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么诊断 HR+/HER2 - 乳腺癌?
文章摘要
讲师:刘秀丽,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治医师“筛查发现结节是 BI-RADS 4B 类,医生说要进一步诊断,到底要做哪些检查才能确定是不是 HR+/HER2 - 乳腺癌?诊断
讲师:刘秀丽,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治医师
“筛查发现结节是 BI-RADS 4B 类,医生说要进一步诊断,到底要做哪些检查才能确定是不是 HR+/HER2 - 乳腺癌?诊断结果多久能出来?” 经历筛查异常后,患者最关心的就是 “如何确诊”。HR+/HER2 - 乳腺癌的诊断不是靠单一检查 “一锤定音”,而是通过 “影像定位→病理活检→分子分型检测” 的递进流程,层层验证才能明确。这个过程需要结合多种检查结果,既要判断是否为癌症,也要确定病理分型,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。今天就拆解诊断的完整流程,帮你清楚每一步的目的和意义。
一、第一步:影像检查定位病灶,明确病变范围
诊断的第一步是通过更精准的影像检查,明确乳腺内病灶的位置、大小、形态,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,为后续活检和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,常用检查包括乳腺增强 MRI、胸部 CT 和超声。
乳腺增强 MRI:精准显示病灶细节。相比筛查时的普通超声或钼靶,增强 MRI 能更清晰地显示病灶的血供情况 —— 恶性病灶通常会因血供丰富,在注射造影剂后出现 “强化” 表现,而良性病灶强化不明显。同时,MRI 还能发现超声或钼靶遗漏的微小病灶(如直径<5mm 的结节),明确病灶是否侵犯胸壁、皮肤,帮助医生判断肿瘤分期。一般筛查异常后,若怀疑恶性可能,会先做乳腺增强 MRI,初步评估病灶的恶性风险和范围。
胸部 CT + 腋窝超声:排查转移情况。HR+/HER2 - 乳腺癌早期可能转移至腋窝淋巴结或肺部,因此诊断阶段需做胸部 CT,排查肺部是否有转移灶;同时做腋窝超声,观察腋窝淋巴结是否肿大、融合,若超声显示淋巴结皮髓质分界不清、有异常血流,需进一步判断是否为转移。这两项检查能帮助医生明确肿瘤是否局限在乳腺内,还是已出现局部或远处转移,影响后续治疗方案选择(如是否能手术)。
二、第二步:病理活检获取组织,明确是否为癌症
病理活检是诊断 HR+/HER2 - 乳腺癌的 “金标准”,通过获取病灶组织进行显微镜观察,判断细胞是否发生癌变,这是区分良性、癌前病变和恶性肿瘤的关键步骤,常用活检方式包括空心针穿刺活检和手术活检。
空心针穿刺活检:首选微创活检方式。这是目前最常用的活检方法,医生会在超声或 MRI 引导下,用一根细针(直径约 1-2mm)穿刺病灶,取出少量组织(如 3-5 条细条状组织)做病理检查。整个过程在局部麻醉下进行,仅需 10-15 分钟,术后伤口小(仅针孔大小),恢复快,并发症少(如出血、感染风险<1%)。穿刺获取的组织会送到病理科,由病理医生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,判断细胞形态是否符合癌细胞特征,若发现癌细胞,可初步确诊为乳腺癌;若未发现癌细胞,需结合影像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(如重复穿刺或手术活检)。
手术活检:穿刺结果不确定时选用。若空心针穿刺活检结果为 “不确定”(如组织量不足、病理表现不典型),或病灶位置特殊(如靠近乳头、超声难以定位),需通过手术切除整个病灶或部分病灶做病理检查。手术活检分为 “切除活检”(切除完整病灶)和 “切取活检”(切取部分病灶),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,术后会留下较小疤痕(约 1-2cm)。手术活检能获取更多组织,病理诊断更准确,但若最终确诊为癌症,可能需要再次手术(如保乳手术或根治术),因此一般不作为首选,仅在穿刺无法明确诊断时使用。
三、第三步:分子分型检测,确定是否为 HR+/HER2 - 亚型
若病理活检确诊为乳腺癌,还需进一步做分子分型检测,明确是否为 HR+/HER2 - 亚型,这直接决定后续治疗方案(如是否能用内分泌治疗、靶向治疗),核心检测指标包括 HR(ER、PR)和 HER2。
HR 检测(ER、PR 检测):判断是否依赖激素生长。病理科会通过免疫组化(IHC)方法,检测癌细胞表面或内部的 ER(雌激素受体)和 PR(孕激素受体):若癌细胞中 ER 或 PR 阳性细胞比例≥1%,则判定为 HR 阳性(HR+),说明癌细胞生长依赖雌激素或孕激素,可使用内分泌治疗;若 ER 和 PR 阳性细胞比例均<1%,则为 HR 阴性(HR-),内分泌治疗无效。HR 检测结果通常在病理活检报告中一并给出,是判断是否为 HR + 亚型的关键。
HER2 检测:判断是否过度表达 HER2 蛋白。HER2 检测同样通过免疫组化(IHC)进行,若 IHC 结果为 0 或 1+,判定为 HER2 阴性(HER2-);若为 3+,判定为 HER2 阳性(HER2+);若为 2+,需进一步做荧光原位杂交(FISH)检测,观察 HER2 基因是否扩增,若扩增则为 HER2+,未扩增则为 HER2-。只有 HR + 且 HER2-,才能确诊为 HR+/HER2 - 乳腺癌,这类患者无法使用 HER2 靶向药,但可使用内分泌治疗联合 CDK4/6 抑制剂等靶向药。
四、第四步:多学科会诊,综合评估制定方案
确诊 HR+/HER2 - 乳腺癌后,还需进行多学科会诊(MDT),由乳腺外科、乳腺内科、病理科、影像科、放疗科医生共同评估病情,明确肿瘤分期(如 Ⅰ 期、Ⅱ 期、Ⅲ 期、Ⅳ 期),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。
肿瘤分期评估:结合影像和病理结果。医生会根据肿瘤大小(T 分期)、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(N 分期)、远处转移情况(M 分期),采用 TNM 分期系统确定肿瘤分期:Ⅰ 期为早期(肿瘤≤2cm,无淋巴结转移);Ⅱ 期为中期(肿瘤 2-5cm 或有 1-3 枚淋巴结转移);Ⅲ 期为局部晚期(肿瘤>5cm 或有 4 枚以上淋巴结转移);Ⅳ 期为晚期(已出现远处转移)。HR+/HER2 - 乳腺癌的分期不同,治疗方案差异很大,如早期患者以手术 + 内分泌治疗为主,晚期患者以内分泌治疗 + 靶向治疗为主。
多学科会诊制定方案。多学科团队会结合患者年龄、身体状况(如是否有基础疾病)、肿瘤分期、分子分型,综合制定治疗方案:如年轻早期患者(<40 岁),若肿瘤≤3cm、无淋巴结转移,可选择保乳手术 + 术后内分泌治疗;局部晚期患者(Ⅲ 期),可能需要先做新辅助治疗(如内分泌治疗 + 靶向治疗)缩小肿瘤,再进行手术;晚期患者(Ⅳ 期),以 “控制病情、延长生存期” 为目标,首选内分泌治疗联合 CDK4/6 抑制剂。
五、诊断过程中的注意事项
耐心等待结果,避免焦虑。从影像检查到分子分型检测,整个诊断过程通常需要 2-3 周(如穿刺活检 3-5 天出结果,分子分型检测 7-10 天出结果),期间需耐心等待,避免因急于知道结果而盲目催促医生,影响检查准确性。
主动沟通疑问,明确检查目的。若对检查项目有疑问(如 “为什么要做 MRI”“穿刺会不会导致癌症扩散”),可随时与主治医生沟通,了解每一步检查的必要性和风险,避免因误解而抗拒检查(如拒绝穿刺)。
保存好病理报告,便于后续诊疗。病理报告(包括活检报告、分子分型报告)是诊断 HR+/HER2 - 乳腺癌的核心依据,后续治疗、复查都需要参考,需妥善保存原件或复印件,若后续转诊到上级医院,需携带报告供医生参考,避免重复检测。
总的来说,诊断 HR+/HER2 - 乳腺癌需经过 “影像定位→病理活检→分子分型检测→多学科评估” 四步,每一步都有明确目的,缺一不可。整个过程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,耐心配合检查,才能确保诊断准确,为后续规范治疗打下基础。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