胰腺癌有哪些病理类型?
文章摘要
讲师:姚姝彦,芜湖市中医医院肿瘤科主治医师
讲师:姚姝彦,芜湖市中医医院肿瘤科主治医师
随访诊室里,老郑拿着两次化验单对比着问:“医生,上次 CA199 还在正常范围,这次就到 45U/ml 了,这指标动态变高,不会是得了胰腺癌吧?要是真得了,这病还有不同类型吗?” 临床上,很多患者在怀疑或确诊胰腺癌后,都会好奇 “胰腺癌是不是只有一种”—— 既想知道自己患的是哪种类型,也担心不同类型的治疗和预后有差异。其实,胰腺癌的病理类型复杂多样,不同类型的发病机制、治疗方案和生存时间差异很大,明确病理类型是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关键,目前临床主要将其分为三大类:导管腺癌、非导管上皮来源癌和混合性癌,每类下还有具体亚型。
最常见的类型是胰腺导管腺癌,占所有胰腺癌的 80%-90%,也是大家常说的 “典型胰腺癌”。这类癌症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细胞,多发生在胰腺头部(约占 60%-70%),早期症状不明显,进展速度快,容易侵犯周围血管和神经,导致腹痛、黄疸等症状。胰腺导管腺癌的病理特征比较典型,显微镜下可见癌细胞形成不规则的导管结构,伴有纤维组织增生,恶性程度较高,对化疗、放疗的敏感性相对较低,早期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,但术后复发率较高。比如有位 65 岁的患者,因黄疸就医,病理检查确诊为胰腺导管腺癌(中分化),肿瘤位于胰头部,未侵犯血管,及时手术切除后,配合术后化疗,目前已健康生存 2 年。
第二类是非导管上皮来源癌,这类相对少见,约占胰腺癌的 10%-15%,但类型多样,主要包括腺泡细胞癌、神经内分泌癌、黏液性囊腺癌等。其中,胰腺腺泡细胞癌起源于胰腺腺泡细胞,多发生在胰腺体尾部,患者常出现腹痛、体重下降等症状,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脂肪泻(因胰腺外分泌功能受损),这类癌症的恶性程度低于导管腺癌,对化疗的敏感性较高,早期手术切除后预后相对较好。而胰腺神经内分泌癌(PNET)起源于胰腺神经内分泌细胞,根据是否分泌激素可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 —— 功能性 PNET 会分泌胰岛素、胃泌素等激素,导致低血糖、顽固性溃疡等症状;非功能性 PNET 早期无症状,进展缓慢,预后远好于导管腺癌,部分患者通过手术可长期生存。比如有位 40 岁的胰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,属于非功能性,肿瘤直径 2 厘米,手术切除后未进行辅助治疗,随访 5 年无复发。
第三类是混合性癌,指肿瘤中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癌细胞,比如导管 - 腺泡混合癌、导管 - 神经内分泌混合癌等,这类癌症非常罕见,约占胰腺癌的 1%-2%,诊断难度较大,需要通过详细的病理检查(如免疫组化)才能明确。混合性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取决于主要癌细胞类型,若以导管腺癌成分为主,预后较差;若以神经内分泌癌或腺泡细胞癌成分为主,预后相对较好。由于病例较少,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,医生通常会根据主要病理成分和患者情况制定综合治疗方案。
除了上述三大类,还有一些更罕见的病理类型,如浆液性囊腺瘤癌变、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(IPMN)癌变等。其中,IPMN 是一种潜在恶性肿瘤,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,表现为胰腺内的囊性病变,根据病变位置和形态可分为主胰管型、分支胰管型和混合型 —— 主胰管型 IPMN 的癌变风险较高,一旦确诊建议尽早手术;分支胰管型 IPMN 若肿瘤较小、无明显症状,可定期随访观察,若出现肿瘤增大、症状加重再考虑手术。比如有位 55 岁的患者,体检发现胰腺分支胰管型 IPMN,直径 1.5 厘米,无不适症状,每 6 个月复查一次增强 CT,随访 3 年肿瘤无明显变化,仍在继续观察中。
不同病理类型的胰腺癌,诊断方式也存在差异。对于胰腺导管腺癌,常用的诊断手段包括增强 CT、超声内镜穿刺活检(获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),结合 CA199 等肿瘤标志物;而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,除了影像和病理检查,还需检测肿瘤标志物(如嗜铬粒蛋白 A、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),部分患者需进行激素水平检测;对于囊性肿瘤(如 IPMN),则需通过增强磁共振、超声内镜等检查明确囊肿形态、胰管关系,必要时进行囊液细胞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,辅助判断良恶性。
明确病理类型对胰腺癌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。比如胰腺导管腺癌若无法手术,首选化疗方案为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紫杉醇;而胰腺腺泡细胞癌可能更适合以氟尿嘧啶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;胰腺神经内分泌癌则可根据情况选择手术、化疗、靶向治疗(如依维莫司、舒尼替尼)或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(PRRT)。若未明确病理类型盲目治疗,可能导致治疗无效,延误病情。比如有位患者最初被误诊为胰腺导管腺癌,采用吉西他滨化疗无效,后来通过重新病理检查确诊为胰腺神经内分泌癌,更换为依维莫司靶向治疗后,肿瘤得到有效控制。
最后想提醒的是,病理类型的明确需要依赖高质量的病理标本和专业的病理医生解读。患者若怀疑或确诊胰腺癌,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病理检查(如穿刺活检、手术标本检查),必要时可请多家医院病理科会诊,确保病理诊断准确。只有明确了病理类型,才能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,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。
总的来说,胰腺癌的病理类型多样,不同类型的临床特征、治疗方案和预后差异显著,明确病理类型是精准治疗的前提。患者需重视病理检查,了解自身疾病类型,积极配合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计划,才能更好地应对疾病。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