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健康,关注健康养生网 - 您身边的健康顾问

首页 国内健康 转移性胃癌家属如何平衡照顾与生活?

转移性胃癌家属如何平衡照顾与生活?

2025-09-26 16:14:55
阅读量:1968
健康养生网

文章摘要

讲师:金岩,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胃肠外科主治医师

 

讲师:金岩,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胃肠外科主治医师

“早上送孩子上学,接着陪患者去医院化疗,中午赶回家做饭,下午还要处理工作,晚上帮患者擦身、记录用药 —— 一天下来像个陀螺,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,更别说照顾自己了。” 这是很多转移性胃癌家属的日常写照。一边是需要精心照料的患者,一边是无法搁置的工作、家庭责任和个人需求,家属很容易在 “照顾” 与 “生活” 的拉扯中身心俱疲。其实,平衡并非 “两者兼顾到完美”,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,在承担责任的同时,也为自己留出喘息的空间,让照顾之路走得更长久。

先做 “时间拆分”,把 “大压力” 拆成 “小任务”。面对繁杂的事务,家属常常会因 “事情太多做不完” 而焦虑,不妨试着用 “时间拆分法” 梳理日常:按 “紧急重要”“紧急不重要”“重要不紧急”“不紧急不重要” 给事情分类,优先处理患者治疗、用药提醒等 “紧急重要” 的事;像打扫卫生、回复非工作消息这类 “紧急不重要” 的事,可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,或适当延后;而自我休息、兴趣爱好等 “重要不紧急” 的事,要刻意预留时间,比如每天固定睡前 1 小时留给自己,哪怕只是躺着发呆。例如一位家属把一天分成 “照顾时段”(早 8 点 - 12 点陪患者治疗、晚 7 点 - 9 点协助护理)和 “个人 / 其他事务时段”(中午处理工作、下午送孩子、睡前 1 小时阅读),明确的时间划分让她不再手忙脚乱,也能保证每个角色都不被忽略。

学会 “主动求助”,别把所有责任扛在自己肩上。很多家属觉得 “照顾患者是自己的事,麻烦别人不好”,于是独自承担所有压力,但这样很容易陷入崩溃。其实,身边的家人、朋友、社区资源都可以成为助力:比如让配偶帮忙接送患者复查,让父母帮忙做顿午饭,或请专业护工协助患者日常护理(如擦身、翻身),减轻自己的体力负担;工作上,可与领导沟通调整工作节奏,比如暂时减少加班、将部分工作线上处理,避免因工作压力加重照顾负担。一位家属曾因独自照顾患者而频繁请假,后来请了每周 3 次的居家护工,白天能正常上班,晚上只需陪患者聊天,不仅工作没受太大影响,照顾时也更有精力。记住,求助不是 “软弱”,而是对自己和患者负责的表现。

给 “照顾” 设 “边界”,别让患者的需求占据全部生活。有些家属会陷入 “过度照顾” 的误区:患者轻微咳嗽就立刻紧张,患者说 “想吃水果” 就马上出门买,哪怕自己正忙着其他重要的事。长期如此,家属会逐渐失去自我,而患者也可能变得过度依赖。不妨和患者一起约定 “照顾边界”:比如明确 “日常用药、定期复查” 由家属负责,而 “自己能完成的穿衣、吃饭” 尽量让患者自主;当患者提出非紧急需求时,可温和地说 “我现在需要处理孩子的作业,20 分钟后帮你拿水果可以吗?”,既让患者感受到关心,也守住自己的时间边界。这样的边界不是 “疏远”,而是让双方都保持适度的自主,避免一方过度消耗,一方过度依赖。

保留 “小爱好”,为生活留一点 “自己的色彩”。很多家属在照顾患者后,会下意识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,觉得 “都这个时候了,哪还有心思做这些”,甚至认为 “花时间在自己身上是自私的”。但恰恰是这些小爱好,能成为情绪的 “缓冲带”,帮家属在照顾的疲惫中锚定自我,避免被 “患者家属” 这一个身份完全包裹。比如以前喜欢养花的家属,可在阳台种几盆好养活的绿萝、多肉或太阳花,每天花 10 分钟浇水、擦拭叶片,看着新叶萌发、花苞绽放,这种生命成长的细节会带来莫名的治愈感,也能让人暂时脱离 “病情监测”“饮食照料” 的紧张状态;喜欢手工的家属,可利用患者午休或夜间休息时,做一点简单的编织、拼图或手账,专注于手中的小事时,大脑会暂时放下对患者病情的担忧,获得片刻的平静;喜欢阅读的家属,不用追求 “读完一整本书”,哪怕每天睡前看 10 页散文、几篇短故事,也能在文字中找到精神寄托。这些看似 “不起眼” 的小事,就像生活里的 “小窗口”,能让家属在 “照顾者” 的身份之外,重新触摸到 “自己喜欢的生活”,避免在日复一日的琐碎照料中迷失自我。一位家属分享:“以前我爱画画,照顾老伴后画笔就放发霉了,后来女儿送了我一套迷你水彩,我每天趁老伴午睡画 15 分钟,画完贴在冰箱上,看着那些色彩,就觉得自己不只是‘照顾者’,还是‘喜欢画画的人’,心态也轻松多了。”

接受 “不完美平衡”,别因 “没做好” 而自责。家属常常会因为 “今天没陪患者散步,他好像有点失落”“没及时回复工作消息,同事可能有意见” 而陷入深深的愧疚,觉得自己 “既没照顾好患者,也没做好其他事”。但实际上,转移性胃癌的治疗周期往往长达数年,家属需要长期在患者照料、工作、家庭(如照顾孩子、老人)之间周旋,追求 “事事完美、人人满意” 的平衡本身就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压力,反而会加剧身心疲惫。不妨主动接受 “偶尔的失衡”,并建立 “优先级判断法则”:当多件事冲突时,优先选择 “紧急且重要” 的事 —— 比如患者突发腹痛,需要立即就医,就暂时搁置工作汇报、孩子的作业辅导;若患者状态稳定,只是想找人聊天,而你正好有紧急工作,可跟患者坦诚沟通 “我先处理半小时工作,之后陪你好好说话”,多数患者会理解。不用因 “某件事没做好” 就否定全部,比如某天没给患者做营养餐,只订了外卖,只要患者吃得舒服、营养达标,就不用自责;没及时回复朋友消息,事后简单解释 “最近照顾家人有点忙,抱歉”,真正的朋友也会体谅。一位家属说:“以前总觉得必须把患者、孩子、工作都照顾得妥妥帖帖,后来有次孩子发烧,患者又需要复查,我两边跑得直哭,才发现根本做不到‘完美’。现在我想通了,偶尔‘偏心’也没关系 —— 患者不舒服就多陪他,孩子需要就多顾孩子,工作忙就跟领导说明情况,只要大方向没错,偶尔的失衡不会影响整体,反而能让自己少点压力,更从容地应对。”

此外,家属还可以通过 “主动沟通” 减少失衡带来的焦虑:比如跟患者提前约定 “每天固定陪你散步 20 分钟,其他时间我可能需要处理点自己的事,你有需要随时叫我”,让患者有心理预期;跟工作单位沟通 “近期家人需要治疗,能否调整工作节奏(如弹性上下班、减少加班)”,多数单位会给予一定体谅。总之,转移性胃癌家属的平衡,是 “在责任与自我之间找支点”,不是牺牲所有个人需求去照顾患者,也不是忽略患者只顾自己。通过拆分碎片化时间做爱好、遇到压力时主动向家人朋友求助(如让子女帮忙照看患者半天)、给生活设定 “边界”(如 “晚上 9 点后不处理工作,专注陪患者或自己放松”),哪怕每天只找到 15-20 分钟属于自己的时间,也能在照顾的疲惫中守住生活的温度,让自己始终保持 “有力量” 的状态,更长久地陪伴患者走过治疗之路。毕竟,家属的稳定与快乐,也是患者对抗疾病时重要的 “精神支撑”。
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

 

分享本文:
的头像

作者:

资深健康领域编辑,拥有10年健康资讯撰写经验,专注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。

查看更多文章

网友评论

订阅健康资讯

定期获取最新健康资讯、专家建议和实用健康技巧

我们尊重您的隐私,不会向第三方分享您的信息

获取最新健康资讯

订阅我们的健康通讯,获取专业的健康建议和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