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癌随访期间出现不适该怎么办?
文章摘要
讲师:蔡元春,马鞍山十七冶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
讲师:蔡元春,马鞍山十七冶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
胃癌患者在随访间隙,可能突然遭遇这样的情况:吃饭时突然腹胀难忍、晨起发现大便发黑、莫名瘦了好几斤…… 这些不适像 “警报”,让人瞬间慌神 —— 是病情复发了?还是普通肠胃问题?该马上就医还是等下次随访?其实随访期间的不适并非都意味着严重问题,但也不能一概而论,关键是学会 “快速判断不适性质、科学采取应对措施”,既不忽视潜在风险,也不盲目焦虑。
之前有位患者,随访期间出现轻微腹胀,以为是饮食不当,没及时处理,后来发展为腹痛,检查发现是胃内吻合口炎症加重;而另一位患者,出现黑便后立刻就医,及时发现胃内少量出血,用药物控制后没有耽误病情。可见,随访期间出现不适,“如何应对” 比 “是否出现不适” 更重要,正确处理能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麻烦。
下面就按 “紧急不适”“常见轻微不适”“特殊不适” 三类,说说胃癌随访期间出现不同不适该怎么办,包括判断方法、处理步骤和就医时机,帮你从容应对突发状况。
第一类:紧急不适 —— 必须立即就医,不能拖延。这类不适往往提示可能存在出血、梗阻、感染等严重问题,若不及时处理,可能危及健康,甚至影响生命,一定要第一时间去医院急诊。
第一种紧急不适:黑便、呕血或便血。黑便(像柏油一样的黑色大便)、呕血(鲜红色或咖啡色)、便血(鲜红色大便),这些都是消化道出血的信号,可能是胃内吻合口出血、溃疡出血,甚至是复发灶出血。出血若不及时控制,可能导致贫血、休克,必须立即就医。
处理步骤:出现这些症状后,先停止进食进水,避免食物刺激加重出血;然后立即拨打 120 或让家人送医,就医时带上近期的随访报告,方便医生快速了解病情。比如有位患者,早上发现黑便,立刻去医院,医生结合他的手术史,安排紧急胃镜检查,发现是吻合口轻微出血,用止血药物后很快控制,没有出现严重后果。如果拖延,比如等到第二天再就医,可能会因出血增多导致头晕、乏力,增加治疗难度。
第二种紧急不适:剧烈腹痛、腹胀伴停止排气排便。剧烈腹痛(持续不缓解,甚至加重)、腹胀明显,且长时间没有排气(放屁)、排便,可能是胃内梗阻(如吻合口狭窄、复发灶堵塞)或肠梗阻,若不及时解除梗阻,可能导致胃穿孔、肠坏死,必须立即就医。
处理步骤:出现症状后,不要按压腹部,避免加重疼痛或引发穿孔;立即停止进食进水,减少胃肠道负担;尽快去医院急诊,做腹部立位平片、CT 等检查,明确梗阻原因。比如有位患者,术后出现剧烈腹痛、停止排气,急诊检查发现是吻合口狭窄导致胃梗阻,及时做内镜下扩张治疗,解除了梗阻,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。如果拖延,可能会因梗阻时间过长,导致胃肠道缺血坏死,需要手术治疗,增加身体创伤。
第三种紧急不适:高热伴寒战、乏力。体温超过 38.5℃,伴有寒战(怕冷、发抖)、乏力、精神萎靡,可能是感染导致,比如腹腔感染、肺部感染,甚至是肿瘤热(复发时可能出现的发热)。感染若不及时控制,可能引发败血症,必须立即就医。
处理步骤:先测量体温,记录发热时间和伴随症状;可以先服用退烧药(如对乙酰氨基酚)缓解症状,但不要自行用抗生素;立即去医院,做血常规、C 反应蛋白、胸部 CT 等检查,明确感染原因。比如有位患者,随访期间出现高热寒战,就医后发现是肺部感染,及时用抗生素治疗后,体温恢复正常,没有影响后续随访。如果自行用抗生素,可能会掩盖病情,或因用药不当导致耐药,增加治疗难度。
第二类:常见轻微不适 —— 可先观察处理,若加重再就医。这类不适多是饮食不当、术后后遗症或轻微炎症导致,通常不严重,可先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缓解,若持续不缓解或加重,再去医院就诊,不用每次都紧急就医。
第一种常见轻微不适:轻微腹胀、反酸、嗳气。饭后轻微腹胀、偶尔反酸(胃酸反流到食管,有烧心感)、嗳气(打嗝),这些是胃癌术后常见的轻微不适,可能是饮食过快、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,或胃动力不足导致,一般通过调整饮食就能缓解。
处理步骤:先调整饮食,比如少食多餐,每餐吃慢一点(细嚼慢咽,每口饭嚼 15-20 次),避免吃油腻、辛辣、过甜的食物;饭后不要立刻躺下,可散步 10-15 分钟,帮助消化;如果反酸明显,可按医嘱服用胃黏膜保护剂、抑酸药(如奥美拉唑)。比如有位患者,饭后出现轻微腹胀,通过减少每餐食量、细嚼慢咽,3 天后症状就缓解了。如果症状持续超过 1 周,或加重为腹痛,再去医院就诊,做胃镜或腹部超声检查,排除炎症或复发风险。
第二种常见轻微不适:轻微乏力、食欲下降。偶尔感觉乏力、不想吃饭,可能是近期休息不好、饮食不均衡,或化疗后远期副作用(如轻度贫血)导致,一般通过调整作息和饮食就能改善。
处理步骤:先保证充足睡眠,每天睡 7-8 小时,避免熬夜;饮食上多吃高蛋白、易消化的食物(如鸡蛋、鱼肉、粥),少量多次进食,增加营养摄入;适当散步,促进食欲。比如有位患者,化疗后随访期间出现轻微乏力,通过每天散步 20 分钟、多吃鸡蛋和鱼肉,1 个月后乏力症状消失,食欲也恢复了。如果乏力持续超过 2 周,或体重下降超过 5 斤,再去医院就诊,查血常规、肿瘤标志物,排除贫血或复发风险。
第三种常见轻微不适:手脚麻木、轻微腹泻。手脚麻木多是化疗后远期神经毒性导致,轻微腹泻可能是饮食不当、肠道菌群失调,或术后肠道功能紊乱导致,一般不会严重影响健康,可通过对症处理缓解。
处理步骤:手脚麻木时,注意保暖,避免接触冷水,可适当按摩手脚,促进血液循环,也可按医嘱服用营养神经的药物(如甲钴胺);轻微腹泻时,调整饮食,吃清淡、易消化的食物(如粥、面条),避免吃生冷、油腻食物,可服用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。比如有位患者,化疗后手脚麻木,坚持按摩和服用营养神经药物,2 个月后症状明显减轻;另一位患者,轻微腹泻时服用益生菌,3 天后就恢复正常。如果手脚麻木加重,影响日常活动,或腹泻超过 3 天不缓解,再去医院就诊。
第三类:特殊不适 —— 需要结合病史,及时咨询主治医生。这类不适可能与胃癌治疗相关,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导致,不能自行判断,最好及时联系随访时的主治医生,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是否就医。
第一种特殊不适: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。随访间隔期间,如果因其他检查发现肿瘤标志物(如 CEA、CA19-9)持续升高(比如上次查 CEA 5ng/mL,这次查 8ng/mL),即使没有明显症状,也需要及时咨询主治医生,排除复发风险。
处理步骤:先整理近期的检查报告,包括肿瘤标志物数值、其他检查结果;然后联系主治医生,说明情况,医生会根据你的分期和病史,建议是否需要提前复查(如做胃镜、CT),或观察一段时间后再复查。比如有位患者,随访间隔期间查 CEA 持续升高,联系医生后,提前做了腹部 CT,发现肝内有微小转移灶,及时做介入治疗后,病灶得到控制。如果不咨询医生,等到下次随访,可能会错过早期干预时机。
第二种特殊不适:体重持续下降。没有刻意节食、运动,体重在 1-2 个月内下降超过 5%(比如体重 100 斤,下降超过 5 斤),可能是复发导致消化吸收不良,也可能是饮食不均衡、焦虑导致,需要及时咨询医生。
处理步骤:先记录近期的饮食和体重变化,比如每天吃了什么、体重多少;然后联系主治医生,医生会建议做相关检查(如胃镜、肿瘤标志物),排除复发风险,同时评估饮食情况,给出营养建议。比如有位患者,体重持续下降,咨询医生后,做胃镜排除复发,医生发现他饮食中蛋白质摄入不足,指导他增加鸡蛋、鱼肉的摄入,1 个月后体重停止下降,逐渐恢复。如果忽视体重下降,可能会因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下降,增加复发风险。
第三种特殊不适:呼吸困难、胸痛伴咳嗽。呼吸困难(活动后加重,甚至安静时也呼吸困难)、胸痛(胸部隐痛或刺痛)、伴咳嗽(可能有痰或无痰),可能是肺部感染、肺转移,或化疗后肺损伤导致,需要及时咨询医生,明确原因。
处理步骤:出现症状后,避免剧烈活动,减少氧气消耗;记录症状出现的时间、频率,比如 “每天下午咳嗽加重”“活动后呼吸困难”;尽快联系主治医生,做胸部 CT、肺功能等检查,明确原因。比如有位患者,出现呼吸困难后咨询医生,做胸部 CT 发现是轻度肺部感染,用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消失;另一位患者,检查发现是肺转移,及时调整治疗方案,控制了病情。如果拖延,可能会因肺部问题加重,影响呼吸功能,降低生活质量。
还要提醒大家:随访期间出现不适,就医时要 “带齐资料、说清情况”。带齐近期的随访报告、病理报告、治疗记录,方便医生快速了解你的病情,避免重复询问;说清不适的具体情况,比如 “不适出现的时间、频率、伴随症状”“是否有诱因(如吃了某种食物、熬夜)”,这些信息能帮助医生准确判断原因,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方案。比如有位患者,就医时详细说了 “黑便出现 2 天,每天 1 次,没有腹痛”,医生结合他的手术史,很快判断可能是吻合口出血,缩短了诊断时间。
另外,不要自行用药掩盖不适。比如出现腹痛时,不要自行吃止痛药,可能会掩盖病情(如穿孔导致的腹痛,吃止痛药后会延误诊断);出现腹泻时,不要自行吃止泻药,可能会导致肠道内毒素无法排出,加重感染。有不适时,最好先咨询医生,在医生指导下用药,避免因自行用药带来风险。
总结下来,胃癌随访期间出现不适,要先判断是 “紧急不适”“常见轻微不适” 还是 “特殊不适”:紧急不适立即就医,常见轻微不适先观察调整,特殊不适及时咨询主治医生。记住,随访期间的不适不是 “麻烦”,而是身体发出的 “信号”,正确应对这些信号,才能更好地守护健康,让随访真正发挥 “早发现、早处理” 的作用。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