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实现宫颈癌的早期诊断?
文章摘要
讲师:张影,安徽中科庚玖医院妇科主治医师
讲师:张影,安徽中科庚玖医院妇科主治医师
宫颈癌作为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,其治疗效果与诊断时机密切相关。本文将从诊断的基本逻辑出发,详细介绍宫颈癌诊断的完整流程,帮助大众正确认识诊断环节的重要性及科学方法。
一、宫颈癌诊断的核心原则:分层递进,精准定位
宫颈癌的诊断并非通过单一检查即可完成,而是遵循 “初步筛查 - 进一步检查 - 确诊判断” 的分层递进原则。
(一)诊断前的基础评估:病史与症状采集
在进行专业检查前,医生会首先进行基础评估,了解患者的相关情况,为后续检查提供方向。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:
1. 病史采集:医生会询问患者的年龄、婚姻状况、生育史(如怀孕次数、分娩次数、流产次数)、性生活史(如首次性生活年龄、性伴侣数量)、HPV 疫苗接种史、宫颈癌筛查史等。同时,还会了解患者是否有慢性宫颈炎、宫颈上皮内瘤变(CIN)等宫颈疾病病史,以及是否有宫颈癌家族史 —— 虽然宫颈癌并非遗传病,但家族史会增加个体的患病风险,需重点关注。
2. 症状评估:早期宫颈癌患者通常无明显特异性症状,部分患者可能仅出现轻微的阴道分泌物异常。随着病情进展,患者可能出现以下典型症状,需警惕并及时就医:
◦ 阴道出血:包括性生活后出血、非经期阴道不规则出血、绝经后阴道出血等,这是宫颈癌最常见的症状之一。出血通常表现为少量、点滴状,后期可能逐渐增多。
◦ 阴道分泌物异常:分泌物可能呈现白色或血性、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,伴有腥臭味。晚期患者因肿瘤组织坏死、感染,分泌物可能出现脓性、恶臭。
◦ 疼痛:晚期患者可能出现下腹部、腰骶部疼痛,疼痛可放射至下肢,主要因肿瘤侵犯盆腔神经或压迫周围组织所致。
◦ 其他症状:晚期肿瘤转移至膀胱、直肠时,可能出现尿频、尿急、血尿、排便困难、便血等症状;转移至肺部、肝脏等远处器官时,还可能出现咳嗽、咯血、肝区疼痛、黄疸等全身症状。
需要注意的是,上述症状并非宫颈癌所特有,也可能由慢性宫颈炎、子宫肌瘤等良性疾病引起。因此,出现症状后需及时就医,通过专业检查明确病因,避免自行判断延误治疗。
二、初步筛查:识别高风险人群的 “第一道关卡”
初步筛查是宫颈癌诊断的起始环节,主要针对无症状的普通女性人群,目的是快速、便捷地识别出可能存在宫颈病变的高风险个体,为进一步检查提供依据。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初步筛查方法包括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(TCT)和 HPV 检测,两者联合使用可显著提高筛查的准确性。
三、进一步检查:明确病变性质的 “放大镜”
对于初步筛查结果异常的患者(如 TCT 检查提示 HSIL、HPV16/18 阳性等),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,以明确宫颈病变的性质、范围和程度。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进一步检查方法是阴道镜检查,必要时会在阴道镜引导下进行宫颈活检,为后续确诊提供依据。
(一)阴道镜检查:直观观察宫颈病变的 “显微镜”
阴道镜检查是一种微创检查方法,通过将宫颈和阴道黏膜放大 10-40 倍,直接观察宫颈表面的形态、血管分布等情况,识别可疑病变区域,为宫颈活检提供准确的取样位置。
1.适用人群:
阴道镜检查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:
◦ TCT 检查结果异常(如 ASC-US 伴 HPV 阳性、LSIL、HSIL 等)。
◦ HPV 检测提示高危型 HPV 持续感染(尤其是 HPV16/18 阳性)。
◦ 肉眼观察宫颈存在可疑病变(如宫颈溃疡、肿块、接触性出血明显等)。
◦ 宫颈癌治疗后复查,怀疑病变复发。
2.注意事项:
◦ 检查时间:建议在月经结束后 3-7 天内进行,避免在月经期、阴道出血时检查,以免影响观察。
◦ 检查前准备:检查前 24 小时内避免性生活、阴道冲洗、阴道用药;若患者有急性宫颈炎、阴道炎等炎症,需先治疗炎症,待炎症控制后再进行检查,以免影响检查结果。
◦ 检查后注意事项:检查后可能会出现少量阴道分泌物增多或轻微阴道出血,通常 1-2 天内自行缓解,无需特殊处理;检查后 1 周内避免性生活、盆浴,保持外阴清洁,预防感染。
(二)宫颈活检:确诊宫颈病变的 “金标准”
宫颈活检是指在阴道镜检查的引导下,从宫颈可疑病变区域取一小块或多块组织,进行病理检查,通过显微镜观察组织细胞的形态和结构,明确病变的性质(如良性病变、癌前病变、宫颈癌)及类型,是宫颈癌诊断的 “金标准”。
病理结果判断:
宫颈活检的病理结果是宫颈癌诊断的核心依据,主要分为以下几类:
◦ 正常宫颈组织或慢性宫颈炎:表示未发现病变,仅存在炎症,需根据炎症情况进行相应治疗,定期复查。
◦ 宫颈上皮内瘤变(CIN):属于癌前病变,根据病变程度分为 CINⅠ、CINⅡ、CINⅢ三级:
▪ CINⅠ:轻度上皮内瘤变,大部分可自行逆转,通常建议定期复查(每 6-12 个月复查 TCT 或 HPV),观察病变是否进展或消退。
▪ CINⅡ:中度上皮内瘤变,进展为宫颈癌的风险较高,通常建议进行宫颈锥切术治疗,术后定期复查。
▪ CINⅢ:重度上皮内瘤变,属于癌前病变的最高级别,接近宫颈癌,通常需要进行宫颈锥切术或子宫切除术(根据患者年龄、生育需求等因素决定),术后密切随访。
◦ 宫颈癌:表示明确诊断为宫颈癌,需进一步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(如鳞状细胞癌、腺癌等)、分化程度(高分化、中分化、低分化,分化程度越低,恶性程度越高),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。
四、确诊与分期检查:明确病情范围的 “全景图”
当宫颈活检病理结果确诊为宫颈癌后,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期检查,明确肿瘤的大小、侵犯范围、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,为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。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宫颈癌分期系统是国际妇产科联盟(FIGO)制定的临床分期标准,主要基于妇科检查、影像学检查等结果进行判断。
(一)妇科检查:评估肿瘤局部侵犯范围
妇科检查是宫颈癌分期的重要依据之一,主要通过视诊、触诊等方式,评估宫颈肿瘤的大小、形态、位置,以及是否侵犯阴道、宫旁组织等。
(二)影像学检查:明确肿瘤转移情况
影像学检查主要用于评估宫颈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,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盆腔超声、计算机断层扫描(CT)、磁共振成像(MRI)、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(PET-CT)等。
(三)其他检查:评估患者整体状况
除了上述检查外,还需要进行一些其他检查,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,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,主要包括:
1. 血常规、生化检查:
血常规检查可了解患者是否有贫血(宫颈癌患者常因阴道出血导致贫血)、白细胞计数是否正常(判断是否有感染);生化检查可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、电解质水平等,判断患者是否能耐受手术、化疗等治疗方式。
2. 胸部 X 线或胸部 CT 检查:
胸部 X 线或胸部 CT 检查可评估肺部是否有转移灶,是宫颈癌分期检查的常规项目之一。
3. 膀胱镜检查和直肠镜检查:
对于晚期宫颈癌患者,若怀疑肿瘤侵犯膀胱或直肠,需进行膀胱镜检查或直肠镜检查,直接观察膀胱.
最后想告诉大家,如果出现异常阴道出血等情况,一定要及时就诊;还有定期妇科检查和宫颈癌筛查很重要!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