾你,是因为在乎你,他们更希望看到你积极面对康复,而不是沉浸在愧疚里。你可以跟家人聊聊你的感受,比如 “总让你们照顾我,我过意不去”,家人的安慰会帮你减轻心理负担。也可以试着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,比如自己整理房间、帮忙择菜,哪怕只是递个东西,也能让家人知道你在努力,慢慢就不会觉得自己是 “负担” 了。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