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健康,关注健康养生网 - 您身边的健康顾问

首页 国内健康 哪些习惯会诱发胃癌?

哪些习惯会诱发胃癌?

2025-09-23 10:13:34
阅读量:1351
健康养生网

文章摘要

讲师:王彬,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区肿瘤科主任医师 一、先明确:胃癌不是 “突然找上门”,多是 “坏习惯养出来的”不少人觉得 “胃癌离

讲师:王彬,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区肿瘤科主任医师  

一、先明确:胃癌不是 “突然找上门”,多是 “坏习惯养出来的”

不少人觉得 “胃癌离自己很远”,总说 “我身体好,不会得癌”,其实胃癌的发生和日常习惯密切相关 —— 很多看似不起眼的行为,比如长期吃腌菜、三餐不规律,都会慢慢损伤胃黏膜,时间久了就可能诱发癌变。临床数据显示,约 80% 的胃癌患者,都有至少一种长期的不良习惯,这些习惯就像 “慢性毒药”,一点点侵蚀胃的健康。

比如 60 岁的王大爷,吃了 30 年腌咸菜,每天早晚都要配着粥吃,去年体检时查出早期胃癌,医生说 “长期摄入腌菜里的亚硝酸盐,是重要诱因”;而 38 岁的李先生,常年熬夜加班、三餐不定时,最近确诊胃癌,他才意识到 “以前总觉得年轻扛得住,没想到胃早就‘抗议’了”。可见,胃癌不是 “突然发生”,而是长期不良习惯积累的结果,及时改掉这些习惯,能大幅降低患病风险。

下面这些常见的 “伤胃习惯”,很多人每天都在做,却不知道它们正在悄悄增加胃癌风险,需要重点警惕。

二、习惯一:长期吃 “重口味” 食物 —— 腌菜、熏肉、过烫食,胃黏膜 “扛不住”

很多人偏爱 “重口味”,觉得腌菜、熏肉下饭,热汤面要趁热吃才香,却不知道这些食物会直接损伤胃黏膜,长期下来容易诱发癌变。

首先是 “腌制食品”,比如咸菜、腊肉、咸鱼,这些食物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亚硝酸盐,进入胃里后,在胃酸作用下会转化为 “亚硝胺”—— 这是明确的致癌物,会破坏胃黏膜细胞的 DNA,导致细胞异常增殖,时间久了就可能变成癌细胞。研究显示,每天吃腌菜的人,胃癌风险比不吃的人高 2-3 倍,吃了 20 年以上的人,风险会更高。

然后是 “熏烤、油炸食品”,比如熏肉、炸鸡、烧烤,这些食物在高温加工时,会产生苯并芘、多环芳烃等致癌物,不仅会刺激胃黏膜,还会在胃里积累,增加癌变风险。比如经常吃烧烤的人,胃癌风险比普通人高 1.5 倍,尤其是烤焦的肉类,致癌物含量更高,危害更大。

还有 “过烫的食物”,比如刚煮好的粥、热汤,温度超过 65℃时,会直接烫伤胃黏膜,导致黏膜充血、水肿,甚至形成溃疡。胃黏膜虽然能修复,但长期反复烫伤,会让黏膜反复受损、修复,容易出现 “肠上皮化生”“异型增生” 等癌前病变,进而诱发胃癌。比如喜欢喝热粥的人,若每次都喝刚煮好的滚烫粥,胃癌风险会比喝温粥的人高 2 倍。

三、习惯二:三餐不规律 —— 饥一顿饱一顿,胃 “累到出问题”

现代生活节奏快,很多人三餐不定时,早上睡过头不吃早餐,中午随便吃点外卖,晚上又暴饮暴食,这种习惯会让胃 “无所适从”,长期下来容易出问题。

胃有自己的 “生物钟”,到了饭点就会分泌胃酸,准备消化食物。如果经常不吃早餐,胃酸会空对胃黏膜产生刺激,导致黏膜损伤;中午饿了很久,又狼吞虎咽吃太多,会让胃突然扩张,加重负担;晚上吃太饱再睡觉,胃来不及消化,食物会在胃里停留太久,产生有害物质,刺激胃黏膜。

长期三餐不规律,会导致胃功能紊乱,容易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、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等癌前病变,这些病变如果不及时干预,5-10 年内发展成胃癌的风险很高。比如经常不吃早餐的人,胃癌风险比规律吃早餐的人高 1.2 倍;晚餐吃太饱的人,风险比正常饮食的人高 1.3 倍。

35 岁的张先生,做销售工作,经常陪客户吃饭,有时一天只吃 1 顿,有时又喝到半夜,最近查出慢性萎缩性胃炎,医生说 “再这样下去,很可能发展成胃癌”,他才开始调整饮食习惯。

四、习惯三:长期吸烟、过量饮酒 —— 烟酒 “双重伤害”,胃黏膜难修复

很多人知道吸烟伤肺、饮酒伤肝,却不知道烟酒对胃的伤害也很大,长期吸烟、过量饮酒,会给胃带来 “双重打击”,大幅增加胃癌风险。

吸烟时,烟草中的尼古丁、焦油等有害物质,会随唾液进入胃里,刺激胃黏膜,导致黏膜缺血、缺氧,降低胃黏膜的修复能力,还会促进胃酸分泌,加重对黏膜的损伤。研究显示,每天吸烟 10 支以上的人,胃癌风险比不吸烟者高 1.5 倍,吸烟 20 年以上的人,风险会增加到 2 倍,而且吸烟还会让胃癌患者的预后变差,容易复发。

过量饮酒的危害更大,尤其是高度白酒(酒精含量>50 度),会直接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层,导致黏膜糜烂、出血,甚至形成溃疡。长期过量饮酒,会让胃黏膜反复受损,逐渐发展成慢性炎症,进而诱发癌前病变。比如每天喝半斤以上白酒的人,胃癌风险比不喝酒的人高 3 倍,喝了 10 年以上的人,风险会更高。

更危险的是 “烟酒一起沾”,两者会产生 “协同作用”,让胃癌风险比单独吸烟或饮酒的人高 5-6 倍,很多中年男性胃癌患者,都有长期烟酒不离身的习惯。

五、习惯四:幽门螺杆菌感染 “不管不顾”—— 细菌长期 “捣乱”,胃黏膜被破坏

幽门螺杆菌是唯一能在胃里存活的细菌,感染后会在胃黏膜表面 “扎根”,不断释放毒素,破坏黏膜屏障,导致胃炎、胃溃疡,长期不治疗,就可能诱发胃癌。

很多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后,没有明显症状,就觉得 “不用治”,却不知道这种细菌会长期 “捣乱”:它会刺激胃黏膜,导致黏膜慢性炎症,还会促进亚硝酸盐转化为亚硝胺,增加致癌物含量;长期感染还会导致胃黏膜萎缩、肠上皮化生,这些都是明确的癌前病变。

数据显示,约 70%-80% 的胃癌患者,都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史,感染超过 10 年、没治疗的人,胃癌风险比治疗过的人高 3-6 倍。比如 55 岁的刘阿姨,体检时发现感染幽门螺杆菌,觉得 “没不舒服就不用治”,5 年后查出早期胃癌,医生说 “如果早点杀菌,可能就不会得癌了”。

其实幽门螺杆菌感染很容易治疗,通过 “四联疗法”(两种抗生素 + 一种质子泵抑制剂 + 一种铋剂),4-6 周就能清除,治疗后胃癌风险会大幅降低,尤其是在感染早期治疗,效果更好。

六、习惯五:长期熬夜、压力大 —— 情绪 “伤胃”,免疫力下降

很多人觉得 “熬夜、压力大是心理问题,和胃没关系”,其实情绪和压力对胃的影响很大,长期熬夜、压力大,会通过 “神经 - 内分泌 - 免疫” 系统,间接损伤胃黏膜,增加胃癌风险。

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,影响胃的消化功能和黏膜修复 —— 夜间是胃黏膜修复的黄金时间,熬夜会让黏膜得不到充分修复,还会导致胃酸分泌紊乱,加重黏膜损伤;同时,熬夜会降低免疫力,让胃更容易受到细菌、致癌物的侵害,增加癌变风险。比如经常熬夜的人,胃癌风险比规律作息的人高 1.3 倍。

长期压力大、情绪焦虑,也会 “伤胃”—— 人在紧张、焦虑时,会分泌肾上腺素、皮质醇等激素,这些激素会收缩胃血管,减少胃黏膜的血液供应,降低黏膜的抵抗力,还会抑制胃黏液分泌,让黏膜更容易受到刺激和损伤。长期处于压力中,会增加慢性胃病的风险,进而增加胃癌风险。比如工作压力大的白领,胃癌风险比普通人高 1.2 倍,尤其是经常焦虑、抑郁的人,风险更高。

七、总结:改掉 “伤胃习惯”,胃健康才能 “有保障”

总的来说,诱发胃癌的习惯多和饮食、作息、感染相关 —— 长期吃重口味食物、三餐不规律、吸烟饮酒、幽门螺杆菌感染不治疗、熬夜压力大,都会慢慢损伤胃黏膜,增加癌变风险。这些习惯看似平常,却会在不知不觉中 “掏空” 胃的健康,等到出现症状时,往往已经晚了。

其实,降低胃癌风险很简单,只要及时改掉这些不良习惯:少吃腌菜、熏肉,不吃过烫食物;三餐定时定量,不暴饮暴食;戒烟限酒,避免烟酒一起沾;感染幽门螺杆菌及时治疗;规律作息,学会缓解压力。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,却能大幅降低胃癌风险,保护胃的健康。

记住,胃是 “三分治,七分养”,日常习惯对胃的影响比治疗更重要。别等到胃出了大问题才后悔,从现在开始改掉伤胃习惯,才能让胃远离癌症,保持健康。
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

 

分享本文:
的头像

作者:

资深健康领域编辑,拥有10年健康资讯撰写经验,专注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。

查看更多文章

网友评论

订阅健康资讯

定期获取最新健康资讯、专家建议和实用健康技巧

我们尊重您的隐私,不会向第三方分享您的信息

获取最新健康资讯

订阅我们的健康通讯,获取专业的健康建议和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