肺癌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
文章摘要
讲师:王敏,安徽省胸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
讲师:王敏,安徽省胸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
肺癌是我国发病率与死亡率双高的恶性肿瘤,治疗往往需长期坚持。除手术、放化疗、靶向治疗等规范医疗手段外,日常生活中的护理与习惯调整,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、减少并发症、辅助治疗效果意义重大。很多患者和家属常困惑“该怎么吃、能不能运动、是否需要忌口”,本文将从饮食、运动、作息、心理、治疗配合、复查监测、环境防护7个核心维度,用通俗语言讲清肺癌患者日常注意事项。
一、饮食:“补得对”比“补得多”,避开误区
肺癌患者常因治疗出现食欲下降、消化功能减弱,或因“担心营养被癌细胞吸收”不敢吃,进而导致免疫力下降。饮食核心原则是“均衡营养、易于消化、按需调整”,关键做好3点:
1. 先解决“吃不下”,再谈“吃什么好”治疗期间(如化疗、放疗),患者可能出现恶心、呕吐、口腔溃疡、味觉改变(如吃什么都发苦),此时无需强迫“必须吃多少”,可通过“少量多次”“调整口感”保证基本摄入:- 恶心时:选清淡、不油腻食物,如小米粥、蒸蛋羹,避免肉汤、油炸食品;饭后坐15-20分钟再躺,减少反酸。- 口腔溃疡疼:将食物煮软煮烂,如蔬菜泥、肉末,避免过烫(温度不超40℃)、过咸或辛辣食物,防止刺激伤口。- 没胃口:饭前吃少量酸甜水果(如苹果、葡萄,避开过酸的橘子、柠檬),或用酱油、醋提味,改善味觉。
2. 3类营养素必保证,无需刻意“忌口”很多患者问“能不能吃海鲜、鸡肉、羊肉”,只要不对这些食物过敏且消化正常,完全可以吃——肺癌患者需要“全面营养”,而非“过度忌口”。重点保证以下3类:- 优质蛋白质:助力修复组织、提升免疫力,如每天1个水煮蛋或蒸蛋、1杯牛奶(乳糖不耐受可选无乳糖牛奶或酸奶)、清蒸鲈鱼/鳕鱼(刺少易消化)、鸡胸肉/瘦猪肉(剁成肉末或煮汤)。- 新鲜蔬果:补充维生素、矿物质和膳食纤维,预防治疗期间常见的便秘。选深色蔬菜(如菠菜、西兰花、胡萝卜,煮软后吃)、当季水果(如苹果、香蕉、梨,避免过甜或过凉),每天蔬菜300-500克、水果200-350克即可。- 主食:选易消化的杂粮,如小米、燕麦、软米饭,少吃精制米面(如白馒头、白面条),杂粮能提供持久能量,还可预防便秘。
3. 避开2个饮食误区- 误区1:“多吃保健品能抗癌”。灵芝孢子粉、人参、燕窝等保健品不能替代正餐,也无明确“抗癌”效果。若患者消化好、食欲正常,不如将钱花在新鲜肉蛋奶上;若想补充,需先咨询主治医生,避免与治疗药物产生相互作用。- 误区2:“癌细胞会抢营养,所以要少吃”。这一说法完全错误——癌细胞不会因患者“少吃”停止生长,反而会消耗身体储存的营养,导致体重下降、免疫力变差,更难承受治疗。即便食欲差,也要尽量保证基础热量(如每天1杯牛奶+1个鸡蛋+1小碗粥)。
二、运动:不是“不能动”,选对方式控强度
很多患者担心“运动累肺”“加重病情”,其实适当运动能改善肺功能、增强体力、缓解治疗后乏力感,关键是“循序渐进、选对项目”。
1. 按“运动能力”分3类情况调整- 术后恢复期(术后1-3个月):以“轻微活动”为主,如每天在病房或家里慢走2-3次(每次10-15分钟)、坐起深呼吸3-4次(每次5分钟,助力肺部扩张),避免弯腰、提重物(如拎水桶、搬凳子),防止牵拉伤口。- 放化疗期间:若无严重乏力、贫血,可做“低强度运动”,如每天散步1次(20分钟,速度以不喘气为准)、练简化版太极拳(动作慢,不劳累);若出现白细胞低、血小板低,需减少运动,以卧床休息为主,避免磕碰出血。- 病情稳定期(治疗结束后):可逐渐增加强度,如每天快走30分钟(心率控制在“170-年龄”,如60岁患者心率不超110次/分)、慢速骑自行车(避免迎风)、温水池游泳(避免着凉),每周运动3-5次,每次30-40分钟即可。
2. 运动牢记“3个不”- 不勉强:运动中若出现胸闷、气短、头晕、心慌,立即停下休息,切勿硬撑。- 不空腹/饱腹运动:空腹易低血糖,饱腹易腹胀,最好饭后1小时再运动。- 不选“剧烈运动”:如跑步、爬山、跳绳,这类运动对肺功能要求高,可能引发呼吸困难,加重身体负担。
三、作息:“规律休息”比“多睡觉”重要
肺癌患者常因身体不适、心理压力大导致睡眠差,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免疫力,形成“睡眠差→免疫力下降→病情恢复慢”的恶性循环。作息调整核心是“规律”,重点做好2点:
1. 建立“固定作息”,养成生物钟- 固定起床和睡觉时间:如每天7点起床、22点睡觉,周末也不熬夜、不赖床,让身体适应规律节奏。- 中午补觉不超1小时:治疗期间若上午或下午乏力,可睡30-60分钟,睡太久会影响夜间睡眠,导致“白天睡不醒、晚上睡不着”。
2. 避开2个“伤睡眠”习惯- 睡前不碰“刺激物”:睡前1小时不看手机、电视(屏幕蓝光抑制睡眠激素),不喝浓茶、咖啡,可喝少量温牛奶助眠。- 不强迫自己“必须睡着”:躺下30分钟仍未入睡时,别翻来覆去焦虑,可起身坐一会儿、看本轻松的书(避开小说或情节紧张内容),有困意再睡,避免“越想睡越睡不着”。
四、心理:“情绪稳定”是治疗“隐形助力”
肺癌患者易出现焦虑(担心治疗效果)、抑郁(觉得生活没希望)、烦躁(因不适发脾气),这些情绪不仅影响睡眠和食欲,还可能降低免疫力,影响治疗效果。患者和家属需学会“识别情绪、调节情绪”。
1. 识别3个“情绪预警信号”若出现以下情况,需警惕情绪问题,及时调整:- 持续1周以上没胃口、睡不着,对以往喜欢的事(如看剧、养花)没兴趣。- 总说“我没用”“治不好了”,甚至想放弃治疗。- 易发脾气,小事也烦躁,或总躲着人,不愿和家人朋友说话。
2. 3个方法调节情绪,家属做好“3个陪伴”- 患者自调:
① 写“情绪日记”,把担心、害怕的事写下来,相当于“倾诉”;
② 做“小事”找成就感,如叠被子、浇花,完成后能增强信心;
③ 听轻音乐、白噪音,缓解焦虑。- 家属陪伴:
① “听”比“说”重要,别总说“你要坚强”,多问“你现在感觉怎么样”“想聊聊吗”,让患者释放情绪;
② 不隐瞒、不夸大病情,如医生说“治疗效果好”,如实告知患者,给予信心;
③ 陪患者做小事,如散步、看剧,让患者知道“不是一个人扛”。若情绪问题严重(如持续抑郁、有自杀念头),需及时找心理医生,别认为“情绪问题不算病”——心理干预和药物、手术一样,都是治疗的一部分。
五、治疗配合:“遵医嘱”是关键
很多患者治疗中会“自作主张”,如擅自停药、调药量,反而影响效果,甚至加重病情。治疗期间需“严格遵医嘱”,重点注意3点:
1. 靶向药、化疗药:不擅自停、不随便调- 靶向药需长期服用,即便“感觉好转”,也不能自行停药,否则可能导致耐药(癌细胞对药物不敏感),停药前必须咨询主治医生。- 化疗药可能有副作用(如恶心、脱发),但别因副作用偷偷减量或停药(如医生要求每天吃2片,别因恶心只吃1片),应告知医生副作用,医生会调整用药或加用缓解副作用的药物。
2. 吃其他药前,先问医生肺癌患者可能同时有高血压、糖尿病等基础病,或出现感冒、咳嗽等不适,服用这些药物前必须告知主治医生——部分感冒药可能与化疗药相互作用,影响药效或增加副作用,切勿自行去药店买药。3. 记录“身体变化”,复诊如实说治疗期间需记录身体情况:
① 每天体温(是否发烧)、体重(是否下降);
② 有无新不适(如咳嗽加重、胸闷、腹泻);
③ 吃药后的副作用(如靶向药引发的皮疹、腹泻)。复诊时将这些信息告知医生,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疗效、调整方案。
六、复查:“按时复查”早发现问题
很多患者觉得“治疗结束就没事了”,不按时复查,直到出现咳嗽加重、胸痛才就医,可能已出现病情复发或转移,错过最佳处理时机。复查核心是“按时、全面”,不同阶段复查频率不同:
1. 记住“3个阶段”复查频率(以术后患者为例,具体遵医嘱)- 治疗后1-2年:每3个月复查1次,项目包括胸部CT(查肺部情况)、肿瘤标志物(如CEA、CYFRA21-1,判断复发迹象)、血常规(查白细胞、血小板是否正常)。- 治疗后3-5年:每6个月复查1次,项目与前2年类似,可适当减少肿瘤标志物检查频率。- 治疗后5年以上:每年复查1次,主要做胸部CT和基础检查,此时病情稳定,复发风险低,但仍需定期监测。
2. 出现4个“异常信号”,立即就医未到复查时间却出现以下情况,别拖延,马上就诊:- 持续咳嗽加重,或咳血、痰中带血。- 胸闷、气短突然加重,甚至走路喘气。- 不明原因体重下降(1个月降5公斤以上)、乏力。- 发烧超38.5℃,吃退烧药后反复发烧。
七、环境防护:“避开刺激”护肺
肺癌患者肺功能较弱,易受环境刺激加重不适,日常需做好“3个防护”:
1. 防“烟雾刺激”(最关键)- 绝对戒烟,远离“二手烟”:患者自己不抽烟,家属也别在患者面前抽烟,即便阳台抽烟,烟雾也会飘进房间刺激肺部。- 避开“三手烟”:衣服、沙发、窗帘上的残留烟味也是刺激源,家里有人抽烟后,需及时换衣服、洗沙发套。- 避开其他烟雾:如厨房油烟(做饭开油烟机,做完后再开5分钟)、蚊香、艾灸烟(艾灸需在通风处,避免患者吸入)。
2. 防“空气污染”- 雾霾天(PM2.5超100)尽量不出门,如需出门戴N95口罩,减少有害颗粒吸入。- 家里可放空气净化器,北方冬季供暖、空气质量差时,每天开4-6小时,改善室内空气。- 避免去人多、空气不流通的地方(如商场、菜市场),防止交叉感染感冒。
3. 防“感染”- 注意保暖,避免着凉:季节变化及时添衣服,感冒可能引发肺炎,加重肺部负担。- 勤洗手,少碰公共物品:出门后、饭前便后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,不揉眼睛、摸鼻子,减少病毒感染风险。- 必要时打疫苗:秋冬季节可打流感疫苗,避免流感;若医生建议,可打肺炎疫苗,预防肺炎。
最后:肺癌不是“绝症”,护理好能提升生活质量很多患者确诊肺癌后觉得“天塌了”,但随着医疗技术发展,早期肺癌术后5年生存率超70%;晚期肺癌通过靶向治疗、免疫治疗,也能实现“带瘤生存”,甚至存活10年以上。日常生活中,只要做好饮食均衡、适当运动、规律作息、情绪稳定、遵医嘱治疗复查,避开环境刺激,就能减少不适、提升生活质量,甚至像普通人一样买菜、做饭、陪家人聊天。记住:你不是在“和癌症斗争”,而是在“和癌症一起生活”,做好日常护理,就能让“生活”更轻松。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