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健康,关注健康养生网 - 您身边的健康顾问

首页 国内健康 胃癌随访中需要注意什么?

胃癌随访中需要注意什么?

2025-09-17 17:18:27
阅读量:1540
健康养生网

文章摘要

讲师:方正华,安庆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

 

讲师:方正华,安庆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

胃癌患者按时去随访,却常因 “没带全资料”“没说清症状”“看不懂报告” 等小问题,让随访效果打折扣 —— 有的白跑一趟,有的漏报关键信息,甚至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。其实随访不只是 “做检查、等结果”,从随访前的准备,到检查中的配合,再到随访后的处理,每个环节都有需要注意的细节。把这些细节做好,才能让随访更高效、更精准,真正起到监测健康的作用。

之前有位患者,随访时没带之前的 CT 片,医生无法对比病灶变化,只能重新开检查单;还有位患者,没告诉医生近期出现的手脚麻木症状,错过及时干预化疗后遗症的机会。可见,随访中的细节不是 “小事”,而是决定随访质量的关键,容不得马虎。

下面就从 “随访前、随访中、随访后” 三个阶段,说说胃癌随访中需要注意的具体事项,帮你避开误区,让每次随访都有价值。

第一阶段:随访前 —— 做好准备,避免白跑一趟。很多人觉得 “随访就是去医院做检查”,不用提前准备,结果到了医院才发现缺这少那,耽误时间。其实随访前做好准备,能让整个流程更顺畅。

首先要 “整理好既往资料”,这是医生判断病情的重要依据。每次随访都要带上之前的病理报告、治疗记录(如手术记录、化疗方案)、历次复查结果(胃镜报告、CT 片、肿瘤标志物数值),尤其是近期的检查报告,方便医生对比变化。比如医生会通过对比两次 CT 片,看肝内是否有新增病灶;对比肿瘤标志物数值,判断是否有升高趋势。有位患者,随访时带齐了 5 年的检查报告,医生通过对比发现,他的 CA19-9 虽然在正常范围,但每年都有轻微上升,及时建议缩短随访间隔,避免了漏诊风险。如果没带资料,医生无法全面了解病情,可能会重复开检查,既浪费钱又耽误时间。

其次要 “记录好近期身体变化”,别等到医生问才回想,容易遗漏重要症状。可以提前写在纸上,比如 “最近 1 个月是否有胃痛、腹胀”“大便颜色是否正常”“体重有没有下降”“是否出现手脚麻木、乏力” 等,这些症状可能是复发或并发症的信号。比如有位患者,随访前记录下 “最近偶尔黑便”,医生结合这个信息,优先安排胃镜检查,发现胃内吻合口轻微出血,及时用药物控制,避免了出血加重。如果没提前记录,可能会忘记告诉医生,错过早期干预时机。

还要 “确认检查前注意事项”,比如做胃镜需要空腹 6-8 小时,前一天晚上要吃流食;做增强 CT 需要停用二甲双胍(降糖药)48 小时,避免影响肾功能;抽血查肝肾功能需要空腹,查肿瘤标志物则不用。可以提前打电话问医院或医生,或查看上次随访时医生给的注意事项,避免因准备不当导致检查无法进行。有位患者,做胃镜前没空腹,到了医院只能重新预约,白跑一趟,还耽误了随访时间。

第二阶段:随访中 —— 积极配合,如实沟通。到了医院后,很多人会紧张,不知道该说什么、做什么,其实只要积极配合医生,如实沟通,就能让检查和诊断更精准。

首先要 “如实回答医生的问题”,别隐瞒症状或病史。医生会问 “最近饮食怎么样”“有没有出现恶心、呕吐”“睡眠好不好” 等,这些问题看似普通,却能反映身体状况。比如有位患者,觉得 “轻微腹胀不算大事”,没告诉医生,后来做胃镜发现胃内有少量积液,才知道腹胀是积液导致的,要是早点说,医生能更早判断问题。还有的患者,隐瞒自己偷偷吃保健品的情况,可能会影响医生对药物效果的判断,甚至导致药物相互作用,带来风险。记住,医生的所有问题都是为了全面了解病情,只有如实回答,才能做出准确判断。

其次要 “配合检查操作,有不适及时说”。做胃镜时,如果是普通胃镜,出现恶心、腹胀是正常的,但如果疼痛难忍,要及时告诉医生,别硬扛;做增强 CT 时,注射造影剂后如果出现头晕、皮疹,要立即告知护士,可能是过敏反应,需要及时处理。有位患者,做增强 CT 时出现轻微头晕,没及时说,检查结束后头晕加重,差点摔倒,好在护士及时发现,给予对症处理。配合检查不代表 “硬扛不适”,有异常及时沟通,才能保证检查安全。

还要 “主动问清检查结果和下一步计划”,别等医生主动说。比如检查结束后,可以问医生:“这次的肿瘤标志物正常吗?”“胃镜显示胃内情况怎么样?”“下次随访是什么时候,需要做哪些检查?” 有位患者,随访后没问清结果,以为 “没消息就是好消息”,后来才知道自己的 CEA 轻度升高,医生建议 1 个月后复查,因没及时了解,错过了复查时间,导致指标进一步升高。主动沟通能让你更清楚自己的病情,也能避免因信息差耽误后续处理。

第三阶段:随访后 —— 做好后续处理,别以为结束就没事。拿到检查报告,完成随访,不代表整个流程结束,后续的处理同样重要,比如解读报告、调整生活方式、记录下次随访时间等。

首先要 “彻底搞懂检查报告”,别只看 “正常 / 异常”,要知道具体含义。比如肿瘤标志物轻度升高,要问医生 “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”;胃镜报告提示 “吻合口炎症”,要了解 “该用什么药,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”。有位患者,拿到报告看到 “CA19-9 轻度升高”,以为是复发,吓得睡不着,后来医生解释是近期胆囊炎导致的,炎症控制后会恢复正常,才放下心来。如果没搞懂报告,容易陷入不必要的焦虑,或忽视真正的风险。

其次要 “根据医生建议调整生活方式”,比如医生说 “近期营养不足”,要增加高蛋白食物(鸡蛋、鱼肉)的摄入;建议 “避免辛辣刺激”,就要少吃辣椒、火锅;出现手脚麻木(化疗后遗症),要注意保暖,避免接触冷水,必要时用营养神经的药物。有位患者,随访后医生建议他 “少食多餐,避免倾倒综合征”,他按建议调整饮食,之前进食后心慌、出汗的症状明显减轻,生活质量提高了不少。随访后的生活调整,是巩固治疗效果、预防并发症的关键,不能忽视。

还要 “记录好下次随访时间和注意事项”,可以存在手机日历里,或写在笔记本上,避免忘记。比如下次要做胃镜,提前备注 “需要空腹”;下次要做增强 CT,备注 “提前停用二甲双胍”。有位患者,把每次随访时间和注意事项记在手机备忘录里,到时间会提醒自己,5 年来从没错过一次随访,病情一直很稳定。规律随访的前提是 “记住时间、做好准备”,别因忘记而耽误。

还要提醒大家:随访中别盲目比较,每个人的情况不同。有的患者看到别人随访只做了两项检查,自己却要做多项,就觉得 “医生是不是多开检查了”,其实这是根据分期和病情决定的 —— 进展期患者需要更全面的检查,早期患者则相对简单。比如有位进展期患者,每次随访要做 CT、胃镜和抽血,而他的朋友是早期患者,只需要做胃镜和抽血,两人情况不同,检查项目自然有差异,不用盲目对比,听从医生建议即可。

总结下来,胃癌随访中需要注意的事项,贯穿 “随访前、随访中、随访后” 整个流程:提前整理资料、记录症状,随访中如实沟通、配合检查,随访后搞懂报告、调整生活方式。每个细节都能让随访更精准、更有效,避免因疏忽影响健康。随访是守护胃癌患者长期健康的 “防线”,只有认真对待每个环节,才能更好地预防复发,延长高质量生存期。
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

 

分享本文:
的头像

作者:

资深健康领域编辑,拥有10年健康资讯撰写经验,专注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。

查看更多文章

网友评论

订阅健康资讯

定期获取最新健康资讯、专家建议和实用健康技巧

我们尊重您的隐私,不会向第三方分享您的信息

获取最新健康资讯

订阅我们的健康通讯,获取专业的健康建议和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