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健康,关注健康养生网 - 您身边的健康顾问

首页 国内健康 肝细胞癌哪种组合更有效?

肝细胞癌哪种组合更有效?

2025-09-24 13:42:15
阅读量:1200
健康养生网

文章摘要

讲师:郭靖,淮北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

 

讲师:郭靖,淮北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

先思考:没有 “绝对最佳”,只有 “相对更适合”

很多患者和家属会执着于寻找 “治疗肝细胞癌的最佳组合”,仿佛找到这个组合就能一劳永逸。但实际上,肝细胞癌的治疗组合没有 “绝对最佳” 的说法,因为每个患者的病情就像 “独一无二的拼图”—— 肿瘤大小、位置、是否转移、肝功能状况、身体基础疾病都不同,适合的组合自然也不一样。有的组合对局部进展期患者效果显著,对晚期患者却作用有限;有的组合副作用小,适合身体虚弱的患者,却不适合肿瘤负荷高的患者。

比如同样是 “局部 + 全身” 的组合思路,肿瘤局限的患者用 “消融 + 靶向” 可能更合适,创伤小、恢复快;而肿瘤已侵犯血管的患者,“介入 + 靶向” 可能更能控制病灶。所以讨论 “哪种组合更有效”,本质是讨论 “哪种组合更适合患者的具体情况”,脱离个体差异谈 “最佳”,往往没有实际意义。

局部进展期:“介入 + 靶向” 是常用优选组合

对于局部进展期肝细胞癌患者 —— 肿瘤仍在肝脏内,但体积较大、数量较多,或已侵犯肝脏内血管,无法直接手术切除,“介入 + 靶向” 是临床中应用广泛且效果较优的组合。介入治疗(TACE)能通过堵塞肿瘤供血血管,让局部肿瘤因缺乏营养而坏死,快速控制肝脏内的大病灶;但单独介入治疗后,肿瘤容易通过侧支血管复活,且无法处理可能存在的微小病灶。

这时搭配靶向药(尤其是抗血管生成类靶向药),就能弥补这些不足:靶向药能抑制肿瘤血管再生,减少介入治疗后肿瘤复发的概率,同时还能作用于肝脏内的微小病灶,延缓病情进展。临床数据显示,局部进展期患者采用 “介入 + 靶向” 组合,相比单独介入治疗,无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都能明显延长,部分患者甚至能在肿瘤缩小后,重新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,向根治性治疗迈进。

晚期有转移:“免疫 + 靶向” 更具优势,控全身、延生存

当肝细胞癌发展到晚期,出现远处转移(如肺转移、骨转移),治疗重点从 “局部清除” 转向 “全身控瘤”,此时 “免疫 + 靶向” 组合往往更具优势。免疫治疗能唤醒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,让免疫细胞主动识别并攻击全身各处的癌细胞,包括转移灶,且能形成长期免疫记忆,降低复发风险;但免疫治疗起效相对较慢,对部分肿瘤负荷高的患者,早期控瘤效果不明显。

而靶向药能快速抑制肿瘤生长 —— 抗血管生成类靶向药可切断肿瘤营养供应,让转移灶短期内停止增大;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靶向药,能精准打击携带突变的癌细胞。两者联用,靶向药快速控瘤、缓解症状,为免疫治疗争取起效时间;免疫治疗则在靶向药基础上,进一步清除微小转移灶,延长治疗有效时间。不少晚期患者用 “免疫 + 靶向” 组合后,转移灶不再增多,甚至部分转移灶缩小,生活质量明显改善,生存期也比单一治疗更长。

术后高危复发:“手术 + 靶向” 降低风险,巩固疗效

对于接受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,若术后病理提示存在高危复发因素(如肿瘤有血管侵犯、突破肝脏包膜、切缘有微小残留,或术前肿瘤标志物水平极高),“手术 + 靶向” 的辅助治疗组合能有效降低复发风险。手术虽能切除可见肿瘤,但可能存在潜伏在血液或肝脏微小角落的癌细胞,这些残留癌细胞是术后复发的 “隐患”。

术后规范服用一段时间靶向药,能抑制这些微小残留癌细胞的生长,阻止其发展成可见病灶。比如有血管侵犯的患者,术后单纯观察的复发率较高,而联用靶向药后,无复发生存期可明显延长。不过,若患者术后无高危复发因素(肿瘤小、无血管侵犯、切缘干净),单纯定期随访即可,无需强行联用靶向药,避免因药物副作用增加身体负担,属于 “过度治疗”。

身体虚弱或肝功能差:“温和组合” 更重要,平衡疗效与安全

对于身体虚弱(如老年患者、有严重基础疾病)或肝功能差(如肝硬化失代偿期,有轻微腹水)的肝细胞癌患者,选择治疗组合时,“温和性” 比 “强效性” 更重要,需在疗效与安全之间找到平衡。这类患者往往无法耐受介入、化疗等有创或副作用较大的治疗,适合选择 “消融 + 温和靶向药” 或 “免疫 + 低剂量靶向药” 的组合。

比如肿瘤较小的虚弱患者,用消融治疗清除局部病灶,创伤小、恢复快;搭配副作用较轻的靶向药,控制全身风险,既能达到治疗效果,又不会让身体承受过重负担。若患者肝功能极差,甚至无法耐受消融治疗,也可考虑 “中药调理 + 对症支持治疗” 的组合,先改善肝功能、提升身体状态,待条件允许后,再考虑更积极的治疗组合。

总结:选对组合的核心 ——“个体化评估 + 动态调整”

要找到对自己更有效的肝细胞癌治疗组合,核心在于 “个体化评估” 和 “动态调整”。首先,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肿瘤分期、肝功能、身体状况、基因检测结果等,初步制定适合的组合方案;治疗过程中,再通过定期复查(影像学检查、肿瘤标志物、肝肾功能)评估疗效和副作用,动态调整方案 —— 若效果好且副作用可控,就继续维持;若效果不佳或副作用严重,就及时更换组合或调整药物剂量。

患者无需纠结 “别人用的组合是否适合自己”,而是要与医生充分沟通,详细告知自身感受和基础疾病,信任医生的专业判断。只要组合方案匹配自身情况,且能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,就能在控制病情的同时,最大限度保障生活质量,为治疗争取更多机会。
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

 

分享本文:
的头像

作者:

资深健康领域编辑,拥有10年健康资讯撰写经验,专注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。

查看更多文章

网友评论

订阅健康资讯

定期获取最新健康资讯、专家建议和实用健康技巧

我们尊重您的隐私,不会向第三方分享您的信息

获取最新健康资讯

订阅我们的健康通讯,获取专业的健康建议和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