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确诊 ALK 阳性肺癌?
文章摘要
讲师:丁国正,安庆市立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
讲师:丁国正,安庆市立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
“筛查时 CT 发现肺部结节,基因检测提示‘可能存在 ALK 基因重排’,可医生说这还不算确诊,让我再做一系列检查。我既期待快点明确结果,又怕检查流程复杂,更不知道到底要满足什么条件,才能最终确定是 ALK 阳性肺癌。” 在 ALK 阳性肺癌的诊疗中,“筛查异常” 不等于 “确诊”,很多患者会因混淆 “筛查” 与 “确诊” 的概念,误将初步提示当作最终结果,或因不清楚确诊流程而焦虑。其实 ALK 阳性肺癌的确诊是一个严谨的过程,需要结合 “病理检查 + 基因检测 + 影像学评估” 三方面证据,满足明确的判定标准才能确诊。今天就详细拆解确诊的完整流程和关键要点,帮你清晰了解 “怎样才算确诊”,避免认知偏差。
一、确诊第一步:获取肿瘤组织,明确病理类型
确诊 ALK 阳性肺癌的前提,是先通过病理检查明确 “肺部病灶为恶性肿瘤(肺癌)”,这是后续基因检测的基础,也是排除良性病变的关键。
1. 获取肿瘤组织样本:常用两种微创方式
要明确病理类型,需先获取肺部病灶的组织样本,临床常用两种微创方法:一是 “CT 引导下肺穿刺活检”,医生会在 CT 定位下,用细针精准穿刺肺部病灶,取出少量组织(约 1-2 毫米),整个过程耗时约 30 分钟,术后需观察 1-2 小时,排除出血、气胸等并发症;二是 “支气管镜检查”,若病灶靠近肺门或支气管,可通过支气管镜直接观察病灶,并取组织样本,适合中央型病灶患者。两种方法均为微创操作,疼痛感轻,多数患者可耐受。某患者肺部病灶位于外周,通过 CT 引导下穿刺获取组织样本,术后无明显不适,3 天后拿到病理结果。
2. 病理检查:明确是否为肺癌及具体亚型
获取组织样本后,会进行病理切片染色和显微镜观察,明确两点:一是 “是否为恶性肿瘤”,排除炎性结节、结核球等良性病变;二是 “肺癌的病理亚型”,ALK 阳性肺癌多属于非小细胞肺癌中的 “腺癌”(约占 90% 以上),少数为鳞癌或腺鳞癌。只有明确为非小细胞肺癌(尤其是腺癌),且排除良性病变后,才需要进一步做 ALK 基因检测,为确诊 ALK 阳性肺癌奠定基础。若病理检查提示为良性病变(如炎性结节),则无需后续基因检测,定期随访即可。某患者病理检查显示为 “肺腺癌”,排除良性可能,为后续基因检测提供了病理依据。
二、确诊核心:ALK 基因检测,明确是否存在基因重排
病理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后,需通过专业基因检测明确 “是否存在 ALK 基因重排”,这是确诊 ALK 阳性肺癌的核心依据,也是区别于其他肺癌亚型的关键。
1. 选择权威检测方法,确保结果准确
临床常用三种 ALK 基因检测方法,各有适用场景,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:①荧光原位杂交(FISH):准确率高(约 95%),是确诊的 “金标准”,适合需要明确判定 ALK 基因重排的患者;②实时荧光定量 PCR(qPCR):检测速度快(1-2 天出结果),能明确常见融合类型,适合急需制定治疗方案的晚期患者;③下一代测序(NGS):可同时检测 ALK 及其他基因突变,适合需要全面评估基因状态的患者。需注意,检测需在有资质的医院或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,避免因技术不规范导致结果误差。某患者病理确诊为肺腺癌后,选择 FISH 检测,5 天后结果显示 “ALK 基因重排阳性”,为确诊提供了核心证据。
2. 基因检测结果判定:明确 “阳性” 标准
不同检测方法的 “阳性” 判定标准不同,需由专业医生解读:①FISH 检测:若视野中超过 15% 的肿瘤细胞存在 ALK 基因重排信号(如分离信号、融合信号),即为阳性;②qPCR 检测:若检测到 ALK 融合基因的特定片段(如 EML4-ALK 融合片段),且信号强度超过阈值,即为阳性;③NGS 检测:若明确检测到 ALK 基因与其他基因的融合位点(如 EML4-ALK、KIF5B-ALK 融合),即为阳性。若检测结果为 “疑似阳性” 或 “临界值”,需更换检测方法或重新取样复查,避免误判。某患者 qPCR 检测提示 “疑似阳性”,更换为 FISH 检测后,明确为阳性,最终确诊。
三、确诊补充:影像学评估,明确病情分期
除了病理和基因检测,还需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病情分期,这既是确诊的补充环节(明确肿瘤范围),也是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,确保确诊的完整性。
1. 必做影像学检查:全面评估肿瘤范围
确诊阶段需完成三项核心影像学检查:①胸部增强 CT:清晰显示肺部原发灶的大小、位置、形态,以及纵隔淋巴结是否转移;②脑 MRI(增强):排查是否存在脑转移(ALK 阳性肺癌易早期脑转移);③全身骨扫描:评估是否存在骨转移,避免遗漏远处转移灶。若经济条件允许,也可选择 PET-CT 进行全身评估,一次性明确全身转移情况,但费用较高。某患者基因检测阳性后,通过胸部增强 CT 发现肺部原发灶直径 12mm,脑 MRI 和骨扫描未发现转移,明确为早期 ALK 阳性肺癌。
2. 结合分期标准:完善确诊信息
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,结合国际肺癌分期标准(TNM 分期),明确病情属于 “早期(Ⅰ-Ⅱ 期)、局部晚期(Ⅲ 期)还是晚期(Ⅳ 期)”。分期信息虽不直接影响 “是否为 ALK 阳性肺癌” 的判定,但会纳入最终确诊报告,为后续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关键依据。例如,同样是 ALK 阳性肺癌,早期患者可能采用 “手术 + 靶向治疗”,晚期患者则以靶向治疗为主,分期不同,治疗策略差异显著。某患者最终确诊报告为 “左肺下叶腺癌(ALK 基因重排阳性),cT1bN0M0,ⅠB 期”,完整包含了病理类型、基因状态和分期信息。
四、确诊关键原则:多学科会诊,避免单一依据误判
为确保确诊的准确性,复杂病例(如检测结果矛盾、病灶特殊)需进行 “多学科会诊(MDT)”,由呼吸科、肿瘤科、病理科、影像科医生共同评估,避免单一检查或单一科室判断导致的误判。
1. 会诊适用场景:解决诊断争议
以下情况建议申请 MDT 会诊:①病理类型不明确(如腺鳞癌难以区分);②基因检测结果矛盾(如 FISH 阳性但 qPCR 阴性);③影像学表现与病理、基因检测结果不符(如 CT 提示良性但基因检测阳性)。通过多学科医生共同讨论,结合各项证据综合判定,能最大程度降低误诊概率。某患者病理提示为鳞癌,但基因检测显示 ALK 阳性(鳞癌中 ALK 阳性概率极低),通过 MDT 会诊,重新复核病理切片,发现为 “腺鳞癌(以腺癌成分为主)”,最终确诊为 ALK 阳性肺癌。
2. 最终确诊报告:包含完整核心信息
确诊后,医院会出具正式的病理诊断报告,需包含三大核心信息:①病理类型(如肺腺癌);②基因检测结果(如 ALK 基因重排阳性,检测方法);③病情分期(如 ⅠB 期)。只有报告包含这三部分信息,才算完整确诊,后续治疗才能有明确依据。若报告信息不全(如缺少基因检测结果或分期),需及时与医生沟通补充,避免影响治疗方案制定。
总的来说,确诊 ALK 阳性肺癌需 “病理打底、基因核心、影像补充”,三者结合且满足明确判定标准,才能形成完整的确诊依据。不用因确诊流程复杂而焦虑,每一步检查都是为了确保结果准确,避免误诊或漏诊。如果对确诊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有疑问,及时与主治医生或病理科医生沟通,获取专业解读,是顺利完成确诊的关键。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