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癌转移后手术有什么用?
文章摘要
讲师:王欢欢,宿州市立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
胃癌转移后手术有什么用?
讲师:王欢欢,宿州市立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
“既然癌细胞已经转移了,手术切了看得见的病灶,也挡不住其他地方的扩散,那做手术还有什么用呢?” 这是胃癌转移患者在面对手术建议时,最常产生的困惑。很多人觉得转移后手术 “意义不大”,甚至认为是 “白受罪”,但实际上,胃癌转移后手术的作用远不止 “切除病灶”,它能从缓解症状、控制病情、改善生活质量等多个维度为患者提供帮助,具体价值需要结合患者的转移情况和治疗目标来看。
快速解除急症,挽救生命
胃癌转移后,手术最直接且关键的作用,就是在患者突发急症时快速介入,解除危及生命的危机。很多转移相关急症(如急性梗阻、大出血)若不及时处理,可能在短时间内导致休克甚至死亡,而手术能通过最直接的方式阻断危险进展。
比如,胃癌腹膜转移引发的急性肠道梗阻,患者会出现剧烈腹痛、呕吐,若不解除梗阻,肠道可能因缺血坏死引发感染性休克,此时手术切除梗阻段肠道或放置支架,能在几小时内恢复肠道通畅,让患者脱离生命危险;又如肝脏转移灶破裂导致的腹腔大出血,手术缝扎止血或切除破裂病灶,能快速控制出血,避免患者因失血过多死亡。这类手术的核心目标是 “救命”,不追求彻底清除所有肿瘤,却能为患者争取后续接受抗肿瘤治疗的时间,是转移后手术中 “优先级最高” 的作用。
清除局限病灶,延缓病情进展
对于转移灶数量少、局限于单一器官的 “寡转移” 患者,手术能通过清除可见病灶,减少体内肿瘤细胞总量,从而延缓病情进展,为后续治疗创造更有利的条件。这种情况下的手术,更像是 “主动出击”,为全身治疗争取时间和空间。
比如,胃癌术后发现肺部有 1 个孤立转移灶,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,通过手术切除肺部转移灶后,体内肿瘤负荷大幅降低,后续再配合化疗或靶向治疗,能有效抑制微小残留病灶的生长,部分患者甚至能实现 5 年以上的无进展生存;又如肝脏单个转移灶患者,手术切除后结合术后辅助治疗,病情稳定时间远长于未手术仅接受全身治疗的患者。这类手术的价值在于 “缩小肿瘤规模”,让后续的全身治疗更容易控制病情,降低肿瘤快速进展的风险,为患者争取更长的 “高质量生存期”。
缓解症状痛苦,改善生活质量
除了挽救生命和控制病情,胃癌转移后手术还有一个重要作用 —— 缓解肿瘤带来的痛苦症状,帮助患者恢复基本生活能力,提高生活质量。很多转移患者会因病灶压迫、侵犯正常组织,出现持续疼痛、进食困难、呼吸困难等症状,药物治疗效果有限时,手术能成为 “对症解痛” 的关键手段。
比如,胃癌骨转移导致的椎体骨折,会让患者出现剧烈腰背痛、无法站立,此时通过手术植入骨水泥或内固定,能快速缓解疼痛,让患者重新恢复行动能力;又如胃癌转移灶压迫气管导致的呼吸困难,手术切除部分压迫病灶或放置气管支架,能改善通气功能,让患者摆脱 “喘不上气” 的痛苦。这类手术虽不直接延长生存期,却能让患者在有限的时间里减少痛苦,正常进食、行走甚至陪伴家人,这种 “改善生活质量” 的作用,对转移患者而言同样重要。
明确诊断分期,指导后续治疗
在部分胃癌转移患者中,手术还承担着 “明确诊断” 的作用 —— 通过手术获取转移灶组织进行病理检查,或评估腹腔内转移范围,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精准依据,避免因诊断不明确导致的治疗盲目性。
比如,胃癌患者出现腹腔积液,但影像学检查无法确定是否为腹膜转移,此时通过腹腔镜手术探查腹腔,并取少量组织活检,能明确是否存在腹膜转移及转移程度;若确诊腹膜转移,医生可据此制定更针对性的治疗方案(如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治疗)。又如,患者原发胃癌未切除,同时存在疑似肝脏转移灶,手术切除肝脏病灶后,病理检查能确认是否为转移灶,避免将良性病灶误判为转移灶而过度治疗。这类手术以 “获取诊断信息” 为主要目的,创伤小、恢复快,却能让后续治疗更精准,减少无效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和经济负担。
配合全身治疗,实现 “协同控瘤”
胃癌转移后的治疗往往是 “全身治疗为主、局部治疗为辅”,而手术作为局部治疗的重要手段,能与化疗、靶向治疗、免疫治疗等全身治疗协同作用,实现 “1+1>2” 的控瘤效果,这也是转移后手术的重要价值之一。
比如,HER2 阳性的胃癌肝转移患者,先进行 2-3 周期抗 HER2 靶向联合化疗,待肝脏转移灶缩小后,手术切除转移灶,术后继续进行辅助治疗,能有效降低肿瘤复发风险;若不进行手术,仅依靠全身治疗,部分患者可能因转移灶持续存在,导致后续出现耐药。又如,胃癌肺转移患者接受免疫治疗后,肺部转移灶明显缩小但未完全消失,此时手术切除残留病灶,能进一步清除肿瘤细胞,延长病情稳定时间。这种 “全身治疗缩小病灶 + 手术清除残留” 的模式,能最大限度发挥不同治疗手段的优势,让控瘤效果更持久。
总之,胃癌转移后手术的作用并非单一 “切病灶”,它能挽救生命、延缓进展、改善生活质量、明确诊断,还能与全身治疗协同控瘤。患者无需因 “转移” 就否定手术的价值,而是应与医生充分沟通,结合自身转移情况、症状需求等,判断手术是否能为自己带来获益。即使不适合手术,也可通过其他治疗手段控制病情,关键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诊疗方案,在对抗肿瘤的过程中保持更好的状态。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