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健康,关注健康养生网 - 您身边的健康顾问

首页 国内健康 这些间皮瘤说法别轻信!

这些间皮瘤说法别轻信!

2025-09-24 13:22:18
阅读量:1890
健康养生网

文章摘要

讲师:马军,安庆市立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  

 

讲师:马军,安庆市立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  

一、说法一:“只要接触过石棉,就一定会得间皮瘤”—— 错!风险与剂量、时间相关

不少人听说石棉是间皮瘤的主要病因,就开始恐慌 “自己以前路过石棉工地,是不是肯定会得癌”,其实这种说法太绝对,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,只会徒增不必要的焦虑。

间皮瘤的发生与石棉接触的 “剂量” 和 “时间” 密切相关,不是 “接触就会患病”。只有长期、大量接触石棉(如在石棉加工车间工作多年,且无防护措施),才会显著增加发病风险;偶尔一次短暂接触(如路过石棉施工区域、短期帮工),因吸入的石棉纤维量极少,身体通常能通过自身代谢排出,几乎不会引发间皮瘤。比如一位市民曾在装修时短暂接触过含石棉的旧防水卷材,担心了很久,咨询医生后得知,这种短期接触的风险和普通人无异,无需过度紧张。

临床数据也能证明这一点:在有石棉接触史的人群中,最终发展为间皮瘤的比例仅为 1%-5%,绝大多数接触者并不会患病。因此,不用因为曾经有过短暂、低剂量的石棉接触,就认定自己一定会得间皮瘤,重点关注 “是否长期、大量接触”,并做好后续健康监测即可。

二、说法二:“得了间皮瘤就是绝症,活不过半年”—— 错!治疗进步让生存期延长

网络上常有 “间皮瘤是绝症,确诊后活不过半年” 的说法,很多患者看到后直接放弃治疗,其实这是多年前的旧观念,随着治疗技术的发展,现在的情况早已不同,这种说法只会误导患者错过治疗机会。

过去由于间皮瘤早期诊断难、治疗手段有限,患者的生存期确实较短,但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、靶向治疗的应用,以及多学科联合治疗模式的推广,间皮瘤患者的生存期已明显延长。以上皮样型间皮瘤为例,接受规范治疗(如化疗联合免疫治疗)的患者,中位生存期能达到 18-24 个月,部分患者甚至能存活 3-5 年;即使是恶性程度较高的肉瘤样型,通过积极治疗也能缓解症状、延长生存期,并非 “活不过半年”。比如一位上皮样型间皮瘤患者,确诊后接受 “化疗 + 免疫治疗” 联合方案,病情稳定了 2 年多,期间还能正常生活、陪伴家人。

更重要的是,早期发现的间皮瘤患者,通过手术联合术后辅助治疗,预后会更好。因此,确诊间皮瘤后,不要被 “绝症” 的说法吓倒,及时到正规医院肿瘤科或胸外科就诊,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,才是正确的选择。

三、说法三:“间皮瘤和肺癌症状一样,治疗方案也能通用”—— 错!两者是不同肿瘤,治疗差异大

有些患者觉得 “间皮瘤和肺癌都是胸部肿瘤,症状差不多,用肺癌的药肯定也有效”,甚至自行购买肺癌靶向药服用,其实这种说法完全错误,两者的病理类型、治疗方案差异很大,盲目套用只会延误病情。

从症状来看,虽然间皮瘤和肺癌都可能出现胸痛、气短,但间皮瘤更常伴随 “弥漫性胸膜增厚” 和 “大量胸腔积液”,且胸痛多为持续性钝痛,与呼吸、体位相关;而肺癌更易出现 “肺部肿块”“咯血” 等症状,两者通过影像学检查(如胸部 CT)很容易区分。比如一位患者出现胸痛、气短,初期误以为是肺癌,做 CT 后发现是胸膜弥漫性增厚,而非肺部肿块,进一步检查才确诊为间皮瘤,避免了按肺癌治疗的误区。

从治疗来看,间皮瘤的治疗方案与肺癌完全不同:肺癌常用的靶向药(如 EGFR 靶向药)对间皮瘤几乎无效;而间皮瘤目前推荐的免疫治疗(如 PD-1/PD-L1 抑制剂联合方案)、化疗方案(如培美曲塞联合顺铂),与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也有明显区别。比如一位患者将肺癌的靶向药用于间皮瘤治疗,不仅没效果,还出现了严重皮疹,延误了 2 个月的规范治疗时间。因此,确诊后一定要明确肿瘤类型,再选择对应方案,不能盲目套用其他癌症的治疗经验。

四、说法四:“中药能根治间皮瘤,比西药更安全”—— 错!中药无法替代规范治疗

部分患者担心西药副作用,或轻信 “偏方宣传”,认为 “某中药能根治间皮瘤,无副作用”,甚至停用化疗、免疫治疗,只吃中药,其实这种说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,只会让病情快速恶化。

目前没有任何中药被证实能 “根治” 间皮瘤,中药的作用更多是 “辅助调理”—— 比如缓解化疗引起的恶心、乏力,改善患者的食欲和体力,提升免疫力,但无法直接杀灭间皮瘤细胞,更不能替代化疗、免疫治疗等核心治疗手段。比如一位患者确诊后拒绝规范治疗,坚持服用 “抗癌中药”,3 个月后复查发现胸膜肿瘤范围扩大,胸腔积液增多,呼吸困难加重,再重新开始免疫治疗时,效果已远不如初始阶段。

正确的做法是:将中药作为辅助治疗,在接受规范西医治疗(如化疗、免疫治疗)的基础上,由专业中医师辨证施治,调理身体状态;切勿相信 “根治间皮瘤”“替代西药” 的中药宣传,更不能因此停用正规治疗,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。

五、说法五:“间皮瘤不会遗传,家人不用做检查”—— 错!部分遗传因素会增加风险

很多有间皮瘤家族史的人,听到 “间皮瘤是环境因素(石棉)引起的,不会遗传”,就觉得家人不用做健康监测,其实这种说法不够全面,部分遗传因素确实会增加患病风险,不能完全忽视。

虽然石棉接触是间皮瘤的主要病因,但近年来研究发现,部分间皮瘤患者存在 “家族聚集现象”,与特定基因突变(如 BAP1 基因)有关 —— 携带这种突变基因的人,即使没有石棉接触史,或仅少量接触石棉,发病风险也会比普通人高 5-10 倍,且可能遗传给下一代。比如一个家庭中,父亲因石棉接触确诊间皮瘤,其儿子在无石棉接触史的情况下,40 多岁时也被确诊为间皮瘤,基因检测发现两人均携带 BAP1 基因突变。

因此,若家族中有间皮瘤患者,尤其是直系亲属(父母、兄弟姐妹),即使自己没有石棉接触史,也建议从 40 岁开始,每 3-5 年做一次胸部 CT 检查,观察胸膜是否有异常;若同时有石棉接触史,更要缩短检查间隔,做到早发现、早干预。不过也不用过度恐慌,遗传因素导致的间皮瘤占比不足 10%,多数患者仍是环境因素(石棉)引起的,重点做好风险评估和监测即可。

六、总结:甄别谣言的核心 —— 看 “科学依据”,信 “专业医生”

总的来说,关于间皮瘤的很多错误说法,要么是 “夸大风险”,要么是 “否定治疗效果”,要么是 “混淆疾病认知”,背后往往缺乏科学依据,只会误导患者和家属。

甄别这些说法的核心方法有两个:一是看 “是否有临床研究数据支持”—— 比如 “间皮瘤活不过半年” 的说法,没有近年的临床数据支撑,自然不可信;二是 “咨询正规医院的专业医生”—— 遇到不确定的说法,及时向肿瘤科、胸外科医生咨询,他们会根据最新的诊疗指南和临床经验,给出准确的判断,比盲目相信网络传言更可靠。

对于有石棉接触史或担心间皮瘤的人来说,建立正确的认知很重要:既不忽视长期、大量石棉接触的风险,也不被短期接触的恐慌裹挟;既了解间皮瘤的治疗难度,也知道现代医学能带来的希望。只有这样,才能在面对疾病时保持理性,做出正确的选择。
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

 

分享本文:
的头像

作者:

资深健康领域编辑,拥有10年健康资讯撰写经验,专注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。

查看更多文章

网友评论

订阅健康资讯

定期获取最新健康资讯、专家建议和实用健康技巧

我们尊重您的隐私,不会向第三方分享您的信息

获取最新健康资讯

订阅我们的健康通讯,获取专业的健康建议和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