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恶性胸膜间皮瘤?
文章摘要
讲师:何杨,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
讲师:何杨,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
一、先明确:它是起源于胸膜的恶性肿瘤,并非肺癌
不少人第一次听说 “恶性胸膜间皮瘤”,会下意识和肺癌联系起来,觉得都是肺部的癌症,治疗方法也差不多。其实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肿瘤,恶性胸膜间皮瘤有自己独特的起源和特点,不能和肺癌混为一谈。
从 “起源部位” 来看,恶性胸膜间皮瘤起源于胸膜 —— 胸膜是包裹在肺脏和胸壁之间的一层薄膜,分为脏层胸膜(紧贴肺部)和壁层胸膜(紧贴胸壁),肿瘤细胞就是从这层薄膜的间皮细胞发生恶变而来;而肺癌则起源于肺部的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细胞,两者的 “发源地” 完全不同。比如一位患者因胸痛、胸腔积液就诊,初期怀疑是肺癌,进一步检查后发现肿瘤位于胸膜,最终确诊为恶性胸膜间皮瘤,后续治疗方案也和肺癌有明显区别。
从 “疾病特点” 来看,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生长方式更特殊 —— 它不像肺癌那样常形成明显的肿块,而是容易沿着胸膜表面弥漫性生长,逐渐侵犯胸壁、肺脏、膈肌等周围组织,因此早期很难被发现,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;同时,它的恶性程度较高,进展速度相对较快,治疗难度也比早期肺癌更大,需要针对性的治疗方案。
二、了解它的分型:不同分型,症状和治疗有差异
恶性胸膜间皮瘤不是 “单一类型”,根据肿瘤细胞的病理形态,主要分为三种分型,不同分型的症状表现、治疗敏感性和预后都有差异,了解分型能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病情。
最常见的分型是 “上皮样型”,约占所有恶性胸膜间皮瘤的 50%-70%。这种分型的肿瘤细胞分化相对较好,恶性程度相对较低,对治疗的敏感性也更高(如化疗、免疫治疗效果相对较好),患者的生存期通常更长。比如一位上皮样型患者,接受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,病情稳定了 18 个月,生活质量也保持较好。从症状来看,上皮样型患者早期可能仅出现轻微胸痛、气短,随着病情进展才会出现明显的胸腔积液、呼吸困难。
第二种分型是 “肉瘤样型”,约占 10%-20%,恶性程度最高。这种分型的肿瘤细胞分化差,生长速度快,容易早期侵犯周围组织和远处转移,对化疗、免疫治疗的敏感性较低,患者的生存期相对较短。比如一位肉瘤样型患者,确诊时已出现胸壁侵犯,尽管积极治疗,病情仍在 6 个月内快速进展。症状上,肉瘤样型患者更容易出现剧烈胸痛、体重快速下降等表现。
第三种分型是 “双相型(混合型)”,约占 20%-30%,同时含有上皮样和肉瘤样两种肿瘤细胞,其恶性程度和预后介于两者之间,治疗方案需要结合两种分型的特点综合制定,比如对上皮样成分敏感的治疗,可能对肉瘤样成分效果有限,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调整。
三、早期难发现:这些常见症状,容易被忽视
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早期诊断率很低,主要原因是早期症状不典型,容易和肺炎、胸膜炎等常见疾病混淆,很多患者出现症状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,需要重点关注这些容易被忽视的信号。
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是 “胸痛”,但这种胸痛多为隐痛或钝痛,位置不固定,有时会随呼吸或体位变化加重,很多患者会误以为是 “肋间神经痛”“肌肉拉伤”,自行贴膏药或吃止痛药缓解,没有及时就医。比如一位患者早期出现右侧胸壁隐痛,以为是运动拉伤,持续 2 个月后疼痛加重,才去医院检查,最终确诊为恶性胸膜间皮瘤,此时肿瘤已侵犯壁层胸膜。
其次是 “气短”,尤其是活动后气短更明显。这是因为肿瘤逐渐生长,可能导致胸腔积液(胸膜腔内积聚液体),压迫肺组织,影响肺部的扩张功能,患者会感觉 “呼吸费力”“喘不上气”。但这种气短容易被误认为是 “老慢支”“哮喘”,尤其是有慢性肺部疾病的老年患者,更容易忽视。比如一位有长期吸烟史的患者,出现活动后气短,以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,自行增加平喘药剂量,直到出现严重呼吸困难才就医,检查发现大量胸腔积液,进一步确诊为恶性胸膜间皮瘤。
此外,部分患者还会出现 “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、乏力、低热” 等全身症状,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,更容易被忽视。比如一位患者在半年内体重下降 10 公斤,伴有持续乏力,以为是 “工作劳累”“消化不良”,直到出现胸痛才去检查,最终确诊为恶性胸膜间皮瘤。
四、总结:认识它,是应对它的第一步
总的来说,恶性胸膜间皮瘤是一种起源于胸膜、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,其发病常与长期接触石棉等因素相关,这一点也需引起关注,它和肺癌有明显区别,且分为不同病理分型,早期症状不典型,容易被忽视。对于普通人而言,了解这种肿瘤的基本概念、分型、致病因素和早期症状,能帮助自己或家人在出现异常时及时警惕,避免延误诊断。
尤其需要注意的是,若出现 “持续胸痛、活动后气短、不明原因体重下降” 等症状,且症状持续超过 2 周,经过普通治疗(如止痛药、消炎药)无缓解,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呼吸科或胸外科就诊,做进一步检查(如胸部 CT、胸腔积液检查),排除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可能。即使最终确诊,早期发现也能为后续治疗争取更多机会,提升治疗效果和生存期。
当然,也不用因了解到这种肿瘤的恶性程度而过度恐慌 ——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,针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多(如免疫治疗、靶向治疗),部分患者通过规范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,延长生存期。关键是先认识它、了解它,才能在需要时科学应对。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