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有哪些靶向药?
文章摘要
讲师:郑家雷,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主治医师 “医生说我是 HER2 阳性,能用上靶向药,
讲师:郑家雷,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主治医师
“医生说我是 HER2 阳性,能用上靶向药,可提到‘曲妥珠单抗’‘帕妥珠单抗’‘DS-8201’,我根本分不清它们的区别 —— 哪种药效果更好?需要用多久?会不会有严重副作用?” 在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确认有靶向治疗靶点后,常会被各类靶向药名称绕晕,不清楚不同药物的适用场景、用法用量及副作用差异。其实不同靶点对应的靶向药体系不同,HER2 阳性、激素受体阳性、三阴性(BRCA 突变)患者的可用药物完全不同,且每种药物都有明确的适应症和使用规范。今天就按靶点分类,梳理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的常用靶向药,帮你读懂药物特点,更好地配合治疗。
一、HER2 阳性患者常用靶向药:抗 HER2 药物为主,分 “经典药” 与 “新药”
HER2 阳性是绝经后晚期乳腺癌中靶向治疗最成熟的亚型,常用靶向药按作用机制分为 “大分子单抗”“小分子 TKI”“抗体药物偶联物(ADC)” 三类,覆盖一线到多线治疗:
1. 大分子单抗:一线治疗基础,疗效稳定
• 曲妥珠单抗(赫赛汀):最经典的抗 HER2 靶向药,通过结合 HER2 蛋白阻止肿瘤生长,需静脉滴注,首次剂量 4mg/kg,后续每周 2mg/kg 或每 3 周 6mg/kg,可联合化疗(如紫杉醇类)或内分泌治疗(如芳香化酶抑制剂)。临床数据显示,联合化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约 12 个月,副作用以皮疹、腹泻、心脏毒性(需定期监测心功能)为主,多数患者可耐受,且已纳入医保,经济负担相对较轻。
• 帕妥珠单抗(帕捷特):需与曲妥珠单抗联合使用(双靶方案),通过不同位点结合 HER2 蛋白,增强抗肿瘤效果,静脉滴注,每 3 周 420mg(首次负荷剂量 840mg)。双靶联合化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可达 18 个月,比单靶方案延长 6 个月,副作用与曲妥珠单抗类似,主要增加轻微腹泻风险,适合肿瘤进展较快或有高危因素(如内脏转移)的患者,目前也已纳入医保。
2. 小分子 TKI:口服方便,适合耐药或无法静脉给药者
• 吡咯替尼(艾瑞妮):口服小分子靶向药,可穿透血脑屏障(适合脑转移患者),每日 1 次,每次 400mg,需空腹服用,可联合卡培他滨化疗。对曲妥珠单抗耐药的患者,客观缓解率约 30%-40%,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8-10 个月,副作用以手足综合征(手脚麻木、脱皮)、腹泻为主,需注意调整剂量(如出现严重腹泻可减至 320mg / 日)。
• 拉帕替尼(泰立沙):口服药,常与卡培他滨或来曲唑联合,每日 1 次,每次 1250mg,空腹服用,对 HER2 阳性且曲妥珠单抗耐药的患者,客观缓解率约 25%-30%,但穿透血脑屏障效果不如吡咯替尼,副作用以皮疹、肝功能异常为主,目前临床应用较少,多作为后续治疗选择。
3. 抗体药物偶联物(ADC):疗效强,适合多线耐药者
• DS-8201(德曲妥珠单抗):新型 ADC 药物,由曲妥珠单抗与细胞毒性药物偶联,可精准递送药物到癌细胞内,静脉滴注,每 3 周 5.4mg/kg。对既往接受过曲妥珠单抗、帕妥珠单抗、TKI 治疗的耐药患者,客观缓解率可达 60%-70%,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16-18 个月,尤其适合 HER2 阳性脑转移患者,但需注意间质性肺病风险(发生率约 10%,需定期监测肺部 CT),目前未完全纳入医保,费用较高。
• T-DM1(恩美曲妥珠单抗):另一类 ADC 药物,每 3 周 3.6mg/kg 静脉滴注,对曲妥珠单抗耐药患者的客观缓解率约 40%,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10-12 个月,副作用以血小板降低、肝酶升高为主,间质性肺病风险较低,适合无法耐受 DS-8201 或经济条件有限的患者。
二、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常用靶向药:以 CDK4/6 抑制剂为核心,联合内分泌治疗
激素受体阳性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,靶向药需与内分泌治疗(如来曲唑、氟维司群)联合使用,核心药物为 CDK4/6 抑制剂,另有 PI3K 抑制剂、mTOR 抑制剂等作为后续选择:
1. CDK4/6 抑制剂:一线联合首选,延缓耐药
• 哌柏西利(爱博新):口服药,每日 1 次,每次 125mg,连续服用 21 天后休息 7 天(28 天为一周期),需与内分泌药联合。联合来曲唑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约 24 个月,比单纯内分泌治疗延长 12 个月,副作用以中性粒细胞减少(需定期查血常规)、乏力为主,中性粒细胞过低时需暂停用药或减至 100mg / 日,已纳入医保。
• 阿贝西利(玻玛西尼):口服药,有两种用法:每日 2 次,每次 150mg(联合氟维司群)或每日 1 次,每次 400mg(单药,适合内分泌耐药者),无需周期性停药。联合氟维司群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约 20 个月,副作用以腹泻(可提前用止泻药预防)、恶心为主,对肝功能影响较小,适合有轻度肝功能不全的患者,部分地区已纳入医保。
• ribociclib(瑞波西利):口服药,每日 1 次,每次 600mg,连续服用 21 天休息 7 天,联合来曲唑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约 23 个月,副作用与哌柏西利类似,但需注意 QT 间期延长风险(用药前需查心电图),目前国内未完全普及,需进口,费用较高。
2. 后续治疗靶向药:用于 CDK4/6 抑制剂耐药后
• 阿培利司(阿尔卑利昔):PI3K 抑制剂,口服,每日 1 次,每次 300mg,需与氟维司群联合,适合 PIK3CA 基因突变的患者(约 40% 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存在该突变)。对 CDK4/6 抑制剂耐药的患者,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约 11 个月,副作用以高血糖(需定期监测血糖)、皮疹为主,需在医生指导下控制饮食或使用降糖药。
• 依维莫司(飞尼妥):mTOR 抑制剂,口服,每日 1 次,每次 10mg,联合依西美坦,适合内分泌耐药且无 PIK3CA 突变的患者。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约 7-9 个月,副作用以口腔溃疡(需用口腔护理液)、非感染性肺炎为主,目前应用较少,多作为末线治疗选择。
三、三阴性患者常用靶向药:仅适用于 BRCA 突变者,以 PARP 抑制剂为主
三阴性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可用的靶向药较少,仅 PARP 抑制剂适用于有 BRCA1/2 基因突变的患者(约 10%-15%):
1. 奥拉帕利(利普卓):口服 PARP 抑制剂,每日 2 次,每次 300mg,可单药或联合化疗(如紫杉醇),单药治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约 7-9 个月,联合化疗可延长至 10-12 个月。副作用以贫血(需定期查血常规,严重时需输血)、恶心为主,对 BRCA 突变阳性的患者,客观缓解率约 30%-40%,已纳入医保,需凭 BRCA 检测报告使用。
2. 尼拉帕利(则乐):口服 PARP 抑制剂,每日 1 次,每次 300mg(体重<77kg 或血小板<150×10⁹/L 者可减至 200mg),单药治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约 8 个月,副作用与奥拉帕利类似,但血小板降低发生率更高,需密切监测血常规,目前也已纳入医保,适用人群与奥拉帕利一致。
四、靶向药使用的核心注意事项:遵医嘱、强监测、善管理
1. 严格遵医嘱用药,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
靶向药的剂量和用法需根据体重、肝肾功能、副作用情况调整,例如曲妥珠单抗需根据心功能调整剂量,吡咯替尼需根据腹泻程度减量,自行停药或加量可能导致疗效下降或副作用加重。例如,某患者服用哌柏西利时因中性粒细胞降低自行停药 2 周,导致肿瘤短暂进展,恢复用药后才重新控制。
2. 重视副作用监测,及时处理避免严重并发症
不同靶向药的副作用不同,需针对性监测:抗 HER2 药需每 3 个月查一次心脏超声(监测心功能);CDK4/6 抑制剂需每 2 周查一次血常规(监测中性粒细胞);PARP 抑制剂需每月查一次血常规(监测贫血)。出现副作用及时告知医生,例如腹泻时可使用洛哌丁胺,口腔溃疡时使用康复新液,避免因忽视副作用导致治疗中断。
3. 关注药物相互作用,避免影响疗效或增加风险
靶向药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,例如吡咯替尼与酮康唑(抗真菌药)合用会增加血药浓度,增加副作用风险;依维莫司与红霉素合用会影响药物代谢。用药前需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(包括中药、保健品),避免潜在风险。
总的来说,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的靶向药按靶点分类清晰,HER2 阳性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选择较多,三阴性患者需依赖 BRCA 突变检测结果。在选择靶向药时,需结合自身靶点类型、病情进展情况、经济条件(医保覆盖情况),在医生指导下制定方案,同时做好副作用监测和用药管理,才能最大限度发挥靶向药的疗效,延长病情稳定时间,提升生活质量。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