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健康,关注健康养生网 - 您身边的健康顾问

首页 国内健康 胃癌转移后营养不够怎么办?

胃癌转移后营养不够怎么办?

2025-10-17 10:20:02
阅读量:2643
健康养生网

文章摘要

讲师:郑荣生,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  

 

讲师:郑荣生,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  

“化疗后体重掉了 5 斤,爬两层楼就喘,医生说我营养不够,可我实在没胃口,怎么补才能跟上?” 胃癌转移患者常因肿瘤消耗、治疗副作用(如恶心、吞咽困难)陷入营养困境,而营养不足不仅会让体力越来越差,还会降低化疗、靶向治疗的耐受性,甚至导致治疗中断。其实,营养补充无需 “硬吃”,通过 “精准判断缺口、灵活调整方式、科学选择食物”,即使食欲差、消化弱,也能逐步补足营养,让身体有底气对抗肿瘤。

首先得明确:哪些信号说明营养不够了?不能只靠 “没胃口” 判断,需结合身体表现、检查指标综合识别,避免等到 “严重营养不良” 才干预。常见的营养不足信号有三类:一是体重变化,每月体重下降超过 5%(如 60kg 患者每月掉 3kg 以上),或半年内体重下降超过 10%,即使没有明显不适,也可能存在隐性营养缺口;二是体力状态,日常活动(如穿衣、洗漱)变得吃力,散步 10 分钟就气短、乏力,说明身体能量储备不足;三是检查指标,血常规提示贫血(血红蛋白低于 110g/L)、白蛋白低于 35g/L,或淋巴细胞计数下降,这些都是营养不足的客观证据。比如一位胃癌肝转移患者,化疗后虽能正常吃少量饭,但每月体重仍掉 2kg,检查发现白蛋白仅 32g/L,及时调整营养方案后,体重逐渐稳定,体力也有所改善。

快速补营养:优先选择 “高能量、高蛋白、易吸收” 的食物,分场景调整方式。若食欲差、吃不下太多,就用 “浓缩营养” 的思路,在少量食物中融入更多能量和蛋白,比如粥里加一勺蛋白粉、鸡蛋羹里拌入虾仁碎、蔬菜汤里滴两滴橄榄油(每克油约提供 9 千卡能量,是碳水化合物的 2 倍多)。推荐几款高效营养食谱:一是 “蛋白能量粥”,大米 50g 煮成粥,加入鸡肉末 30g、鸡蛋 1 个(打散)、切碎的菠菜 20g,煮软后加少许盐,一碗粥约含蛋白质 15g、能量 300 千卡,抵得上普通米饭 + 蔬菜的营养;二是 “酸奶水果杯”,常温酸奶 150ml,加入香蕉半根(压成泥)、核桃碎 5g,既能补充蛋白和健康脂肪,又能通过酸甜口感提高食欲;三是 “豆腐丸子汤”,嫩豆腐 50g 压成泥,加猪肉末 20g、淀粉 5g 做成小丸子,煮入蔬菜汤,豆腐和肉末的蛋白易吸收,汤品还能补充水分。若消化功能弱,可将食物打成泥状(如鱼肉泥、蔬菜泥),或选择肠内营养制剂(如全营养粉),用温水冲调后饮用,每 100ml 约含能量 100-150 千卡,相当于半份主食的能量,且无需消化就能吸收,适合化疗后严重没胃口或吞咽困难的患者。

特殊情况应对:针对 “吃不下、吸收差、有并发症” 的难题,用针对性方案突破。若存在吞咽困难或口腔溃疡,将食物做成流质或半流质,如米糊、藕粉、蔬菜汁,避免干硬、粗糙的食物(如馒头、米饭),必要时用吸管小口慢饮(注意避免呛咳),也可将营养密度高的食材如鸡蛋、蛋白粉加入流质食物中,提升营养浓度;若有腹泻,补营养的同时要防脱水,选择低渣、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(如蒸苹果、煮软的鸡肉),搭配口服补液盐,少量多次饮用,避免高纤维(芹菜、韭菜)和高渗食物(甜食、浓肉汤),减少肠道刺激;若因肠梗阻暂时无法进食,需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静脉营养(输白蛋白、氨基酸)补充,待梗阻缓解后,再从无渣流质(如米汤)开始逐步过渡到肠内营养,避免盲目进食加重病情。例如一位胃癌腹膜转移患者,因轻度肠梗阻无法正常吃饭,通过静脉营养支持 1 周后,梗阻缓解,先从米汤、肠内营养粉开始,逐渐过渡到软食,未出现不适。

避开补营养的误区:这些 “想当然” 的做法,反而会加重身体负担。误区一:“多喝汤就能补营养”,其实汤里的蛋白仅占食材的 10%-20%,大部分蛋白仍在肉、蛋、蔬菜里,且汤中油脂含量较高,过量饮用易引发腹胀,只喝汤不吃料,相当于浪费了 80% 的营养,正确做法是 “汤和料一起吃”,或把食材煮烂后打成泥,连汤带料一起食用;误区二:“只吃素食更易消化”,长期素食会导致优质蛋白摄入不足,加重肌肉流失,而肌肉量减少会降低身体免疫力,应 “荤素搭配”,选择低脂的动物性蛋白(如鱼肉、鸡肉),切碎煮软后食用,同时搭配易消化的植物蛋白(如豆腐、豆浆);误区三:“营养够不够全靠吃得多”,若食物选择不当(如只吃粥、面条),即使吃得多,也可能缺乏蛋白和能量,反而增加胃肠道负担,关键是 “吃对种类”,而非 “吃够数量”,可在每餐中搭配一份优质蛋白、一份复合碳水和少量蔬菜。

长期营养管理:把 “补营养” 融入日常,避免反复出现缺口。建议每周记录体重(固定时间、穿着相似衣物测量),若连续两周体重下降超 2%,及时调整饮食或咨询医生;每月制定饮食计划,明确每天的蛋白来源(如周一鸡蛋、周二鱼肉、周三豆制品),确保营养均衡,同时根据季节调整食材,选择当季新鲜、易消化的蔬果;若存在基础疾病(如糖尿病),需在营养师指导下选择低 GI 的高蛋白食物(如杂粮粥里加豆腐、清蒸鱼搭配冬瓜),避免补营养的同时导致血糖波动,可将三餐分为 5-6 餐,减少单次进食对血糖的影响。例如一位合并糖尿病的胃癌转移患者,在营养师指导下,每天吃 1 个鸡蛋、150g 鱼肉、50g 豆腐,主食选择杂粮饭(大米 + 小米 = 3:1),餐后监测血糖,及时调整食物分量,既补足了蛋白,又控制了血糖,体重也逐渐稳定。

总之,胃癌转移后营养不够并不可怕,关键是早识别、选对方法,根据食欲、消化能力灵活调整饮食,必要时借助肠内 / 静脉营养。不用因暂时吃不下焦虑,只要科学规划,即使少量进食,也能逐步补足营养,为治疗和恢复打下基础。
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

 

分享本文:
的头像

作者:

资深健康领域编辑,拥有10年健康资讯撰写经验,专注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。

查看更多文章

网友评论

订阅健康资讯

定期获取最新健康资讯、专家建议和实用健康技巧

我们尊重您的隐私,不会向第三方分享您的信息

获取最新健康资讯

订阅我们的健康通讯,获取专业的健康建议和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