肺癌诊断后下一步该怎么做?
文章摘要
讲师:邓文霞,铜陵市人民医院胸部肿瘤主任医师
讲师:邓文霞,铜陵市人民医院胸部肿瘤主任医师
“拿到确诊报告的那一刻,脑子一片空白 —— 医生说可以手术,也可以先做靶向治疗,还提到要做基因检测,我完全不知道该先做什么、该找谁对接。回家后看着报告发呆,连家人问后续计划,我都答不上来。” 很多人在确诊肺癌后,都会因信息过载、情绪慌乱陷入 “停滞状态”,既不知道该优先对接哪个科室,也不清楚治疗前需要做哪些准备。其实肺癌诊断后的行动有明确的 “优先级”:先明确分期与靶点,再对接合适科室制定方案,同时做好身体与心态准备。今天就把诊断后的核心行动步骤拆解清楚,帮你快速理清思路,迈出抗癌第一步。
先别着急定治疗方案,诊断后的第一要务是 “完善检查,明确肺癌分期和靶点”。很多人确诊后只想尽快开始治疗,却忽略了 “分期和靶点决定治疗方向”—— 早期肺癌可能只需手术,晚期则需要全身治疗;有靶点突变的腺癌适合靶向治疗,无靶点的鳞癌可能更适合化疗或免疫治疗。所以第一步要做的检查有两项:一是 “全身分期检查”,比如 PET-CT 或脑部 MRI + 骨扫描,明确肿瘤是否转移,确定是早期、局部晚期还是晚期;二是 “基因检测”(针对非小细胞肺癌),尤其是腺癌患者,检测 EGFR、ALK、ROS1 等常见靶点,看是否适合靶向治疗。之前有位患者确诊肺腺癌后,没做分期检查就想直接手术,结果 PET-CT 发现脑转移,只能调整为靶向治疗,避免了无效手术。所以这两项检查一定要做,通常 1-2 周能出结果,拿到结果后再制定治疗方案,才能更精准。
拿到分期和靶点结果后,接下来要 “选对科室,找专业医生制定治疗方案”。不同分期、不同类型的肺癌,适合的科室和治疗团队不同:如果是早期肺癌,肿瘤无转移且适合手术,优先对接 “胸外科”,胸外科医生会评估手术可行性(如肿瘤位置、肺功能是否允许),制定微创手术或开胸手术方案;如果是晚期肺癌,或不适合手术的局部晚期肺癌,对接 “肿瘤科”,肿瘤科医生会根据靶点情况、身体状态,制定靶向治疗、化疗、免疫治疗等综合方案;如果是小细胞肺癌,因治疗以化疗、放疗为主,可同时对接肿瘤科和放疗科,制定联合治疗计划。比如有位早期肺鳞癌患者,对接胸外科后做了胸腔镜微创手术,术后恢复良好;另一位晚期肺腺癌患者,基因检测有 EGFR 突变,对接肿瘤科后开始靶向治疗,病情稳定了 3 年多。找医生时,建议选择肿瘤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的肺癌专科门诊,这类医生经验更丰富,能根据最新指南制定方案,别盲目相信 “偏方” 或非专科医生的建议。
确定治疗方案后,还要 “做好身体准备,为治疗打下基础”。无论是手术、化疗还是靶向治疗,都需要良好的身体状态才能耐受:首先要 “补充营养”,多吃优质蛋白(如鸡蛋、牛奶、鱼肉)、新鲜蔬菜和水果,避免辛辣、油腻、腌制食物,比如每天吃 1 个鸡蛋、喝 200 毫升牛奶、吃 300 克蔬菜,帮助增强免疫力;其次要 “适度运动”,根据身体状态选择慢走、太极等温和运动,每天运动 20-30 分钟,避免久坐不动,比如术后患者可在家人陪同下每天慢走 15 分钟,逐渐恢复体力;最后要 “调整作息”,保证每天 7-8 小时睡眠,避免熬夜,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修复。之前有位患者化疗前因焦虑失眠,身体状态差,医生建议他睡前听轻音乐、泡脚,调整作息后,化疗时的副作用明显减轻。别觉得 “治疗前不用管身体”,良好的身体状态能减少治疗副作用,提高治疗效果。
治疗过程中,“做好心态管理也很重要,别被负面情绪拖垮”。确诊肺癌后,焦虑、恐惧、绝望是正常的,但长期负面情绪会影响免疫力,甚至加重治疗副作用。可以通过这些方式调整心态:一是 “多和家人朋友沟通”,把自己的感受和担忧说出来,别独自承受,家人的陪伴和支持能帮你缓解很多压力;二是 “主动了解治疗知识”,比如通过医院官网、正规科普平台了解治疗流程、可能的副作用及应对方法,用科学认知替代未知恐惧,比如知道化疗可能会掉头发,但停药后会重新长出,就不会那么焦虑;三是 “寻找病友支持”,加入正规的肺癌病友群,和有相似经历的人交流治疗经验、分享心态调整方法,互相鼓励。之前有位患者确诊后每天闷闷不乐,加入病友群后,看到很多人通过治疗长期生存,心态逐渐好转,治疗配合度也更高了。
另外,“家属的配合也不可或缺,做好‘支持者’和‘协助者’”。肺癌治疗不仅是患者一个人的事,家属的配合能让治疗更顺利:首先要 “做好沟通桥梁”,陪同患者就医时,记录医生交代的治疗方案、注意事项,比如化疗的时间、需要准备的物品,避免患者因情绪紧张遗漏信息;其次要 “关注患者的身体和情绪变化”,比如化疗期间患者可能出现恶心、呕吐,家属可准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,陪伴患者散步缓解不适,若患者出现情绪低落,及时安慰、鼓励;最后要 “管理好自己的情绪”,家属的焦虑也会影响患者,所以要学会自我调节,比如通过运动、和其他家属交流释放压力,才能更好地支持患者。有位患者的妻子,在丈夫治疗期间每天记录病情变化,及时和医生沟通,帮助丈夫顺利完成了 6 个周期的化疗,术后恢复也很好。
最后要提醒的是,“治疗过程中别忽视定期复查,及时调整方案”。无论是手术、化疗还是靶向治疗,都需要定期复查:术后患者通常每 3-6 个月复查一次 CT、肿瘤标志物,观察是否复发;靶向治疗患者每 2-3 个月复查一次 CT、靶点情况,看是否出现耐药;化疗患者每次化疗前都要复查血常规、肝肾功能,评估身体状态是否适合继续化疗。如果复查时发现异常,比如肿瘤标志物升高、CT 显示病灶增大,要及时和医生沟通,调整治疗方案,比如靶向治疗耐药后,可重新做基因检测,寻找新的靶点或更换治疗方案。之前有位患者靶向治疗 1 年后出现耐药,及时复查并更换新的靶向药,病情又稳定了 2 年多。
总的来说,肺癌诊断后的下一步,按 “完善检查→选对科室→身体准备→心态调整→家属配合→定期复查” 的步骤推进,就能有条不紊地应对。别因确诊而慌乱,也别因治疗复杂而退缩,每一步都稳扎稳打,就能在抗癌路上占据主动。记住,现在的肺癌治疗技术越来越先进,很多患者通过规范治疗能长期生存,积极面对、科学应对,就有希望战胜疾病。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