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健康,关注健康养生网 - 您身边的健康顾问

首页 国内健康 胃癌转移部位的癌和原发一样吗?

胃癌转移部位的癌和原发一样吗?

2025-09-22 23:14:13
阅读量:800
健康养生网

文章摘要

讲师:王庭丰,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 

 

讲师:王庭丰,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 

“医生,我肝上的癌细胞和胃里的癌细胞是一样的吗?治疗的时候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案?” 这是胃癌转移患者常问的问题。胃癌转移部位的癌(即转移癌)与胃部的原发癌,既有源于同一肿瘤的 “同源性”,也会因转移环境的影响产生 “差异性”,不能简单用 “一样” 或 “不一样” 来概括,需要从多个维度具体分析,才能更好地理解两者的关系,为治疗提供参考。

核心本质:源于同一肿瘤,分子特征高度一致

从核心本质来看,胃癌转移部位的癌与原发癌源于同一批肿瘤细胞,因此在分子层面和病理本质上具有高度一致性,这是两者最根本的联系。肿瘤细胞从胃部原发灶脱离后,通过血液、淋巴等途径转移到其他部位(如肝脏、肺部、淋巴结),虽然生长环境发生了变化,但携带的核心基因信息并未改变,这就决定了转移癌与原发癌在本质上是 “同根同源” 的。

比如,原发胃癌若存在 HER2 基因扩增,那么转移到肝脏或肺部的癌细胞通常也会携带这一基因特征;原发癌若是微卫星不稳定型(MSI-H),转移癌也多会保持这一分子表型。这种分子特征的一致性非常关键,它意味着针对原发癌有效的治疗方案(如抗 HER2 靶向治疗、免疫治疗),往往对转移癌也能发挥作用。此外,在病理类型上,转移癌与原发癌也基本一致 —— 原发癌若是管状腺癌,转移癌通常也是管状腺癌;原发癌若是印戒细胞癌,转移癌也会呈现印戒细胞癌的病理特征,这是病理医生判断转移灶来源的重要依据。

生长形态:适应新环境,出现细微 “适应性改变”

虽然转移癌与原发癌的核心本质一致,但在生长形态和局部表现上,会因转移部位的微环境差异出现细微的 “适应性改变”,这些改变让转移癌在形态上与原发癌存在一定区别。不同器官的组织结构、营养供应、免疫环境不同,肿瘤细胞为了在新环境中存活和增殖,会调整自身的生长方式和形态特征。

比如,原发胃癌在胃黏膜层生长时,可能形成溃疡型、肿块型或弥漫浸润型的形态,细胞排列多与胃黏膜组织的结构相适应;而转移到肝脏的癌细胞,由于肝脏组织质地较致密、血供丰富,可能会形成边界相对清晰的结节状病灶,细胞排列方式更倾向于围绕血管生长,以获取充足营养。转移到腹膜的癌细胞,则可能因腹膜表面湿润、空间开阔,呈现弥漫性生长,形成细小结节或斑块状病变,甚至分泌更多黏液以增强黏附能力。这些形态上的改变,是肿瘤细胞适应新环境的结果,但并未改变其源于胃癌的本质。

增殖速度:受微环境影响,可能出现快慢差异

胃癌转移癌与原发癌的增殖速度,也可能因生长环境的不同而出现差异。肿瘤细胞的增殖速度受营养供应、氧气浓度、局部免疫压力等多种因素影响,不同转移部位的微环境不同,会直接影响转移癌的生长速度,使其与原发癌产生区别。

比如,肝脏是富血供器官,营养物质丰富,转移到肝脏的胃癌细胞可能获得充足的营养支持,增殖速度相对较快,病灶在短期内可能明显增大;而转移到骨骼的癌细胞,由于骨骼组织血供相对不丰富,且存在较硬的骨基质屏障,增殖速度可能相对缓慢,病灶进展较平缓。此外,原发癌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因肿瘤体积过大、内部缺血缺氧,导致部分区域增殖速度减慢,而转移癌初期多处于营养充足的环境中,增殖速度可能比原发癌的部分区域更快。不过,这种增殖速度的差异并非绝对,也会受到肿瘤细胞自身恶性程度、分子特征等因素影响,不能一概而论。

对治疗的响应:基础敏感性一致,局部耐受性可能不同

在对治疗的响应方面,胃癌转移癌与原发癌的基础敏感性通常是一致的,这源于两者分子特征的一致性,但由于转移部位的器官功能不同,局部对治疗的耐受性可能存在差异,进而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效果。

比如,若原发胃癌对某种化疗药物敏感,那么转移癌通常也会对该药物敏感,治疗后两者都可能出现病灶缩小;若原发癌存在 HER2 基因突变,对靶向药物敏感,转移癌也多会对该靶向药物有响应。但在治疗实施过程中,需要考虑转移部位的器官耐受性 —— 比如,转移到肝脏的癌细胞,在接受化疗时,肝脏作为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,可能会承受更大的药物毒性,需要适当调整药物剂量或选择对肝脏毒性较小的药物;而转移到肺部的癌细胞,若患者同时存在肺部基础疾病(如慢性支气管炎),对化疗药物引起的肺损伤耐受性较差,治疗时需要更密切监测肺部情况。这种局部耐受性的差异,会导致针对转移癌的治疗方案在细节上与原发癌有所调整,但核心治疗策略通常是一致的。

总结:同源为基础,差异为适应,治疗需兼顾

综合来看,胃癌转移部位的癌与原发癌,是以 “同源性” 为基础的,核心分子特征、病理本质和对治疗的基础敏感性保持一致,这是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;同时,转移癌会因生长环境的不同,在形态、增殖速度和局部治疗耐受性上出现适应性差异,这些差异也需要在治疗中重点考虑。

因此,在临床诊疗中,医生会先根据两者的同源性,沿用对原发癌有效的基础治疗策略(如靶向治疗、化疗方案),再结合转移部位的差异,调整治疗细节(如药物剂量、局部辅助治疗手段),实现 “整体统一、局部调整” 的治疗思路。了解这种 “既一致又有差异” 的关系,能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治疗方案的制定逻辑,积极配合治疗,为控制病情奠定基础。
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

 

分享本文:
的头像

作者:

资深健康领域编辑,拥有10年健康资讯撰写经验,专注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。

查看更多文章

网友评论

订阅健康资讯

定期获取最新健康资讯、专家建议和实用健康技巧

我们尊重您的隐私,不会向第三方分享您的信息

获取最新健康资讯

订阅我们的健康通讯,获取专业的健康建议和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