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直肠癌筛查容易走进哪些误区?
文章摘要
讲师:铁小伟,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主治医师
讲师:铁小伟,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主治医师
“妈,医生都说您有肠息肉病史,属于高危人群,今年该做肠镜复查了,您怎么又推脱啊?” 家庭聚餐时,小林夹菜的手顿了顿,语气里满是无奈。坐在对面的张阿姨却摆摆手:“去年做过粪便潜血试验没问题,再说我这年纪,做肠镜多遭罪,没必要折腾。” 这样的对话,在很多家庭里都上演过 —— 长辈们总因为一些 “想当然” 的想法,在结直肠癌筛查中避开了该做的检查,反而把自己推向风险。今天就借着小林家的矛盾,聊聊大家在筛查中常走进的误区,帮更多人理清思路。
张阿姨说的 “去年无创筛查正常,今年就不用查”,其实是很多人都会犯的错。我邻居王大叔也这样,连续两年做粪便潜血试验都是阴性,就觉得肠道肯定没问题,直到今年出现腹痛,去医院做肠镜才发现是结肠癌早期。后来医生解释,无创筛查像粪便潜血试验、粪便 DNA 检测,只是初步排查,不是 “万能保险”。比如粪便潜血试验,要是肿瘤没出血,根本查不出来;粪便 DNA 检测虽然灵敏些,也没法像肠镜那样直接看到肠道里的息肉和肿瘤,更不能当场切除。尤其是有肠息肉、家族史的高危人群,就算无创筛查正常,也得按要求做肠镜,不然很容易漏诊。
还有人跟张阿姨一样,觉得 “做肠镜太遭罪,能不做就不做”。我之前也怕肠镜疼,第一次做之前紧张得一晚上没睡,结果选了无痛肠镜,打了麻药后啥感觉都没有,醒来就结束了,也就有点轻微腹胀。现在医疗技术这么发达,无痛肠镜已经很普遍了,大多数人都能轻松承受。我病友老周之前也抗拒肠镜,后来做了一次才说:“早知道这么轻松,去年就不该拖。” 医生说,肠镜是筛查结直肠癌的 “金标准”,能最直观地看到肠道情况,还能及时处理息肉,比其他筛查方式都靠谱,别因为怕疼就放弃。
“我身体好好的,没不舒服,不用做筛查”,这种想法也坑了不少人。我同事的爸爸 60 岁了,平时没什么毛病,总说 “没症状做什么检查”,结果去年单位体检,粪便潜血试验阳性,进一步做肠镜发现了早期结肠癌,还好及时手术,恢复得不错。医生说,结直肠癌早期大多没明显症状,等出现便血、腹痛、体重下降这些症状时,往往已经到中晚期了,治疗难度会大很多。所以不管有没有不舒服,到了筛查年龄,尤其是高危人群,都得按时做筛查,早发现早治疗,才能少遭罪。
年轻人也容易走进 “我还年轻,结直肠癌轮不到我” 的误区。我表妹 29 岁,之前总觉得 “癌症是老年人的病”,便血了也以为是痔疮,直到出现黏液脓血便,才去医院做肠镜,查出了早期直肠癌。现在结直肠癌越来越年轻化,30 多岁确诊的人不在少数,要是有家族史、长期久坐、饮食不规律,风险还会更高。医生建议,有家族史的人 35 岁就要开始做肠镜,就算没有家族史,40 岁也得做第一次基础筛查,别等年纪大了才重视。
做肠镜时,很多人还会在肠道准备上犯懒,觉得 “差不多干净就行”。我第一次做肠镜时,没按医生要求吃泻药,还偷偷吃了块蛋糕,结果肠道里有残渣,医生看不清楚,只能重新预约。后来听护士长说,肠道准备不好,肠镜的漏诊率会增加 30% 以上,相当于白做了。做肠镜前 1-2 天,得吃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,比如粥、米汤、烂面条,不能吃蔬菜、肉类这些不好消化的东西,然后按时间按量喝泻药,直到排出清水样的大便,这样才能保证检查准确,不然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钱。
有些老年人还迷信 “吃点偏方、保健品就能预防癌症,不用做筛查”。我奶奶之前听小区里的人说,某种 “野生草药” 熬水喝能 “清肠道、杀癌细胞”,不仅每天凌晨就起床熬药,还偷偷停了常年吃的降糖药,说 “草药能兼顾防癌和控糖”。家人多次劝她去做肠镜筛查,她都反驳 “我喝草药身体好得很,不用遭那罪”。结果去年她体重莫名掉了 10 多斤,还频繁便血,去医院检查才发现是结肠癌晚期,肿瘤已转移到肝脏,彻底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。医生无奈表示,目前没有任何偏方、保健品能替代正规筛查 —— 结直肠癌早期几乎没有症状,肠道里的息肉、微小癌变,只有通过肠镜直观观察、粪便潜血试验捕捉微量出血这些科学方法才能发现。更危险的是,很多偏方成分不明,可能和老年人常吃的基础病药物(如降糖药、降压药)相互作用,反而加重身体负担,像我奶奶喝的草药就曾导致她出现严重腹泻,却被她误以为是 “在排毒素”,进一步延误了病情。别被那些 “零风险、保抗癌” 的没依据说法忽悠,科学筛查才是预防和早期发现结直肠癌的唯一可靠途径。
最后一个常见误区,就是 “一次筛查没问题,以后就不用再查了”。我邻居李阿姨 50 岁时做过肠镜,结果显示肠道干净无息肉,之后就觉得 “肠道好得很,再查就是浪费钱”,再也没复查过。60 岁时她开始频繁腹胀,有时还伴随腹痛,去医院检查发现结肠癌已侵犯到肠壁深层,好在没有远处转移,术后又做了 6 周期辅助化疗,才勉强控制住病情。医生解释说,结直肠癌的发生是一个漫长的 “息肉 - 癌变” 过程,通常需要 5-10 年,就算第一次筛查没发现问题,之后也可能因为长期吃高油高盐食物、久坐不运动、肠道菌群紊乱,甚至遗传因素,逐渐长出新的腺瘤性息肉(癌前病变)。这里要特别提醒:普通人 50 岁后每 5-10 年需做一次肠镜;高危人群(有肠癌家族史、肠息肉病史、慢性肠炎的人)每 3-5 年就得查一次肠镜,粪便潜血试验(无创且便捷)则建议每年做一次,就算第一次筛查过关,也得按周期复查,可不能心存侥幸觉得 “一次就一劳永逸”。
总的来说,结直肠癌筛查中的误区,大多是因为对筛查知识不了解,或者抱着 “没症状就没事”“查过一次就放心” 的侥幸心理。避开这些误区,关键是多听医生的专业建议:比如不清楚自己是不是高危人群,可主动向医生说明家族病史、生活习惯,让医生判断筛查频率;纠结 “做肠镜还是粪便潜血试验”,也可根据医生建议选择(高危人群优先选肠镜,普通人群可先做粪便潜血试验,阳性再进一步做肠镜)。别被自己的 “想当然” 耽误,该做的筛查按时做,该选的方式选对,才能早发现、早治疗 —— 结直肠癌早期 5 年生存率可达 90% 以上,一旦拖到晚期,生存率会骤降至 10% 左右,科学筛查就是守护自己和家人健康的关键防线。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