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健康,关注健康养生网 - 您身边的健康顾问

首页 国内健康 这些 ALK 阳性肺癌误区要避开!

这些 ALK 阳性肺癌误区要避开!

2025-09-24 16:34:06
阅读量:1560
健康养生网

文章摘要

讲师:杨延国,安庆市立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  

 

讲师:杨延国,安庆市立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  

“刚确诊 ALK 阳性肺癌时,有人说‘这种肺癌必须先手术,不然好不了’,也有人劝‘靶向药早晚耐药,不如直接化疗’,听得我一头雾水,差点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。” 在 ALK 阳性肺癌的诊疗过程中,患者很容易被各种错误说法误导 —— 有的把它和普通肺癌混为一谈,有的过度放大治疗风险,有的忽视规范诊疗的重要性。这些误区不仅会引发不必要的焦虑,还可能让患者错过精准治疗的机会,影响预后。今天就梳理 ALK 阳性肺癌最常见的五大误区,逐一拆解背后的真相,帮你建立正确认知,少走治疗弯路。

误区一:“ALK 阳性肺癌和普通肺癌一样,优先手术治疗”

很多人认为 “肺癌都要先做手术切除肿瘤”,但 ALK 阳性肺癌有其特殊性,手术并非首选或唯一治疗方式。普通肺癌若处于早期,手术切除肿瘤是重要治疗手段,但 ALK 阳性肺癌即使是局部晚期(肿瘤较大或有局部转移),也常优先考虑靶向治疗 —— 因 ALK 靶向药对这类肺癌疗效显著,很多患者用药后肿瘤会快速缩小,甚至达到手术切除的 “最佳状态”,此时再手术能更精准地清除病灶,减少手术创伤;而对于已发生远处转移(如脑转移、骨转移)的晚期 ALK 阳性肺癌,手术已无法根治,靶向治疗反而能更有效地控制全身病灶,延长生存期。例如,某局部晚期 ALK 阳性肺癌患者,先服用靶向药 2 个月,肿瘤缩小 60%,再接受微创手术切除,术后恢复快,且未出现复发迹象。因此,不能照搬普通肺癌的治疗逻辑,需根据 ALK 阳性肺癌的特点,由医生制定 “靶向治疗 + 手术” 或单纯靶向治疗的个性化方案。

误区二:“靶向药会耐药,不如一开始就用化疗”

“既然靶向药早晚要耐药,还不如先化疗,把靶向药留到最后”,这是很多患者的顾虑,但这种想法对 ALK 阳性肺癌并不适用。首先,ALK 靶向药的疗效远优于化疗 —— 研究显示,晚期 ALK 阳性肺癌患者使用一线 ALK 靶向药,中位生存期可达 5 年以上,而单纯化疗的中位生存期仅 1-2 年,且靶向药副作用更轻微(如仅出现皮疹、腹泻,多数患者可耐受),化疗则可能引发恶心呕吐、脱发、骨髓抑制等严重副作用,影响生活质量。其次,即使靶向药出现耐药,也有后续治疗方案 —— 随着医学发展,新一代 ALK 靶向药已陆续上市,针对不同耐药机制的药物能有效延续治疗效果,很多患者在一线靶向药耐药后,换用新一代靶向药,仍能获得 2-3 年的生存期;而若一开始就用化疗,不仅会消耗身体机能,还可能错过靶向治疗的 “最佳窗口期”,导致后续治疗效果大打折扣。某晚期 ALK 阳性肺癌患者,因担心耐药先选择化疗,2 个月后病情进展,再换用靶向药时,疗效已不如初始使用靶向药的患者,后悔不已。因此,规范的做法是在确诊后尽早使用一线 ALK 靶向药,充分发挥其疗效优势,耐药后再由医生评估更换后续方案。

误区三:“不吸烟就不会得 ALK 阳性肺癌,所以不用预防”

虽然 ALK 阳性肺癌患者中不吸烟人群占比高,但 “不吸烟” 不等于 “不会患病”,更不意味着 “无需预防”。如前所述,ALK 阳性肺癌的核心病因是 ALK 基因重排,这种基因异常可能由细胞分裂随机错误、环境因素(如空气污染、放射性物质暴露)等引发,即使不吸烟,也可能因这些因素增加患病风险。因此,不吸烟人群也需做好预防:避免长期暴露在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,雾霾天外出佩戴 N95 口罩;避免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或化学试剂,从事相关职业者需做好防护措施;定期进行肺部健康体检,尤其是 40 岁以上、有肺癌家族史或长期接触风险因素的人群,每年做一次胸部低剂量 CT,能尽早发现肺部异常,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。某 45 岁不吸烟女性,因长期从事实验室研究(接触化学试剂),定期体检时发现肺部小结节,进一步检测确诊为早期 ALK 阳性肺癌,及时手术切除后,未出现复发,可见预防和定期体检的重要性。

误区四:“基因检测一次就够了,后续不用再查”

很多患者认为 “确诊时做过 ALK 基因检测,后续治疗就不用再查了”,但这种想法忽略了 ALK 阳性肺癌的治疗特点 —— 靶向药耐药时,可能会出现新的基因异常(如 ALK 基因二次突变、其他基因融合),此时需要重新进行基因检测,明确耐药机制,才能选择更精准的后续靶向药。例如,某患者服用一线 ALK 靶向药 3 年后出现耐药,重新基因检测发现存在 ALK G1202R 突变,换用针对该突变的新一代靶向药后,病情很快得到控制;若未重新检测,盲目更换靶向药,可能无法对症,导致治疗失败。此外,即使在靶向治疗有效期间,定期复查基因(如每 6-12 个月)也能及时发现潜在的耐药迹象,让医生提前调整治疗方案,避免病情突然进展。因此,基因检测不是 “一劳永逸” 的,需根据治疗阶段和病情变化,在医生指导下定期复查,为精准治疗提供依据。

误区五:“ALK 阳性肺癌是罕见病,治疗药物难获取、费用高”

很多患者因 ALK 阳性肺癌在肺癌中占比低(5%-7%),就认为 “治疗药物少、难买且贵”,但实际情况已大幅改善。首先,治疗药物日益丰富 —— 目前国内已上市多款 ALK 靶向药,涵盖一线、二线及后续治疗,针对不同耐药机制的药物也在不断研发,患者有充足的药物选择;其次,药物可及性大幅提升 —— 多款 ALK 靶向药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,报销比例可达 50%-90%,用药成本显著降低,多数患者可通过定点医院或药店便捷获取药物,无需担心 “买不到药” 或 “承担不起费用”。某 ALK 阳性肺癌患者,使用一线靶向药,医保报销后每月自付费用仅几百元,能长期规范用药,病情控制稳定。因此,“罕见病 = 药物难获取、费用高” 的认知已过时,确诊后可通过主治医生、医保部门了解药物报销政策和购买渠道,无需因担心药物问题延误治疗。

总的来说,避开 ALK 阳性肺癌的认知误区,核心是 “不盲目听信传言、不照搬普通肺癌经验、遵循专业医生指导”。每一种疾病都有其独特性,ALK 阳性肺癌的治疗和预防有明确的科学逻辑,只有建立正确认知,才能积极配合诊疗,充分发挥靶向治疗的优势,实现长期高质量生存。如果在诊疗过程中遇到疑问,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,是避免陷入误区的最佳方式。
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

 

分享本文:
的头像

作者:

资深健康领域编辑,拥有10年健康资讯撰写经验,专注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。

查看更多文章

网友评论

订阅健康资讯

定期获取最新健康资讯、专家建议和实用健康技巧

我们尊重您的隐私,不会向第三方分享您的信息

获取最新健康资讯

订阅我们的健康通讯,获取专业的健康建议和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