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健康,关注健康养生网 - 您身边的健康顾问

首页 国内健康 谁必须查肝细胞癌?

谁必须查肝细胞癌?

2025-11-16 13:31:26
阅读量:3245
健康养生网

文章摘要

讲师:郭致飞,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 

讲师:郭致飞,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 

“每年体检都做常规项目,医生问我要不要加做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,说排查肝细胞癌,可我既没乙肝也不喝酒,有必要花这个钱吗?”“我妈有乙肝,我是不是也得查肝细胞癌?多大年龄开始查合适?” 在体检咨询或日常就医中,“谁必须查肝细胞癌” 是很多人困惑的问题 —— 既担心漏查延误病情,又怕过度检查浪费时间和金钱。事实上,肝细胞癌筛查并非 “全民必需”,而是针对高危人群,这类人群因存在明确的癌变诱因,风险远高于普通人群,只有定期筛查才能及时发现早期病灶。今天就明确界定 “必须查肝细胞癌的人群”,帮你判断自己是否需要纳入筛查范围,以及如何科学筛查。

第一类:病毒性肝炎感染者,乙肝、丙肝患者首当其冲

病毒性肝炎(尤其是乙肝、丙肝)是我国肝细胞癌最主要的诱因,约 70% 的肝细胞癌患者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,丙肝病毒感染者发展为肝细胞癌的风险也比普通人高 10-20 倍。这类人群即使肝功能正常,也可能存在隐匿性肝损伤,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进展为肝硬化、肝细胞癌,因此必须定期筛查。

具体包括:乙肝病毒携带者(乙肝表面抗原阳性)、慢性乙肝患者(无论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)、丙肝病毒感染者(即使已通过药物治愈,治愈前若有肝纤维化,仍需长期筛查)。需要注意的是,乙肝病毒携带者不能掉以轻心 —— 很多人觉得 “没症状、肝功能正常就不用查”,但临床中约 30% 的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患者,确诊前肝功能一直正常,仅通过筛查才发现早期病灶。有位 28 岁的乙肝病毒携带者,坚持每 6 个月筛查,在一次检查中发现 1 厘米的微小肝细胞癌,及时消融治疗后康复;而另一位 45 岁的乙肝患者未筛查,出现腹痛时已发展为晚期。

第二类:肝硬化患者,无论病因都需密集筛查

肝硬化是肝细胞癌的 “癌前病变”,无论病因是酒精性、病毒性、脂肪性还是自身免疫性,肝硬化患者每年发展为肝细胞癌的风险约 2%-4%,是普通人群的 10 倍以上,因此所有肝硬化患者都必须纳入密集筛查范围。

常见的肝硬化类型包括:酒精性肝硬化(长期饮酒导致)、病毒性肝炎肝硬化(乙肝或丙肝进展而来)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(肥胖、糖尿病引发脂肪肝后进展)、自身免疫性肝硬化(如自身免疫性肝炎发展而来)。即使是代偿期肝硬化(无腹水、黄疸等并发症),也可能在无症状中出现癌变;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风险更高,除了肝细胞癌,还需警惕消化道出血、感染等并发症。有位 50 岁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,坚持每 3 个月筛查,在一次检查中发现早期肝细胞癌,及时手术切除后存活 5 年以上;而另一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患者未筛查,确诊时已是肝细胞癌晚期。

第三类:有肝细胞癌家族史的人群,遗传易感性增加风险

肝细胞癌虽不是典型遗传病,但存在遗传易感性 —— 若直系亲属(父母、兄弟姐妹、子女)患过肝细胞癌,即使自己没有肝病基础,患肝细胞癌的风险也比普通人高 2-3 倍;若家族中有 2 位及以上肝细胞癌患者,风险会进一步叠加,因此这类人群也需定期筛查。

这类人群的筛查需更早开始:建议 30 岁后开始首次筛查,比普通高危人群提前 5-10 年;若家族中肝细胞癌患者确诊年龄较轻(如 50 岁前),筛查起始年龄还需相应提前。有位 35 岁的女性,父亲和叔叔均患肝细胞癌,她从 30 岁开始每 6 个月筛查,至今未出现异常;而另一位 40 岁的男性,母亲患肝细胞癌,他未筛查,45 岁时确诊肝细胞癌中期。

第四类:长期高危生活习惯人群,不良习惯诱发癌变

长期暴露于高危生活习惯,会逐渐损伤肝脏,增加肝细胞癌风险,这类人群虽无明确肝病基础,但仍需纳入筛查范围,尤其是 40 岁以上人群。

具体包括:长期大量饮酒者(男性每天饮酒量超 25 克酒精,女性超 15 克,持续 5 年以上)、肥胖人群(BMI≥28,尤其是腹型肥胖,常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)、长期食用霉变食物者(摄入黄曲霉毒素,直接诱发肝细胞突变)、糖尿病患者(高血糖会加重肝脏氧化应激,加速肝纤维化)。有位 48 岁的肥胖男性,长期饮酒且有糖尿病,通过筛查发现早期脂肪肝,及时减重、戒酒、控制血糖后,未发展为肝细胞癌;而另一位 55 岁的长期食用霉变花生的人,未筛查,确诊时已是肝细胞癌晚期。

第五类:40 岁以上男性,性别差异增加风险

肝细胞癌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,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 3-5 倍,且 40 岁后男性肝细胞癌发病率显著上升,可能与男性更易暴露于饮酒、吸烟等高危因素,以及激素水平差异有关。因此,40 岁以上男性即使无其他高危因素,也建议定期进行肝细胞癌筛查,尤其是有吸烟、熬夜等不良习惯的人群。

有位 45 岁的男性,无乙肝、肝硬化和家族史,但长期吸烟、熬夜,通过年度筛查发现轻度脂肪肝,及时调整生活习惯后,未出现进一步损伤;而另一位 50 岁的男性,未筛查,因持续乏力就诊,确诊为肝细胞癌中期。

这些人不用 “过度筛查”,避免浪费医疗资源

明确 “必须查” 的人群后,也需知道哪些人暂时无需频繁筛查,避免过度医疗。包括:20 岁以下人群(肝细胞癌青少年罕见,除非有明确家族史或先天性肝病)、无任何高危因素的健康人群(40 岁以下,无乙肝、丙肝、肝硬化、家族史,且生活习惯健康)、已接种乙肝疫苗且抗体滴度充足的无高危人群(抗体滴度≥10mIU/ml,能有效抵御乙肝病毒感染,间接降低肝细胞癌风险)。

这类人群无需每 3-6 个月筛查,可每 2-3 年做一次常规体检,若出现肝区不适、体重骤降等症状,再及时就医检查。有位 30 岁的健康女性,无任何高危因素,每 2 年做一次体检,肝脏指标一直正常;而另一位 25 岁的男性,无高危因素却盲目每 3 个月筛查,不仅浪费金钱,还因频繁检查产生焦虑情绪。

肝细胞癌筛查的核心是 “精准定位高危人群”,乙肝 / 丙肝感染者、肝硬化患者、有家族史者、长期高危生活习惯人群、40 岁以上男性,这五类人必须定期筛查,才能及时发现早期病灶,降低治疗难度。如果你属于上述人群,别再犹豫是否需要筛查,应尽快制定筛查计划,选择 “肝脏超声 + 甲胎蛋白” 作为基础筛查项目,高风险人群(如肝硬化、家族史)需每 3-6 个月筛查一次,中风险人群每 6-12 个月筛查一次。记住,肝细胞癌的治疗效果取决于发现早晚,而明确 “谁必须查”,是早发现的第一步。
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

 

分享本文:
的头像

作者:

资深健康领域编辑,拥有10年健康资讯撰写经验,专注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。

查看更多文章

网友评论

订阅健康资讯

定期获取最新健康资讯、专家建议和实用健康技巧

我们尊重您的隐私,不会向第三方分享您的信息

获取最新健康资讯

订阅我们的健康通讯,获取专业的健康建议和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