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健康,关注健康养生网 - 您身边的健康顾问

首页 国内健康 EGFR 突变肺癌放疗有几种方式?

EGFR 突变肺癌放疗有几种方式?

2025-11-03 12:59:22
阅读量:2387
健康养生网

文章摘要

讲师:刘玉红,安徽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治医师  

 

讲师:刘玉红,安徽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治医师  

一、按放疗目的分:根治性放疗与姑息性放疗,目标不同选法不同

不少人以为放疗就是 照一照射线”,其实根据治疗目标,放疗主要分两种 —— 根治性放疗和姑息性放疗,这两种方式的剂量、疗程和效果都不一样,得根据 EGFR 突变肺癌的病情阶段来选。

根治性放疗的目标是 彻底控制局部肿瘤”,就像手术切除肿瘤一样,希望通过射线把局部病灶清除干净。这种放疗方式剂量较高,疗程相对较长(通常 4-6 周),主要适合早期无法手术的 EGFR 突变肺癌患者,比如身体差不能手术的老人,或肿瘤位置特殊无法切除的情况。通过精准的高剂量照射,很多患者的局部肿瘤能得到有效控制,甚至实现长期无瘤生存,效果能媲美手术。

姑息性放疗则不一样,它的目标是 缓解症状、改善生活质量”,比如晚期患者出现骨转移疼痛、脑转移头痛时,用较低剂量的射线照射转移灶,快速减轻痛苦。这种放疗疗程短(通常 1-2 周),剂量也比根治性放疗低,虽然不能根治肿瘤,但能让患者少受折磨,更好地配合后续的全身治疗(如靶向治疗)。比如一位晚期骨转移的患者,接受姑息性放疗后,疼痛在 1 周内明显减轻,不用再依赖强效止痛药,生活质量好了很多。

二、按放疗技术分:常规放疗与精准放疗,精准度决定副作用大小

除了按目的分,放疗还能按技术分为常规放疗和精准放疗,这两种技术的核心区别是 精准度”—— 精准度越高,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越小,副作用也越轻,这对 EGFR 突变肺癌患者来说很重要,毕竟肺部周围有很多重要器官,比如心脏、食管,得尽量保护。

常规放疗也叫普通外照射放疗,是较早出现的放疗技术,它通过固定的射线束照射肿瘤,虽然能覆盖病灶,但精准度相对较低,可能会让周围正常肺组织、食管等受到一定剂量的照射,容易引发放射性肺炎、食管炎等副作用。现在这种技术更多用于病情较简单、肿瘤位置表浅的情况,或作为姑息性放疗的选择,比如晚期患者缓解骨转移疼痛时,用常规放疗快速照射,既能缓解症状,也不用过度追求精准度。

精准放疗是现在的主流技术,能通过先进设备精准定位肿瘤,让射线 精准打击” 病灶,少伤害周围组织。适合 EGFR 突变肺癌的精准放疗主要有两种:一种是三维适形放疗(3D-CRT),它能根据肿瘤的形状调整射线束,让射线轮廓和肿瘤形状基本一致,减少正常组织受照;另一种是调强放疗(IMRT),技术更先进,能调节射线束不同部位的剂量,在肿瘤内部剂量均匀的同时,让周围正常组织剂量降到最低,尤其适合肿瘤靠近心脏、大血管的患者,能大幅降低副作用风险。

三、特殊精准放疗:立体定向放疗,小病灶 精准爆破

除了常规的精准放疗,还有一种专门针对小病灶的放疗方式 —— 立体定向放疗(SBRT),它就像 精准爆破” 一样,用高剂量的射线聚焦在肿瘤上,短时间内把病灶 消灭”,特别适合早期 EGFR 突变肺癌的小病灶。

立体定向放疗的特点很明显:一是剂量高,单次剂量是常规放疗的好几倍,能快速杀伤肿瘤细胞;二是疗程短,通常只需要 1-5 次放疗就能完成,不用像常规放疗那样每周跑医院;三是精准度极高,通过影像引导技术,能实时调整射线位置,哪怕肿瘤因呼吸轻微移动,射线也能跟着 瞄准”,几乎不会伤到周围正常肺组织。比如一位早期 EGFR 突变肺癌患者,肿瘤直径 3 厘米,位置在肺外周,接受 3 次立体定向放疗后,3 个月复查时肿瘤已经缩小了一半,后续随访也没出现明显副作用。

不过立体定向放疗也有局限,它只适合肿瘤直径小于 5 厘米、没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患者,如果肿瘤太大或已经侵犯周围组织,就不适合用这种方式了,得换成常规精准放疗或联合其他治疗。

四、针对转移灶的放疗:局部放疗与全脑放疗,转移部位不同选法不同

当 EGFR 突变肺癌出现转移时,放疗方式也得根据转移部位调整,最常见的是骨转移和脑转移,对应的放疗方式也不一样,得 对症选”。

对于骨转移,通常用 局部姑息性放疗”,就是只照射有转移的骨骼部位,不用全身上下都照。这种放疗剂量低、疗程短(一般 1-10 次),能快速抑制肿瘤细胞对骨骼的破坏,缓解疼痛,有效率能达到 80% 以上。比如患者腰椎转移引发腰痛,不能走路,照射腰椎转移灶后,一周左右疼痛就能减轻,慢慢能下床活动了。而且局部放疗副作用小,很少会影响骨髓功能,不会耽误后续的靶向治疗。

对于脑转移,放疗方式分两种:一种是全脑放疗,就是照射整个脑部,适合脑内有多个小转移灶的患者,能全面控制脑部病灶,防止转移灶增多;另一种是立体定向放疗(也叫脑转移瘤放疗),适合脑内只有 1-3 个转移灶的情况,精准照射转移灶,不损伤周围正常脑组织,副作用比全脑放疗小很多。比如一位晚期 EGFR 突变肺癌患者,脑内有一个 2 厘米的转移灶,接受立体定向放疗后,转移灶逐渐缩小,头痛症状也消失了,对记忆力和认知功能也没影响。

五、联合治疗中的放疗:同步放疗与序贯放疗,配合时机很重要

在 EGFR 突变肺癌的综合治疗中,放疗常和靶向治疗、化疗联合使用,根据联合时机不同,又能分为同步放疗和序贯放疗,这两种方式的协同效果和副作用风险不一样,得医生根据病情评估。

同步放疗是 放疗和其他治疗同时进行”,比如同步放化疗、同步放疗联合靶向治疗。这种方式的优势是 协同作用强”,放疗能增强药物对肿瘤的杀伤效果,药物也能提高肿瘤对放疗的敏感性,适合局部晚期 EGFR 突变肺癌患者。比如局部晚期患者同步进行放疗和靶向治疗,既能用靶向药控制全身肿瘤,又能用放疗清除局部残留病灶,比单独治疗效果更好。不过同步治疗的副作用也会叠加,比如同步放化疗可能加重恶心、骨髓抑制,需要医生密切监测,及时处理副作用。

序贯放疗则是 先做一种治疗,再做放疗”,比如先做 2-4 个月靶向治疗,等肿瘤缩小后再做放疗,或先做化疗控制病情,再用放疗处理局部病灶。这种方式的好处是 副作用分散”,患者先适应一种治疗,再接受放疗,身体耐受度更高,适合身体条件稍差的患者。比如一位局部晚期 EGFR 突变肺癌患者,先吃了 3 个月靶向药,肿瘤缩小了 40%,再接受放疗,不仅放疗剂量能适当降低,副作用也很轻微,整个治疗过程都很顺利。

总的来说,EGFR 突变肺癌的放疗方式有多种,每种方式都有适合的场景,没有 哪种更好”,只有 哪种更适合”。在选择时,医生会根据肿瘤分期、位置、大小,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、治疗目标来综合判断,比如早期小病灶选立体定向放疗,晚期转移选姑息性放疗,局部晚期选同步或序贯联合放疗。只要选对方式,放疗就能在 EGFR 突变肺癌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,帮助控制病情、改善生活质量。
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

 

分享本文:
的头像

作者:

资深健康领域编辑,拥有10年健康资讯撰写经验,专注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。

查看更多文章

网友评论

订阅健康资讯

定期获取最新健康资讯、专家建议和实用健康技巧

我们尊重您的隐私,不会向第三方分享您的信息

获取最新健康资讯

订阅我们的健康通讯,获取专业的健康建议和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