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健康,关注健康养生网 - 您身边的健康顾问

首页 国内健康 如何预防绝经后晚期乳腺癌?

如何预防绝经后晚期乳腺癌?

2025-09-18 15:29:02
阅读量:2630
健康养生网

文章摘要

讲师:何泽来,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副主任医师

讲师:何泽来,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副主任医师

“我今年 60 岁,已经绝经 8 年了,身边有朋友查出了乳腺癌,特别担心自己也会得,而且听说绝经后乳腺癌容易发展成晚期,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提前预防?” 这是很多绝经后女性的共同担忧 —— 随着年龄增长,乳腺癌风险升高,且早期症状隐匿,若未及时发现,可能进展为晚期。其实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的预防并非 “无计可施”,核心是 “早发现、早干预”,通过定期筛查、调整生活习惯、规范管理激素等措施,既能降低乳腺癌的发生风险,又能避免早期乳腺癌发展为晚期。今天就从 “筛查预防、生活预防、激素管理预防” 三个维度,分享具体可落地的预防方法,帮绝经后女性筑牢健康防线。

一、筛查预防:定期检查是 “早发现” 的关键,避免发展为晚期

绝经后乳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,定期筛查是发现早期病变的唯一有效方式,能从源头上避免病情进展为晚期,这是预防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最核心的措施。

1. 明确筛查频率与项目

55-69 岁的绝经后女性,建议每年进行 1 次乳腺筛查,70 岁以上可每 1-2 年筛查 1 次;若有乳腺癌家族史(如母亲或姐妹患癌)、既往乳腺不典型增生病史,需提前至 50 岁开始筛查,且每年 1 次,不可遗漏。筛查项目首选 “乳腺超声 + 钼靶检查” 组合:乳腺超声能清晰显示乳腺结构,发现肿块、结节等异常;钼靶对钙化灶敏感,可发现超声难以识别的早期微小癌灶,两者结合能将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提高至 90% 以上。若超声或钼靶提示异常(如低回声结节、钙化灶),需进一步做乳腺 MRI 检查,明确病灶性质,避免漏诊或误诊。

2. 重视 “非乳腺症状” 的筛查

部分早期乳腺癌可能以 “转移症状” 为首发表现(虽少见,但绝经后女性需警惕),如不明原因的腰背痛(可能是骨转移)、咳嗽气短(可能是肺转移)、体重骤降(可能是肿瘤消耗),出现这些症状时,除了针对性检查(如骨扫描、胸部 CT),还需同步进行乳腺筛查,排除乳腺癌转移的可能。去年有位 65 岁女性,因持续腰背痛做骨扫描发现骨转移,进一步检查才确诊乳腺癌,若能在出现转移症状前做乳腺筛查,就能更早发现原发灶,避免发展为晚期。

3. 避免筛查误区

不少绝经后女性存在 “乳房不疼不痒就不用筛查”“做过一次筛查正常就可以几年不查” 的误区,这些想法会延误早期发现时机。需明确:乳腺癌早期与疼痛无关,即使乳房无任何不适,也需按时筛查;筛查结果正常仅代表 “当前无异常”,不能替代后续筛查,因为乳腺癌可能在筛查间隔期内发生。曾有位患者 58 岁时筛查正常,之后 3 年未再检查,61 岁时因发现乳房肿块就诊,已发展为局部晚期,若坚持每年筛查,就能在早期发现病变,避免病情恶化。

二、生活预防:调整日常习惯,降低乳腺癌发生风险

不良生活习惯是绝经后乳腺癌的重要诱因,通过调整饮食、运动、作息等习惯,能显著降低乳腺癌发生风险,从源头减少晚期病变的可能。

1. 控制体重,避免肥胖

绝经后女性易因代谢减慢导致体重增加,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,而脂肪组织会合成雌激素,刺激乳腺细胞增殖,增加乳腺癌风险。建议将 BMI 控制在 18.5-24 之间,若已超重或肥胖,需通过合理饮食(减少高糖、高油、高脂食物,增加蔬菜、全谷物摄入)和适度运动(如每天快走 30 分钟)减重,每月减重 1-2 斤为宜,避免快速减重损伤身体。研究显示,绝经后女性若能将体重控制在健康范围,乳腺癌风险可降低 20%-30%,且能减少晚期乳腺癌的发生概率。

2. 坚持适度运动,增强免疫力

每周进行 15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(如快走、太极、游泳),能改善代谢、控制体重,还能调节内分泌,降低雌激素水平,减少乳腺细胞异常增殖的可能。运动方式可灵活选择:每天早饭后散步 30 分钟,晚饭后练 20 分钟太极,周末游泳 1 小时,累计达到每周 150 分钟即可。运动时需注意强度,以 “运动后微出汗、能正常说话” 为宜,避免过度劳累;若有骨关节炎等基础病,可选择游泳、骑自行车等对关节压力小的运动,既能达到锻炼效果,又能保护关节。

3. 戒烟限酒,减少有害物质摄入

吸烟会产生多种致癌物质(如苯并芘),损伤乳腺细胞 DNA,增加乳腺癌风险;酒精会影响肝脏对雌激素的代谢,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,且饮酒量越大、饮酒时间越长,风险越高。绝经后女性需严格戒烟,避免吸二手烟;酒精需完全禁止,包括红酒、啤酒、含酒精饮料(如料酒烹饪时需少量,且确保完全挥发),即使少量饮酒也会增加风险,不可抱有 “少量无害” 的侥幸心理。

4. 规律作息,避免熬夜

长期熬夜(每天睡眠<6 小时)会打乱内分泌节律,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、免疫力下降,既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生风险,又会降低身体对早期病变的 “清除能力”。建议每天固定睡眠时间,如晚上 10 点半入睡,早上 6 点半起床,形成规律的生物钟;睡前 1 小时避免使用手机、电脑,可通过泡脚、听舒缓音乐等方式放松,提高睡眠质量。规律作息不仅能预防乳腺癌,还能改善绝经后常见的潮热、失眠等症状,提升整体健康状态。

三、激素管理预防:规范使用激素,避免 “外源性激素” 刺激

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变化是乳腺癌的重要诱因,尤其是外源性激素的不当使用,会显著增加风险,需科学管理激素,避免刺激乳腺组织。

1. 谨慎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(HRT)

部分绝经后女性因潮热、失眠等更年期症状,会选择雌激素替代治疗缓解不适,但长期使用(超过 5 年)会增加乳腺癌风险,且可能加速已有微小癌灶的进展。若确需使用 HRT,需满足以下条件:更年期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,无乳腺癌、子宫内膜癌等禁忌症,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—— 医生会根据年龄、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方案,选择最低有效剂量,疗程控制在 1-3 年内,同时每 6 个月进行 1 次乳腺筛查和妇科检查,监测乳腺及子宫内膜情况,避免风险。

2. 避免滥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

市面上不少宣称 “调理更年期”“延缓衰老” 的保健品(如蜂胶、蜂王浆、大豆异黄酮补充剂)含有外源性激素,长期服用会增加体内雌激素水平,刺激乳腺细胞增殖。绝经后女性需警惕这类保健品,若有更年期症状或营养需求,可通过饮食调整(如适量吃豆制品、喝牛奶)或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 D、钙片,不可盲目购买保健品,避免因成分不明的外源性激素增加乳腺癌风险。

3. 规范管理基础疾病

糖尿病、高血脂等慢性疾病会影响激素代谢和身体微环境,间接增加乳腺癌风险: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会促进肿瘤血管生成,高血脂会升高雌激素水平。绝经后女性需积极管理基础疾病,如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(空腹血糖<7mmol/L),高血脂患者需控制血脂(低密度脂蛋白<2.6mmol/L),通过饮食、运动、药物等综合措施,将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,减少对乳腺健康的间接影响。

总的来说,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的预防核心是 “早筛查、改习惯、管激素”,通过定期筛查发现早期病变,避免进展为晚期;通过调整生活习惯降低乳腺癌发生风险;通过规范激素管理避免外源性激素刺激。这些措施无需复杂操作,只需融入日常生活,长期坚持就能有效保护乳腺健康,远离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的威胁。
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

 

分享本文:
的头像

作者:

资深健康领域编辑,拥有10年健康资讯撰写经验,专注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。

查看更多文章

网友评论

订阅健康资讯

定期获取最新健康资讯、专家建议和实用健康技巧

我们尊重您的隐私,不会向第三方分享您的信息

获取最新健康资讯

订阅我们的健康通讯,获取专业的健康建议和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