胰腺癌放疗会有副作用吗?
文章摘要
讲师:宗恒,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
讲师:宗恒,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
放疗前的准备室里,患者反复摩挲着衣角,小声向护士打听:“听说放疗会让人掉头发、吐得厉害,胰腺癌放疗也会有这么严重的副作用吗?会不会影响后续治疗啊?” 面对放疗,“副作用” 几乎是所有胰腺癌患者都会担心的问题。事实上,胰腺癌放疗确实可能引发副作用,但副作用的类型、严重程度并非固定不变,它与放疗技术、剂量、患者身体状况密切相关 —— 随着精准放疗技术的普及,多数患者的副作用已明显减轻,且通过科学护理可有效缓解,很少会因副作用中断治疗。
胰腺癌放疗最常见的副作用集中在消化系统,这与胰腺周围的解剖位置密切相关。胰腺位于腹腔深处,放疗时放射线难免会照射到周围的胃、小肠、结肠等消化道器官,引发一系列消化道反应。轻度反应表现为食欲下降、恶心、轻微腹胀,通常在放疗开始后 1-2 周出现,多数患者通过调整饮食(如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质、半流质食物)、少食多餐,配合口服止吐药就能缓解;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泻,多因肠道黏膜受放射线刺激导致,可通过服用止泻药、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功能,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,避免脱水;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胃炎或肠炎,表现为胃痛、腹痛,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黏膜保护剂或抗炎药物,通常 1-2 周内可恢复。这些消化道副作用多为暂时性,放疗结束后 1-2 个月会逐渐消失,不会留下长期影响。
骨髓抑制是胰腺癌放疗可能出现的全身性副作用,但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因人而异。放射线可能会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,导致白细胞、血小板、红细胞数量下降 —— 白细胞降低会增加感染风险,患者可能出现乏力、发热、咽痛等症状;血小板降低可能导致出血倾向,如牙龈出血、皮肤瘀斑;红细胞降低则可能引发贫血,表现为头晕、乏力、面色苍白。不过,胰腺癌放疗的骨髓抑制多为轻度至中度,且与放疗剂量、是否联合化疗相关:单纯放疗的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较低,而放疗联合化疗的患者因两种治疗的副作用叠加,发生率会略有升高。临床中,医生会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常规,若出现指标异常,会根据情况使用升白细胞药、升血小板药或促红细胞生成素,多数患者无需暂停放疗即可维持指标稳定;仅极少数严重骨髓抑制患者需短暂中断放疗,待指标恢复后再继续治疗。
疲劳感是胰腺癌放疗患者普遍会经历的副作用,却常被忽视。放疗过程中,身体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修复受放射线影响的细胞,同时应对肿瘤带来的代谢负担,因此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 —— 轻度疲劳表现为活动后乏力,休息后可缓解;中度疲劳可能影响日常活动,如散步、简单家务后需长时间休息;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重度疲劳,甚至卧床后仍感觉体力不支。这种疲劳感通常在放疗中期(2-3 周)最为明显,放疗结束后 2-4 周会逐渐缓解。缓解疲劳的关键在于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:避免过度劳累,保证充足睡眠,但也无需长期卧床,可根据体力状况逐渐增加活动量(如从每天 10 分钟散步开始,逐步延长时间);同时注意补充营养,摄入足够的蛋白质、维生素,为身体提供能量支持,帮助缓解疲劳。
少数胰腺癌放疗患者可能出现局部皮肤副作用,多与放疗部位的皮肤护理情况相关。若放疗靶区靠近腹壁皮肤,放射线可能会导致皮肤干燥、发红、瘙痒,严重时可能出现皮肤脱屑、色素沉着,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破损。这些皮肤反应多在放疗开始后 2-3 周出现,放疗结束后 3-4 周可逐渐恢复。预防和缓解皮肤副作用的核心在于加强皮肤护理:放疗期间穿宽松、柔软的棉质衣物,避免摩擦放疗部位皮肤;保持皮肤清洁干燥,避免使用肥皂、沐浴露等刺激性清洁用品;不要抓挠皮肤,若出现瘙痒可涂抹医生推荐的无刺激性润肤露;避免放疗部位皮肤暴露在阳光下,防止紫外线加重皮肤损伤。只要护理得当,多数患者的皮肤副作用仅为轻度,不会影响放疗进程。
胰腺癌放疗还可能引发一些少见但需警惕的副作用,需密切监测及时处理。部分患者可能因放疗照射到胆管或胰腺本身,导致短暂的肝功能异常或胰酶水平升高,表现为转氨酶升高、黄疸(皮肤发黄)或轻微腹痛,通过保肝治疗、调整饮食(低脂饮食)后可恢复;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放射性胰腺炎,表现为剧烈腹痛、恶心呕吐,需立即暂停放疗,进行禁食、胃肠减压、抗炎治疗,待炎症控制后再评估是否继续放疗;若放疗靶区涉及腹膜后神经,可能会出现轻微的腰背部疼痛或麻木感,多为暂时性,放疗结束后可逐渐缓解。这些少见副作用的发生率不足 5%,且只要早期发现、及时干预,很少会造成严重后果。
值得强调的是,胰腺癌放疗的副作用可通过 “预防 + 干预” 有效控制,无需过度恐慌。放疗前,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放疗计划,采用精准放疗技术最大限度减少正常组织损伤;放疗期间,护理团队会指导患者进行饮食管理、皮肤护理、疲劳缓解,同时定期评估副作用情况,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给予对症药物;患者自身的积极配合也至关重要 —— 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护理,出现不适及时告知医生,不要因担心副作用自行调整放疗剂量或中断治疗。临床数据显示,目前胰腺癌放疗患者中,仅 5%-10% 会出现中度以上副作用,且均能通过科学处理缓解,90% 以上的患者可顺利完成整个放疗疗程。
总的来说,胰腺癌放疗会有副作用,但多为轻度至中度,且以消化道反应、疲劳、轻度骨髓抑制为主,通过精准放疗技术和科学护理可有效控制。患者无需因担心副作用而拒绝放疗,若医生评估后认为放疗获益大于风险,说明放疗能为病情控制带来切实帮助。放疗前可与医生充分沟通,了解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应对措施,做好心理和身体准备,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,就能平稳度过放疗期。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