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癌转移了以后应该怎么治疗?
文章摘要
讲师:施朕善,亳州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
讲师:施朕善,亳州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
确诊胃癌转移后,患者和家属常陷入迷茫,有人觉得 “只能硬扛”,有人盲目试偏方延误病情。其实胃癌转移治疗已形成 “全身治疗为核心、局部治疗为补充” 的综合方案,靶向药、免疫药与局部治疗结合,能有效控制病情、延长生存期,部分患者可实现长期带瘤生存。比如有位 HER-2 阳性的胃癌肝转移患者,通过 “化疗 + 曲妥珠单抗” 联合治疗,已带瘤生存 4 年,生活能自理且定期复查病情稳定,这就是规范治疗的意义。
胃癌转移治疗目标不是 “根治”,而是 “控制进展、缓解症状、提升生活质量”,需根据转移部位、分子特征、身体状态选方案,不盲目放弃或治疗。比如骨转移患者优先缓解疼痛,腹膜转移患者重点控制腹水,不同需求对应不同治疗侧重。
1. 先定原则:胃癌转移治疗,遵循 “全身优先、局部配合”
胃癌转移后癌细胞可能扩散全身,需以 “全身治疗” 控全身癌细胞,若有孤立转移灶(如单个肝、肺转移灶),再配合 “局部治疗” 清病灶,形成双重保障。
如某胃癌肝转移患者,肝脏仅 1 个 2 厘米转移灶,先 “化疗 + 靶向” 治疗 2 个月缩小至 1 厘米,再通过射频消融清除局部病灶,后续口服靶向药维持,病情稳定 3 年未进展;而某肺转移患者拒绝全身治疗,仅接受肺部转移灶放疗,3 个月后不仅新增肺转移灶,还出现骨转移,凸显全身治疗对控制扩散的重要性。
2. 全身治疗:控制转移的 “主力军”,按靶点选方案
全身治疗含化疗、靶向、免疫治疗,需按分子靶点、身体状态选择:
(1)化疗:基础方案,适合多数患者
化疗是基础选项,适合无明确靶点、身体状态好的患者,常用 SOX(替吉奥 + 奥沙利铂)、XELOX(卡培他滨 + 奥沙利铂)等低副作用方案,周期通常为 21 天,6-8 周期为一个疗程。如某 60 岁腹膜转移患者,SOX 化疗 6 周期后腹水完全消失,腹膜转移灶明显减轻,后续口服替吉奥单药维持治疗 2 年,期间仅出现轻微手足麻木(奥沙利铂常见副作用),通过涂抹保湿霜缓解。医生会提前用止吐药、升白针预防副作用,身体弱的患者(如 70 岁以上或合并基础病)可选单药化疗(如替吉奥),副作用更轻微,同样能控制病情。
(2)靶向治疗:精准打击,适合有特定靶点的患者
存在 HER-2、Claudin 18.2 等靶点时,靶向治疗更高效、副作用更轻。HER-2 阳性患者(约 15%-20%)用 “化疗 + 曲妥珠单抗”,有效率比单纯化疗提高 20%-30%,中位生存期延长 1 年以上;无 HER-2 靶点可选抗血管生成药(雷莫西尤单抗、阿帕替尼),通过切断肿瘤营养供应抑制生长;Claudin 18.2 阳性患者(约 40%)可用 Zolbetuximab,这是近年新获批的靶向药,对化疗耐药患者仍有效。靶向治疗前需做病理组织或血液分子检测,明确靶点后用药,避免盲目使用导致无效且增加副作用。
(3)免疫治疗:激活自身免疫,适合特定人群
适合 PD-L1 阳性、MSI-H/dMMR(微卫星不稳定型)或 TMB-H(肿瘤突变负荷高)患者(约占 15%-20%)。MSI-H 患者因癌细胞基因突变多,易被免疫系统识别,免疫治疗有效率达 40%-50%,部分患者可长期缓解;PD-L1 阳性患者用纳武利尤单抗、帕博利珠单抗等免疫药,能稳定病情且副作用轻。如某 MSI-H 型胃癌腹膜转移患者,化疗无效后使用帕博利珠单抗,3 个月后腹水消失,腹膜转移灶减轻,已存活 3 年。免疫治疗副作用多为皮疹、腹泻、甲状腺功能异常,多数程度较轻,通过激素或对症药物可缓解,适合身体虚弱、无法耐受化疗的患者。
3. 局部治疗:清除孤立转移灶,为全身治疗 “锦上添花”
转移灶少或症状明显时,局部治疗可清病灶、缓症状,含手术、放疗、射频消融 / 介入:
• 手术:适合 1-2 个寡转移灶(如单个肺、肝转移灶),全身治疗控制病情后切除,降低复发风险,身体弱、病灶靠近大血管或多器官转移者不适用;
• 放疗:主要用于骨、脑转移,骨转移放疗(通常 10-15 次)能快速止痛、预防病理性骨折,脑转移放疗可减轻脑水肿缓解头痛;也可通过立体定向放疗清除孤立的肺、肝转移灶(直径<3 厘米),适合无法手术的患者;
• 射频消融 / 介入:射频消融通过高温破坏癌细胞,适合直径<3 厘米的肝、肺孤立转移灶;介入治疗(肝动脉栓塞化疗)适合无法手术的肝转移患者,通过导管将化疗药直接注入病灶,提高局部药物浓度。
4. 不同转移部位:治疗方案有侧重
• 肝转移:“化疗 / 靶向 + 局部治疗”,转移灶≤3 个时,全身治疗后用射频消融或手术清除;>3 个时以全身治疗为主,控制病灶进展;
• 肺转移:优先全身治疗,孤立灶(≤2 个)加手术或立体定向放疗;多发灶以化疗、靶向或免疫治疗为主;
• 腹膜转移:先腹腔穿刺抽腹水缓解腹胀,再联合腹腔灌注化疗(局部用药)和全身治疗,减少腹水生成;
• 骨转移:放疗止痛 + 双膦酸盐(每月 1 次)防骨破坏,同时配合全身治疗控制癌细胞扩散。
5. 治疗中的关键提醒:这些事做好,疗效翻倍
• 定期复查:每 2-3 个月查胸部 / 腹部 CT、肿瘤标志物(CEA、CA19-9),监测病灶变化,若出现肿瘤标志物升高或病灶增大,及时调整治疗方案(如从化疗换为靶向);
• 副作用管理:出现恶心、乏力、皮疹等不适及时与医生沟通,不要硬扛,如化疗恶心用昂丹司琼,免疫皮疹涂糖皮质激素药膏,良好管理能帮助患者坚持完成治疗;
• 营养支持:治疗期间保证高蛋白(鱼、蛋、奶、豆制品)、高热量饮食,食欲差者用肠内营养制剂(如蛋白粉、营养粉)补充,避免营养不良影响治疗耐受;
• 心态调整:焦虑、抑郁会降低免疫力,可通过病友群交流、培养读书、听音乐等兴趣爱好减压,积极心态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。
总结来说,胃癌转移有多种治疗方案,全身与局部治疗结合可延长生存期、改善生活质量。确诊后需到正规医院肿瘤科或胃肠外科,经分子检测、影像评估明确病情,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,同时做好复查与管理,理性对待治疗,才能在与胃癌转移的抗争中掌握更多主动权。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