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直肠癌术后复发了怎么办?
文章摘要
讲师:刘群,淮北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
讲师:刘群,淮北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
“复查结果出来了,吻合口有复发灶 —— 刚做完手术才 1 年,怎么又复发了?是不是没救了?” 拿着 CT 报告的刘阿姨,声音带着颤抖,把报告紧紧攥在手里。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对患者来说,无疑是沉重的打击,很多人会瞬间陷入绝望,觉得 “之前的治疗都白费了,再治也没用”。但实际上,术后复发并非 “终局”,随着治疗技术的发展,通过精准评估和规范治疗,很多复发患者仍能控制病情、延长生存期,甚至实现长期带瘤生存。今天咱们就聊聊,术后复发了到底该怎么办,从评估到治疗再到心态调整,一步步梳理应对思路。
首先要做的是 “冷静下来,尽快完善检查明确复发情况”,这是制定治疗方案的基础。复发后不要急于恐慌,更不要盲目寻找偏方,第一步应该是在肿瘤科或结直肠外科医生的指导下,做全面检查 —— 包括 “影像学检查”(腹部增强 CT、盆腔 MRI、胸部 CT,明确复发灶位置、大小,是否有远处转移)、“内镜检查”(肠镜,评估吻合口复发情况,取活检明确病理类型)、“肿瘤标志物检测”(CEA、CA199,辅助判断病情严重程度)。比如有个患者术后复发,先做了腹部 CT 发现吻合口复发,进一步做肠镜活检,确认是中分化腺癌,没有远处转移,为后续治疗争取了精准方向。只有清楚复发的范围、病理类型,医生才能制定出最合适的方案。
接下来要 “和医生充分沟通,了解所有可行的治疗选项”,不要自行排除任何可能性。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的治疗手段有很多,具体选择哪种,取决于复发类型(局部复发还是远处转移)、复发灶大小、患者身体状况等。比如局部复发(如吻合口复发、盆腔局部复发),若没有远处转移,且患者身体能耐受,通常可以考虑 “再次手术切除复发灶”,术后配合辅助化疗;若复发灶无法手术(如侵犯周围重要器官),则可以选择 “放疗 + 化疗” 的组合,控制局部病灶;如果出现远处转移(如肝转移、肺转移),则以 “全身治疗为主”,包括化疗、靶向治疗、免疫治疗,必要时配合局部治疗(如肝转移灶射频消融)。比如有个局部复发患者,医生评估后认为可以再次手术,切除复发灶后做了 6 个周期辅助化疗,目前随访 2 年没有再复发。
对于 “局部复发且无远处转移” 的患者,“再次手术” 是重要的治疗选择,能最大限度清除病灶。如果复发灶局限在吻合口或盆腔,没有侵犯膀胱、子宫等周围器官,也没有淋巴结转移,通过手术完整切除复发灶,术后配合辅助治疗,5 年生存率能达到 30%-40%。比如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复发患者,若肿瘤距离肛门较远,可做腹腔镜下局部切除;若肿瘤侵犯范围广,可能需要做盆腔廓清术,切除复发灶及周围受侵犯组织。不过再次手术的风险比第一次手术高,可能出现并发症(如肠粘连、吻合口瘘),医生会在术前充分评估患者身体状况,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。比如有个患者术后复发,合并轻度糖尿病,医生术前先控制血糖,选择创伤较小的腹腔镜手术,术后恢复顺利,没有出现并发症。
如果复发灶 “无法手术切除”(如侵犯大血管、远处转移广泛),“化疗 + 靶向治疗” 是控制病情的核心手段。化疗能通过药物杀死全身范围内的癌细胞,缩小复发灶,缓解症状,常用方案如 “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”“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”;靶向治疗则能精准攻击肿瘤细胞,提高化疗效果,比如 KRAS 野生型患者可联合西妥昔单抗,大部分患者可联合贝伐珠单抗。比如有个患者术后复发并出现肝转移,无法手术,用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 6 个月后,肝转移灶从 4 厘米缩小到 1.5 厘米,吻合口复发灶也明显缩小,病情稳定了 1 年多。需要注意的是,化疗会有副作用,如恶心、手脚麻木,医生会用对症药物缓解,大部分患者都能耐受。
对于 “MSI-H/dMMR 型的复发患者”,“免疫治疗” 是重要的治疗选择,能带来长期获益。这类患者的肿瘤细胞基因突变多,容易被免疫系统识别,使用 PD-1/PD-L1 抑制剂治疗,有效率能达到 40%-50%,部分患者甚至能实现 “肿瘤长期缓解”。比如有个复发患者,基因检测显示 MSI-H,使用 PD-1 抑制剂治疗 3 个月后,复发灶缩小了 60%,6 个月后复查,部分病灶基本消失,目前已经持续缓解 2 年,不用再做其他治疗,只需要定期随访。不过免疫治疗对 MSS 型患者效果较差,这类患者还是以化疗 + 靶向治疗为主。
“局部治疗” 在复发患者中也能发挥作用,帮助控制局部病灶、缓解症状。比如复发灶引起疼痛(如骨转移疼痛),可做放疗缓解疼痛;肝转移灶较小(≤3 厘米),可做射频消融或介入治疗,清除局部转移灶;若复发灶导致肠梗阻,可做肠道支架置入术,恢复排便。比如有个患者术后复发并出现骨转移,腰背部疼痛剧烈,无法下床,做放疗后疼痛明显缓解,能正常活动;另一个患者复发导致肠梗阻,置入支架后腹胀、腹痛症状消失,为后续化疗争取了时间。局部治疗虽然不能根治复发,但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,让患者更好地耐受全身治疗。
复发后的 “心态调整” 同样重要,不良情绪会影响治疗效果和身体恢复。很多患者复发后会出现焦虑、抑郁、绝望等情绪,甚至拒绝治疗,这会进一步降低身体免疫力,加速病情进展。建议患者多和家人、朋友沟通,分享感受;也可以加入病友群,和有相似经历的人交流,互相鼓励 —— 比如有的病友复发后通过治疗稳定病情多年,他们的经历能带来很大的信心;如果情绪问题严重,可寻求心理咨询帮助,在专业指导下调整心态。比如有个患者复发后严重失眠、食欲不振,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,逐渐走出消极情绪,积极配合治疗,病情控制得很好。
复发后的 “生活方式调整” 也不能忽视,健康的生活习惯能辅助治疗,提高身体耐受性。饮食上要注意 “均衡营养、清淡易消化”,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(如鱼、瘦肉、鸡蛋),帮助身体修复;多吃新鲜蔬菜、水果,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,预防便秘;避免高油、高盐、辛辣刺激食物,减少肠道负担。运动方面,根据身体状况选择轻度活动(如散步、太极拳),每天 30 分钟左右,能增强免疫力,改善情绪,但要避免剧烈运动。比如有个患者复发后坚持每天散步,配合营养饮食,化疗期间没有出现严重副作用,顺利完成了治疗。
可能有人会问:“复发后治疗效果是不是比第一次差很多?” 其实不一定,早期发现的复发(如局部小病灶、无远处转移),通过规范治疗,效果并不比初次治疗差;即使是晚期复发,通过化疗 + 靶向 / 免疫治疗,也能延长生存期、改善生活质量。比如有个患者术后 2 年局部复发,再次手术后配合化疗,目前已经随访 5 年没有再复发;而另一个晚期复发患者,用化疗 + 靶向治疗,带瘤生存了 4 年。关键是不要放弃,尽早接受规范治疗,才能争取最好的效果。
最后想总结一下:结直肠癌术后复发了,首先要完善检查明确情况,然后和医生沟通制定治疗方案(手术、化疗、靶向、免疫等),同时做好心态调整和生活方式调整。复发不是终局,而是治疗策略调整的开始,只要积极配合规范治疗,保持良好心态,很多患者都能控制病情、延长生存期。记住,面对复发,恐慌和放弃解决不了问题,科学应对才是关键。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