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健康,关注健康养生网 - 您身边的健康顾问

首页 国内健康 早期乳腺癌筛查看哪些指标?

早期乳腺癌筛查看哪些指标?

2025-09-12 19:06:31
阅读量:2600
健康养生网

文章摘要

讲师:郑荣生,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

 

讲师:郑荣生,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

“医生,我的检查报告上写着‘BI-RADS 4 类’‘钙化灶’,这些到底是什么意思?” 在乳腺专科门诊,类似的疑问几乎每天都能听到。早期乳腺癌的筛查报告上,各种专业术语和指标常常让患者一头雾水。这些指标并非无关紧要的数字或符号,而是反映乳腺健康状况的 “信号灯”,能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病变、病变的性质以及风险等级。了解这些关键指标的含义,不仅能消除不必要的恐慌,还能更好地配合后续检查和治疗。

影像学检查中的形态学指标是早期筛查的第一道 “防线”,主要通过超声、钼靶、磁共振等检查获得,能直观反映乳腺内是否存在异常病灶及其特征。

肿块的形态特征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。在超声或钼靶图像上,医生会重点观察肿块的形状是否规则(如圆形、椭圆形多为良性,不规则形需警惕恶性)、边界是否清晰(良性肿块边界通常清晰,恶性肿块边界多模糊或呈毛刺状)、纵横比(即肿块的前后径与左右径之比,大于 1 时恶性可能性增加)以及内部回声(超声中低回声或不均匀回声需关注,钼靶中高密度影或结构扭曲可能提示异常)。这些特征综合起来,能初步判断肿块的良恶性倾向,比如一个边界不清、形态不规则、纵横比大于 1 的低回声肿块,往往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认是否为恶性。

钙化灶是早期乳腺癌筛查中不可忽视的指标,尤其在钼靶检查中更易发现。钙化灶是乳腺组织内的钙盐沉积,表现为针尖大小的亮点。根据形态和分布,钙化灶可分为良性和可疑恶性两类:良性钙化多为粗大、散在或圆形的钙化,与乳腺炎症、老化等有关;而可疑恶性钙化则表现为细小、密集、呈簇状分布,或呈线性、分支状,这些往往是早期导管内癌的典型表现。即使没有发现明显肿块,只要存在可疑恶性钙化,也需要进一步活检明确诊断,因为很多早期乳腺癌仅以钙化灶为唯一表现。

腋窝淋巴结状态也是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指标。正常情况下,腋窝淋巴结体积小、形态规则、边界清晰。若超声或磁共振发现腋窝淋巴结肿大、形态不规则(如纵横比异常)、皮质增厚或融合,可能提示癌细胞转移,即使乳腺内的原发灶较小,也需要高度重视。不过,腋窝淋巴结肿大也可能由炎症引起,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,但在早期乳腺癌筛查中,任何淋巴结异常都应作为重点关注对象。

乳腺结构扭曲是容易被忽视却意义重大的指标。它指的是乳腺组织的正常排列被打乱,呈现出不规则的牵拉或纠集,在钼靶或磁共振上表现为局部组织纹理异常。结构扭曲可能是早期乳腺癌的信号,尤其是在没有明显肿块的情况下,可能提示肿瘤侵犯导致的组织牵拉。这种情况在年轻女性或乳腺组织致密者中更难识别,需要结合多种影像学检查确认。

病理检查指标是判断病变性质的 “金标准”,通常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获取病变组织后进行分析,能明确是否为癌症、癌症的类型及恶性程度。

组织学类型是病理检查的首要指标,它能明确癌细胞的来源和生长方式。早期乳腺癌中常见的类型包括导管原位癌(癌细胞局限于乳腺导管内,未突破基底膜)、小叶原位癌(癌细胞局限于乳腺小叶内)和浸润性导管癌、浸润性小叶癌(癌细胞已突破基底膜,侵犯周围组织但范围局限)。其中,原位癌属于早期中的 “早期”,治疗效果极佳;而浸润性癌虽然已突破基底膜,但在早期阶段仍局限于乳腺内,及时治疗也能获得理想预后。明确组织学类型,能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。

组织学分级(也称病理分级)反映了癌细胞的恶性程度,主要根据癌细胞的分化程度、核分裂象数量等进行判断,分为 Ⅰ 级(高分化,恶性程度低)、Ⅱ 级(中分化)、Ⅲ 级(低分化,恶性程度高)。分级越高,说明癌细胞与正常细胞差异越大,生长速度快、侵袭性强,复发风险相对较高。在早期乳腺癌中,组织学分级能帮助医生评估预后和制定辅助治疗方案,比如 Ⅲ 级早期癌可能需要更积极的术后辅助治疗,以降低复发风险。

激素受体状态是影响治疗和预后的关键指标,包括雌激素受体(ER)和孕激素受体(PR)。通过免疫组化检测,若癌细胞中 ER 或 PR 阳性,说明癌细胞的生长依赖雌激素或孕激素,这类早期乳腺癌对内分泌治疗敏感,术后可通过内分泌药物(如他莫昔芬)降低复发风险;若两者均为阴性(即三阴性乳腺癌),则内分泌治疗无效,治疗方案需以手术、化疗为主,且相对而言复发风险略高。在早期筛查中明确激素受体状态,能提前为治疗规划提供方向。

HER2 表达状态是另一个重要的病理指标,通过免疫组化或荧光原位杂交(FISH)检测。HER2 是一种与细胞生长相关的蛋白,若 HER2 阳性(过度表达或基因扩增),说明癌细胞生长活跃,侵袭性较强,但同时也意味着可采用靶向药物(如曲妥珠单抗)治疗,这类药物能显著降低 HER2 阳性早期乳腺癌的复发风险。HER2 阴性则不适合靶向治疗,治疗方案以常规手段为主。在早期筛查中明确 HER2 状态,对判断预后和选择靶向治疗至关重要。

增殖指数(如 Ki-67)反映了癌细胞的增殖活性,即处于分裂状态的癌细胞比例。Ki-67 指数越高,说明癌细胞增殖越活跃,恶性程度可能越高,复发风险也相对增加。在早期乳腺癌中,Ki-67 指数可作为评估预后的补充指标,帮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更积极的辅助治疗。例如,对于激素受体阳性、Ki-67 指数高的早期患者,可能需要在 endocrine 治疗基础上联合化疗,以控制肿瘤生长。

血液检查中的肿瘤标志物虽然不能作为早期乳腺癌筛查的主要指标,但可作为辅助参考,尤其在监测病情变化中发挥作用。

癌胚抗原(CEA)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,在部分乳腺癌患者中会升高,但特异性较低,其他恶性肿瘤或良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其升高。在早期乳腺癌筛查中,CEA 升高可能提示存在病变风险,但不能仅凭此诊断,需结合影像学和病理检查。不过,对于已确诊的早期患者,CEA 可作为术后监测指标,若治疗后持续升高,可能提示复发风险。

糖类抗原 15-3(CA15-3)是乳腺癌相对特异的标志物,在早期乳腺癌中升高的比例较低,但在监测复发中更有意义。筛查时若发现 CA15-3 异常升高,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排查;而对于已治疗的早期患者,定期检测 CA15-3 能帮助早期发现复发迹象。

需要强调的是,肿瘤标志物在早期乳腺癌筛查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,不能作为独立的筛查指标,只能作为影像学和病理检查的补充,因此不建议将其作为普通人群的常规筛查项目,主要用于高危人群或已确诊患者的辅助监测。

综合评估指标是将上述各类指标整合分析,最终判断筛查结果的风险等级,其中最常用的是 BI-RADS 分类(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)。

BI-RADS 分类将乳腺病变分为 0-6 类:0 类表示评估不完全,需要结合其他检查(如钼靶结合超声);1 类和 2 类为阴性,未见异常,每年常规筛查即可;3 类为良性可能大,恶性风险小于 2%,建议短期(通常 3-6 个月)复查;4 类(又分为 4A、4B、4C)为可疑恶性,恶性风险 2%-95%,需要活检明确;5 类为高度可疑恶性,恶性风险大于 95%,应尽快手术或活检;6 类为已病理证实的恶性病变。

BI-RADS 分类是临床医生制定下一步诊疗计划的重要依据,比如 4 类及以上病变必须进行活检,而 3 类病变需密切随访,避免漏诊。理解 BI-RADS 分类的含义,能帮助患者更好地配合医生,比如拿到 4 类报告时不必过度恐慌,但需积极配合活检,而 3 类报告也不能掉以轻心,需按时复查。

早期乳腺癌筛查看的不是单一指标,而是多个指标的综合判断。影像学指标发现异常后,需通过病理指标明确性质,血液指标则辅助监测,最终通过 BI-RADS 分类等综合评估确定风险等级。这些指标就像拼图的碎片,只有组合起来才能看清完整的图像。

对于普通人群而言,了解这些指标的意义,能在拿到筛查报告时减少迷茫,更清晰地与医生沟通;而对于医生来说,精准解读这些指标,是实现早期诊断、规范治疗的关键。无论是哪种指标异常,都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下一步处理,避免因过度解读或忽视而延误病情。早期乳腺癌筛查的价值,正在于通过这些指标的 “预警”,让病变在萌芽状态被发现和处理,为治愈赢得时间。
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

 

分享本文:
的头像

作者:

资深健康领域编辑,拥有10年健康资讯撰写经验,专注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。

查看更多文章

网友评论

订阅健康资讯

定期获取最新健康资讯、专家建议和实用健康技巧

我们尊重您的隐私,不会向第三方分享您的信息

获取最新健康资讯

订阅我们的健康通讯,获取专业的健康建议和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