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癌随访期间如何借助病友互助力量提升随访质量?
文章摘要
讲师:笪海涛,马鞍山十七冶医院肿瘤内科主治医师
讲师:笪海涛,马鞍山十七冶医院肿瘤内科主治医师
胃癌患者拿着检查单等待结果时,心里的忐忑常常无处安放 —— 想找人聊聊 “指标轻度升高要不要紧”,身边亲友大多只能说 “别担心”;想问问 “做无痛胃镜有没有注意事项”,医生太忙没时间细讲。其实,有一群人最懂这种感受,那就是有过相同随访经历的病友。病友间的互助,不是简单的 “互相安慰”,而是能分享实实在在的随访经验:比如 “哪家医院的胃镜预约更快”“如何应对化疗后的手脚麻木”“医生没明说的饮食禁忌”,这些来自 “过来人” 的建议,能帮你少走弯路,让随访过程更顺畅,甚至在心理上获得强大的支撑,不再觉得 “只有自己在面对”。
之前有位患者,刚确诊时对随访一无所知,加入病友群后,在群友的分享下,不仅学会了整理随访档案,还知道了 “做胃镜前喝泻药的小技巧”,第一次随访就很顺利;而另一位患者,独自面对随访焦虑,因过度紧张多次延误检查,后来在病友的鼓励下,才逐渐找回信心。可见,病友互助不是 “可有可无的陪伴”,而是能切实提升随访质量的 “助力”,学会借助这份力量,能让你的随访之路走得更稳、更安心。
下面就从 “病友互助的核心价值、优质互助渠道选择、互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” 三个方面,说说胃癌随访期间如何借助病友互助力量,每个方面都附具体场景、实用方法和案例,帮你在病友互助中收获实际帮助,同时避免潜在风险。
第一方面:认清病友互助的核心价值,让互助真正服务于随访。病友互助的价值,藏在 “经验分享、心理支撑、信息互补” 三个维度里,这些价值能直接解决随访中的实际问题,帮你提升随访效率和质量,而不只是 “情感宣泄”。
首先是 “随访经验分享,帮你避开误区、少走弯路”。很多随访中的 “小细节”,医生没来得及细说,却能在病友的分享中找到答案:比如 “做增强 CT 前,哪些药物需要提前停用”“肿瘤标志物轻度升高后,如何通过饮食调整辅助恢复”“异地随访时,如何快速对接当地医院”。这些来自实践的经验,比单纯的科普更接地气,也更易操作。有位患者,第一次做化疗后,出现严重恶心,在病友群里询问,有群友分享 “化疗前 1 小时吃苏打饼干,能减轻恶心感”,他尝试后效果明显,后续化疗的不适大大缓解;还有位患者,在病友的提醒下,知道了 “随访前提前在医院 APP 预约,能节省 2 小时排队时间”,每次随访都能高效完成,不用早起奔波。
其次是 “心理支撑,帮你缓解随访焦虑、增强信心”。病友间的心理支撑,不同于家人的 “安慰”,而是 “我懂你的感受” 的共情:比如你担心 “这次检查结果不好”,有过相同经历的病友会说 “我上次也这样担心,后来结果正常,咱们只要规律随访,有问题早发现早处理就好”;你因 “长期随访觉得疲惫”,病友会分享 “我已经随访 5 年了,现在就像定期体检一样,习惯了就好”。这种共情能快速缓解焦虑,让你觉得 “自己的感受很正常,不是孤单一人”。有位患者,每次随访前都会失眠,在病友群里和大家聊一聊,听群友分享 “随访的平常心”,焦虑感会明显减轻,甚至能带着轻松的心态去检查,结果往往也很稳定。
还要 “信息互补,帮你获取更多元的随访信息”。不同患者的随访经历、接触的医生、所在的地区不同,能带来多元的信息:比如 “A 医院的医生更擅长内镜下治疗,B 医院的营养科更专业”“某类靶向药在一线城市能走医保,在二线城市需要申请”“最新的胃癌随访指南里,早期患者的随访间隔有了新调整”。这些信息能帮你更全面地了解随访相关的资源和知识,为自己的随访做更优选择。有位患者,在病友的分享中,了解到 “当地有针对胃癌患者的免费随访筛查项目”,按要求申请后,每年能节省近 2000 元检查费用,还能优先预约专家号,随访质量大幅提升。
第二方面:选择优质的病友互助渠道,确保互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。不是所有病友渠道都能带来积极帮助,有些渠道可能充斥着错误信息、负面情绪,反而影响你的随访心态和判断,需要学会筛选优质渠道,在安全的环境中获取帮助。
首先推荐 “医院官方组织的病友互助群 / 线下活动”。这类渠道由医院社工部或科室牵头组织,有医护人员参与指导,信息更权威,氛围也更积极:比如医院定期举办的 “胃癌随访病友交流会”,会邀请主治医生现场解答疑问,病友可以面对面分享经验;医院组建的病友群,有护士负责管理,会定期推送正规的随访科普,还会提醒 “避免传播未经证实的治疗信息”。有位患者,加入了医院组织的病友群后,不仅在群里学到了很多随访知识,还参加了医院的 “营养烹饪课”,学会了适合自己的随访期食谱,饮食调整变得很轻松,营养指标也一直稳定。
其次可以选择 “正规公益组织运营的病友平台”。很多专注于癌症患者帮扶的公益组织(如中国癌症基金会、当地抗癌协会),会运营线上病友社区或线下互助小组,这些平台有严格的准入机制和信息审核流程,能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氛围的正向性。比如某公益组织的线上社区,会按 “胃癌分期”“治疗阶段” 分组,让处于相同阶段的病友交流更有针对性 —— 术后 1 年的患者分享 “早期随访注意事项”,晚期患者讨论 “如何平衡治疗与生活”,避免了 “不同阶段患者交流脱节” 的问题。有位晚期患者,在这个平台上认识了几位情况相似的病友,大家定期分享 “最新的治疗方案”“副作用管理技巧”,他不仅学到了很多实用方法,还在心理上获得了强大的支撑,对长期随访更有信心。
对于 “非官方的病友群 / 社交平台小组”,要 “谨慎加入,做好信息甄别”。这类渠道数量多、门槛低,但质量参差不齐,有些群里可能有人推销 “抗癌保健品”,有些群友会传播 “负面情绪”(如 “随访没用,早晚复发”)。加入前可以先观察:群里是否有医护人员指导?是否经常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?群友交流的氛围是积极还是消极?若发现群里有 “推销产品”“传播谣言”“煽动负面情绪” 的情况,要及时退出,避免被误导。有位患者,曾加入一个非官方病友群,群里有人推荐 “能治愈癌症的中药”,他咨询主治医生后,知道是虚假宣传,立即退群,避免了经济损失和健康风险。
第三方面:把握互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,让互助更健康、更可持续。病友互助是 “双向的帮助”,既要在互助中获取价值,也要注意 “不盲目跟风、不过度依赖、不传播负面情绪”,才能让互助关系长期维持,真正服务于你的随访和健康。
首先要 “理性看待病友经验,不盲目照搬”。病友分享的经验,都是基于自身情况的实践,不一定适合你:比如 “某病友说吃某品牌蛋白粉效果好”,但你可能对该品牌过敏;“某病友说化疗后可以立即运动”,但你的体力可能不允许。遇到经验分享时,要先思考 “是否符合我的身体状况”,必要时咨询主治医生,再决定是否尝试。有位患者,听病友说 “吃粗粮能提高免疫力”,不顾自己术后消化功能弱的情况,大量食用粗粮,结果导致腹胀加重,后来在医生的建议下调整饮食,才缓解不适。记住,病友经验是 “参考”,不是 “医嘱”,结合自身情况和医生建议,才能做出正确选择。
其次要 “避免过度依赖互助,保持独立判断”。病友互助能提供支持,但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诊疗:比如 “病友说某项指标升高不用在意”,但你仍需按医生要求复查;“病友推荐某类药物”,但你不能擅自更换医生开具的处方。过度依赖病友的建议,可能会忽视医生的专业判断,甚至延误病情。有位患者,因病友说 “肿瘤标志物轻度升高没事”,就没按医生要求复查,后来指标持续升高,才发现是轻微复发,虽及时治疗,但也多花了时间和费用。正确的做法是,将病友的建议作为 “参考信息”,最终的诊疗决策,仍要听从医生的专业意见。
还要 “积极分享、传递正向能量,让互助形成良性循环”。病友互助不是 “单方面索取”,而是 “双向给予”:你在获取帮助的同时,也可以将自己的随访经验分享给他人,比如 “整理随访档案的小技巧”“缓解化疗副作用的方法”;看到群里有新病友焦虑时,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经历,给予鼓励。这种正向的互动,能让互助渠道保持积极的氛围,也能让你在分享中获得成就感,更有信心面对自己的随访。有位患者,在病友群里分享了 “异地随访资料衔接的方法”,帮助很多群友解决了实际问题,后来他自己遇到 “随访费用压力” 时,群友们也积极为他推荐帮扶渠道,让他感受到了互助的温暖。
还要提醒大家:警惕互助中的 “负面情绪传染” 和 “虚假信息”。有些病友可能会在互助渠道中抱怨 “随访太痛苦”“治疗没效果”,长期接触这类负面情绪,可能会影响你的心态,甚至让你产生 “放弃随访” 的念头;还有些人会利用病友的信任,推销虚假的 “抗癌产品” 或 “偏方”,骗取钱财。遇到这些情况,要学会 “过滤负面信息”,比如 “看到抱怨时,提醒自己‘每个人的情况不同,我的随访一直很顺利’”;遇到 “推荐产品” 时,直接忽略或向平台举报,避免上当受骗。有位患者,在病友群里看到有人推荐 “抗癌茶”,声称 “能替代化疗”,他立即向群管理举报,避免了其他群友被误导。
另外,“平衡线上互助与线下生活,不影响正常节奏”。病友互助可以作为随访的补充,但不能占据过多的时间和精力:比如不要每天花数小时在病友群里聊天,忽略了家人陪伴和日常休息;也不要因参加线下互助活动,耽误了工作或随访。合理安排互助的时间,让它成为生活的 “调剂”,而非 “重心”,才能在获得帮助的同时,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奏。有位患者,每天只在晚上花 20 分钟浏览病友群,分享自己的随访进展,也看看群友的分享,既获得了帮助,也没影响自己的工作和家庭生活,实现了 “互助与生活的平衡”。
总结下来,胃癌随访期间借助病友互助力量,需要 “认清核心价值、选择优质渠道、把握互助尺度”:在经验分享中少走弯路,在心理支撑中缓解焦虑,在信息互补中拓宽思路,同时保持理性判断,不盲目跟风,不过度依赖。病友互助就像随访路上的 “同行者”,能陪你走过艰难的时刻,也能帮你发现更高效的方法。记住,这份力量的最终目的,是让你更有信心、更顺利地完成随访,守护自己的健康,只要用对方法,就能让它成为你随访路上的 “宝贵财富”。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