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LK 阳性患者康复期能运动吗?
文章摘要
讲师:王露方,安徽省立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
讲师:王露方,安徽省立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
“出院后在家歇了一个月,总觉得浑身没劲儿,想出门散散步又不敢 —— 毕竟刚做完治疗,担心走路多了累着肺,万一影响病情恢复怎么办?看到别人打太极、跳广场舞,也想试试,可又怕运动强度太大,反而给身体添负担。” 在 ALK 阳性患者的康复期,很多人对 “运动” 存在误解,要么觉得 “要好好静养,不能动”,要么担心 “运动伤身体”,导致长期卧床,反而让体力越来越差。其实科学的运动不仅不会伤害身体,还能增强体力、改善心肺功能、提升免疫力,对康复大有好处,今天就聊聊康复期运动的那些事,帮你弄清楚 “能不能运动、该怎么运动”。
先明确说一句,ALK 阳性患者康复期 “能运动”,而且非常有必要,但前提是 “选对运动、控制强度”,不是盲目乱运动。治疗后身体会出现肌肉流失、心肺功能下降、免疫力减弱等问题,长期不运动只会让这些问题更严重,比如稍微走几步就气短、容易感冒;而适度运动能刺激肌肉生长、改善肺部通气功能、增强免疫细胞活性,帮助身体更快恢复。有位叔叔康复期一开始连下楼都费劲,后来每天坚持慢走 20 分钟,两个月后不仅能绕小区走两圈,复查时肺功能指标也比之前提升了 15%,医生说他的恢复情况比不运动的患者好很多。不过要注意,康复期运动不是 “越早越好、强度越大越好”,得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循序渐进,比如刚出院时先从床上翻身、坐起等简单动作开始,身体适应后再慢慢增加运动难度和时间。
再说说 “康复期适合做哪些运动”,不是所有运动都适合,要选 “温和、低强度、能长期坚持” 的类型,避免剧烈运动(如快跑、跳绳、高强度力量训练),以免增加心肺负担。首选的是 “有氧运动”,比如慢走、慢跑、游泳、骑自行车、打太极等,这些运动能锻炼心肺功能,增强体力,而且强度容易控制。慢走是最容易开始的,刚开始可以每天走 10-15 分钟,速度以 “不喘气、能正常说话” 为准,适应后再逐渐增加到 20-30 分钟,每周运动 3-5 次。有位阿姨康复期每天早上在小区慢走 25 分钟,配合深呼吸,三个月后气短的症状基本消失,爬三楼也不费劲了。游泳也是个好选择,水的浮力能减轻关节压力,适合关节不好的患者,但要注意水温不要太低,游泳时间控制在 30 分钟以内,避免着凉或过度疲劳。打太极、练八段锦这类传统养生运动,动作缓慢柔和,能调节呼吸、放松身心,还能改善身体协调性,适合康复期长期练习,每天练 15-20 分钟就行。
还有 “运动时要注意哪些细节”,这些小事没做好,可能会影响运动效果,甚至受伤,一定要留意。首先是 “运动前要热身、运动后要拉伸”,热身可以做些简单的动作,比如活动手腕脚踝、扩胸运动、慢走 5 分钟,让身体慢慢热起来,避免运动时拉伤肌肉;运动后拉伸能放松肌肉,缓解酸痛,比如拉伸手臂、腿部、腰部,每个动作保持 10-15 秒。有位患者刚开始运动时没热身,直接快走,结果第二天腿部肌肉酸痛了好几天,后来按医生说的做好热身和拉伸,就再也没出现过这种情况。其次是 “运动时要关注身体信号”,如果运动中出现气短、胸痛、头晕、心慌等不适,要马上停下来休息,不要硬撑;如果休息后症状还没缓解,要及时就医。比如有位叔叔运动时突然觉得胸口发闷,赶紧停下来坐着休息,几分钟后症状缓解,后来咨询医生,才知道是运动强度稍微大了,之后调整了速度,就没再出现过不适。另外,“不要在恶劣天气运动”,比如雾霾天、下雨天、高温天,雾霾天空气质量差,会刺激呼吸道,加重肺部负担;高温天容易中暑,下雨天路滑容易摔倒,这些天气可以选择在室内运动,比如在阳台慢走、做简单的拉伸动作。
最后要提醒的是,每个 ALK 阳性患者康复期的身体状况不一样,适合的运动也不同,不要盲目跟风别人的运动方式。比如有人适合快走,有人却只能先做轻柔的肢体活动,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。如果身体特别虚弱(如术后 1 个月内、靶向药副作用明显导致乏力),或者有严重的心肺基础病(如冠心病、慢阻肺),在开始运动前最好咨询医生或康复师的意见,他们会通过肺功能检测(如 FEV1、6 分钟步行试验)、体力评分(如 ECOG 评分)评估你的身体耐受度,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:身体极弱时,先从每天 5 分钟的床上运动开始,如握拳、抬腿、翻身训练,每次动作重复 5-10 次;1-2 周后若体力好转,过渡到室内运动,如缓慢踏步、坐式扩胸运动,每次 10 分钟;再逐步增加至室外运动,如在安静的小区慢走。而且运动要 “长期坚持”,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,建议每天固定时间段运动(如早餐后 1 小时,避开药物副作用高峰期),每次运动后适当休息 15 分钟。只有坚持 1-2 个月,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,比如体力增强(从一次走 50 米到能走 200 米)、精神变好(乏力感减轻,白天不犯困)。有位 60 岁患者术后初期连穿衣都觉得累,按康复师制定的计划,从床上抬腿训练开始,逐渐过渡到每天慢走 20 分钟,坚持半年后,不仅能独立完成买菜、做饭等日常活动,还加入了社区的太极队,心情也比以前开朗了很多,说运动让他觉得自己慢慢恢复成正常人了。
总的来说,ALK 阳性患者康复期不仅能运动,还应该科学运动,关键是 “选对类型、控制强度、关注身体信号”。运动类型上,推荐温和的有氧运动(如慢走、太极拳、八段锦)和轻量力量训练(如握力器训练、弹力带扩胸),避免剧烈运动(如快跑、跳绳);强度控制以 “运动时能说话,不气喘” 为标准,比如慢走时若能正常和家人聊天,说明强度合适,若出现呼吸急促、无法说话,需立即放慢速度或休息。还要重点关注身体信号:运动中若出现胸痛、头晕、心慌(心率超过 100 次 / 分钟),或运动后持续乏力超过 2 小时,可能是强度过大,需减少运动量;若只是轻微肌肉酸痛,属于正常反应,休息 1-2 天即可缓解。不用因担心受伤而不敢动,适度运动反而能增强肌肉力量、改善心肺功能;也不用追求高强度运动,盲目挑战身体极限可能引发风险。只要循序渐进(每周增加运动时间不超过 10%)、长期坚持,运动就能成为康复路上的 “好帮手”,让你更快恢复体力,回归正常生活。如果对运动还有疑问,比如 “术后多久能开始运动”“出现副作用时是否要暂停运动”,及时咨询医生,获取针对性建议,就能放心地动起来了。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