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肠癌要做放疗吗?不同阶段放疗有讲究
文章摘要
讲师:方为,安徽省肿瘤医院放疗科主治医师
讲师:方为,安徽省肿瘤医院放疗科主治医师
提到直肠癌治疗,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手术切除,而对 “放疗” 往往充满疑问:放疗是干什么的?得了直肠癌一定要做放疗吗?会不会有严重副作用?其实,放疗在直肠癌治疗中是重要的 “帮手”,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做,它的使用有明确的 “阶段讲究”—— 早期、局部进展期、晚期直肠癌,放疗的角色、目的甚至方式都完全不同。今天我们就用大家能听懂的话,把不同阶段直肠癌与放疗的关系讲清楚,帮大家消除困惑,更科学地面对治疗。
首先得明白,放疗到底是怎么发挥作用的?简单说,放疗就像 “看不见的射线手术刀”,通过特定能量的射线(比如 X 射线、伽马射线)瞄准肿瘤细胞,破坏它们的 DNA,让肿瘤细胞失去生长、分裂的能力,最终慢慢坏死。和手术直接 “切走” 肿瘤不同,放疗是通过射线 “远程打击” 肿瘤,既能针对看得见的肿瘤病灶,也能消灭一些手术难以触及的微小癌细胞。不过,放疗的 “打击范围” 需要精准控制,既要尽可能杀干净癌细胞,又要保护周围的正常组织(比如肠道、膀胱、生殖器官),所以它的使用必须结合直肠癌的具体阶段来定。
先说说早期直肠癌,这时候肿瘤通常比较小,还局限在直肠壁内,没有侵犯到周围的组织,也没有发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。对早期直肠癌患者来说,手术往往是主要治疗方式,比如通过内镜下切除(像做胃镜、肠镜那样,从肛门进去把小肿瘤切掉),或者做局部切除手术(只切肿瘤及周围一点点正常组织,不用切太多直肠)。那这类患者需要做放疗吗?一般情况下,早期直肠癌如果手术切除得很彻底,癌细胞没有残留,是不需要额外做放疗的。
但也有特殊情况,比如有些早期患者的肿瘤虽然不大,但病理类型比较 “凶险”(比如癌细胞分化程度低,说明癌细胞长得快、容易扩散),或者肿瘤侵犯的深度比较深(快穿透直肠壁了),又或者手术切下来的标本边缘发现了癌细胞(意味着可能有癌细胞没切干净)。这种时候,医生就可能会建议做放疗,目的是 “补刀”—— 用射线把可能残留的癌细胞消灭掉,降低肿瘤复发的风险。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,大部分早期患者术后只需要定期复查,不用做放疗。
接下来是局部进展期直肠癌,这是直肠癌中最常见的类型,大概占所有直肠癌患者的 60%-70%。什么是局部进展期呢?简单说,就是肿瘤已经突破了直肠壁,侵犯到了周围的组织(比如直肠旁边的脂肪、肌肉,或者女性的阴道、男性的前列腺),甚至可能已经转移到了直肠周围的淋巴结,但还没有转移到肝脏、肺部等远处器官。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来说,放疗就不再是 “可选项目”,而是 “重要搭档” 了,而且放疗的时机很关键,通常分为 “术前放疗” 和 “术后放疗” 两种,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。
为什么局部进展期需要做放疗?因为这个阶段的肿瘤已经不是 “孤立” 的了,可能已经 “扎根” 到周围组织里,或者有少量癌细胞藏在淋巴结里,单纯靠手术很难把所有癌细胞都切干净。如果强行手术,要么可能切不干净(导致复发),要么就得把更多的正常组织切掉(比如肛门,导致术后需要挂粪袋,影响生活质量)。而放疗能帮上两个大忙:一是让肿瘤缩小,二是消灭微小转移灶。
先说说 “术前放疗”(也叫新辅助放疗),这是目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最常用的放疗方式。简单说,就是在做手术前先做几周放疗(通常是每天做一次,每周做 5 次,总共做 25-28 次,或者做短程放疗,比如每天一次,连续做 5 次)。术前放疗的好处很明显:首先,放疗能让肿瘤 “缩水”,原本侵犯周围组织的肿瘤可能会缩小到更容易被手术切除的程度,甚至有些原本需要切除肛门的患者,经过术前放疗后肿瘤缩小,就能做保肛手术了,不用挂粪袋,生活质量大大提高;其次,放疗能把直肠周围淋巴结里可能藏着的癌细胞消灭掉,减少手术中癌细胞扩散的风险;另外,术前肿瘤周围的血液供应比较丰富,癌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更高,放疗效果会更好。
当然,也有部分患者会做 “术后放疗”(也叫辅助放疗),比如有些患者因为各种原因(比如肿瘤出血多、情况比较紧急)没来得及做术前放疗,手术后病理检查发现肿瘤侵犯范围广、淋巴结转移多,或者手术切缘有癌细胞残留。这种时候,术后放疗就能起到 “补救” 作用,通过射线消灭可能残留的癌细胞,降低复发风险。不过术后放疗也有缺点,比如手术后患者的肠道、膀胱等组织位置可能发生改变,放疗时更容易损伤这些正常组织,副作用可能会比术前放疗稍大一些,所以现在更多医生会优先推荐术前放疗。
需要提醒的是,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放疗,通常不会单独做,而是会和化疗 “联手”(叫放化疗同步进行)。为什么要这样呢?因为化疗药物能增强放疗的效果,让射线对癌细胞的杀伤力更强,同时化疗也能杀死一些可能已经跑到其他地方的微小癌细胞,两者结合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,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。不过放化疗同步进行时,副作用也会稍微大一点,比如可能会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疲劳等,但这些副作用医生都会提前预防和处理,大部分患者都能忍受。
最后是晚期直肠癌,这时候肿瘤已经发生了远处转移,比如转移到了肝脏、肺部、骨骼等器官。很多人会觉得,都已经晚期了,放疗还有用吗?其实有用,而且作用很明确 ——不是为了根治肿瘤,而是为了缓解症状、提高生活质量、延长生命。
晚期直肠癌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痛苦的症状,比如肿瘤侵犯到了盆腔的神经,导致剧烈的疼痛;或者肿瘤堵塞了直肠,导致排便困难、肠梗阻;又或者转移到了骨骼,引起骨痛甚至骨折。这些症状会让患者非常痛苦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。而放疗就能针对性地缓解这些症状:比如用射线照射疼痛的部位,能杀死部分癌细胞,减轻对神经的压迫,从而缓解疼痛;照射堵塞直肠的肿瘤,能让肿瘤缩小,恢复肠道通畅,解决排便问题;照射骨转移的部位,能减轻骨痛,降低骨折的风险。这种放疗也叫 “姑息性放疗”,目的不是治愈肿瘤,而是让患者少受点罪,活得更舒服一些。
不过,晚期患者做放疗也需要谨慎评估,因为晚期患者的身体状况可能比较差,比如有些患者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营养不良,或者肝肾功能不好,对放疗的耐受性比较低。这时候医生会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、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放疗可能带来的好处和风险,如果放疗带来的好处大于风险,才会建议做放疗。而且晚期放疗的剂量和次数通常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,不会像局部进展期那样做那么多次,尽量在缓解症状的同时,减少对身体的伤害。
说完不同阶段的放疗,大家可能还关心放疗的副作用。确实,放疗会有一些副作用,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出现,而且副作用的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。常见的副作用包括:放疗部位的皮肤会发红、干燥、瘙痒,就像晒伤一样;可能会出现腹泻、里急后重(想上厕所但拉不出来多少),这是因为射线影响了肠道黏膜;还可能会有疲劳感,总觉得没力气。不过这些副作用大多是暂时的,在放疗结束后会慢慢恢复。医生也会提前告诉患者如何预防和应对这些副作用,比如皮肤要保持清洁干燥,穿宽松柔软的衣服;饮食要清淡易消化,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;多休息,适当活动,补充营养等。只要积极配合医生,大部分副作用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,不用过于担心。
最后还要强调一点,直肠癌的治疗是 “个体化” 的,没有 “一刀切” 的方案。到底要不要做放疗,什么时候做,做多少次,都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年龄、身体状况、肿瘤的位置、大小、侵犯范围、转移情况以及病理类型等多种因素综合判断。所以患者和家属一定要和医生充分沟通,了解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,共同制定最适合自己的治疗计划。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