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常觉得没力气,肠癌患者该怎么补?
文章摘要
在肿瘤科诊室,我常听到肠癌患者说:“医生,我总觉得浑身没劲儿
讲师:许靖,六安市中医院肿瘤内科主治医师
在肿瘤科诊室,我常听到肠癌患者说:“医生,我总觉得浑身没劲儿,走路都嫌累,吃饭也没胃口,这到底是咋回事啊?能不能补一补?” 其实,“没力气” 是肠癌患者治疗和康复期间特别常见的情况,不是 “娇气”,也不是 “没恢复好” 那么简单。今天就用大家能听懂的话,聊聊没力气的原因,再说说到底该怎么 “补”,帮大家把力气慢慢找回来。
一、先搞懂:为啥肠癌患者总觉得没力气?
很多患者以为 “没力气” 就是 “缺营养”,其实背后原因挺多,可能是一种原因导致的,也可能是好几种原因凑到一起了。咱们先把这些 “力气小偷” 找出来:
1. 营养不够:身体 “没燃料”,自然没力气
肠癌本身会 “消耗” 身体里的营养,再加上治疗(手术、化疗、放疗)可能影响吃饭和吸收,身体就像没加够油的汽车,跑不动很正常:
• 吃不下饭:化疗会让人恶心、呕吐,放疗可能影响口腔和食道,吃一口饭都觉得不舒服;有些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没恢复,吃多了腹胀,干脆就少吃,时间长了蛋白质、热量、维生素这些 “必需营养” 就不够了。
• 吸收不好:肠道是吸收营养的 “主要器官”,如果做了肠道切除手术,或者化疗导致肠道黏膜受损,就算吃了有营养的东西,身体也没法好好吸收,比如蛋白质没吸收,肌肉就会变松,力气自然跟不上。
• 丢了营养:有些患者治疗期间会腹泻、便血,不仅会流失水分,还会丢蛋白质、电解质(比如钾、钠),这些东西少了,就会觉得手脚发软、没精神。
2. 治疗影响:身体 “在战斗”,暂时没精力
手术、化疗、放疗这些治疗,虽然是在 “打肿瘤”,但也会让身体暂时 “受伤”,需要集中精力恢复,自然没多余力气:
• 手术消耗:不管是小手术还是大手术,对身体都是一次 “考验”,术后身体要修复伤口、恢复器官功能,这时候大部分能量都用在 “修复” 上,人就会觉得累,需要多休息。
• 化疗的 “副作用”:很多化疗药会影响骨髓功能,导致白细胞、红细胞、血小板减少。红细胞少了,携带氧气的能力就下降,身体器官 “缺氧”,就会觉得没力气、头晕(这叫 “贫血”);白细胞少了,免疫力下降,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容易累。
• 放疗的 “影响”:放疗会对局部组织产生刺激,比如盆腔放疗可能影响肠道和膀胱,让人出现疲劳、乏力,一般放疗结束后会慢慢缓解。
3. 其他原因:情绪、睡眠也会 “偷走” 力气
除了身体上的问题,情绪和睡眠不好,也会让人觉得没力气:
• 心里压力大:得了癌症后,很多人会担心治疗效果、害怕复发,白天想得多,晚上睡不好,长期下来精神紧绷,身体也会跟着累,就算没干活也觉得疲惫。
• 睡眠质量差:有些患者因为疼痛、腹胀、焦虑,晚上老醒,或者干脆睡不着,睡眠不够,身体没法 “充电”,白天自然没力气。
二、怎么补?从 “吃、歇、动、调” 四个方面入手,不盲目
知道了没力气的原因,就不用瞎补了。咱们从 “吃(补营养)、歇(补睡眠)、动(补活力)、调(补情绪)” 四个方面来,每一步都简单好操作,适合患者日常做。
第一部分:吃对了,才能给身体 “加燃料”
“补营养” 不是让大家吃人参、燕窝这些贵的东西,而是把日常三餐吃好,保证身体需要的 “基础营养”。记住一个原则:好消化、够能量、不刺激。
1. 先保证 “能量”:每天吃够 “主食”,别让身体 “饿肚子”
能量就像手机的电量,没电量啥也干不了。主食是提供能量的主要来源,比如米饭、面条、馒头,但要选 “好消化” 的:
• 术后或化疗期(消化弱的时候):可以吃软烂的主食,比如小米粥、大米粥、软面条、馒头泡汤、土豆泥、南瓜泥。这些食物不用肠道 “费力气” 消化,很快能转化成能量。比如早上喝一碗小米粥,加一个蒸蛋,既能补能量,又不占肚子。
• 康复期(消化好一些后):可以加一些 “杂粮”,比如燕麦、藜麦、玉米、红薯,但要慢慢加。比如原来吃白米饭,现在可以掺 1/3 的燕麦一起煮,既能补能量,又能促进肠道蠕动(但如果吃了杂粮腹胀,就先停一停,等肠道适应了再试)。
2. 补 “蛋白质”:让肌肉有力量,不松垮
蛋白质是 “修复身体” 和 “长肌肉” 的关键,肌肉多了,力气自然就有了。选 “好吸收、不刺激” 的蛋白质:
• 首选:鸡蛋、牛奶、酸奶:鸡蛋是 “全营养” 食物,蒸蛋、煮蛋最好消化,每天吃 1-2 个(如果胆固醇不高,不用刻意少吃蛋黄);如果喝牛奶拉肚子(比如乳糖不耐受),就换无乳糖牛奶或原味酸奶(选没加糖的,避免刺激肠道)。
• 其次:鱼肉、鸡肉、瘦肉:鱼肉选刺少的,比如鲈鱼、鳕鱼,清蒸或煮汤,肉质嫩,好吸收;鸡肉选去皮的鸡胸肉,剁碎做丸子或煮成汤;瘦肉选猪里脊,切小块炖烂,比如冬瓜丸子汤、清炖瘦肉汤,既能补蛋白质,又能补水。
• 素食患者:豆腐、豆浆、豆制品:豆腐、嫩豆腐、豆浆(无糖)都是优质植物蛋白,比如豆腐鸡蛋汤、豆浆配馒头,容易消化,适合不爱吃肉的患者。
3. 别忘 “维生素和矿物质”:帮身体 “正常工作”
维生素和矿物质虽然需要的不多,但少了会影响身体功能,比如缺维生素 B 会觉得没精神,缺钾会手脚发软。不用特意吃补剂(除非医生让吃),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就行:
• 蔬菜:选软的、煮透的:比如冬瓜、南瓜、胡萝卜、西兰花(焯水后煮软)、菠菜(煮烂),这些蔬菜纤维软,不刺激肠道。可以做成蔬菜粥(比如胡萝卜小米粥)、蔬菜汤(比如冬瓜汤),或者炒软了吃(少油少盐)。
• 水果:选熟的、软的:比如香蕉(补钾,缓解乏力)、苹果(蒸熟吃,不刺激肠道)、木瓜(助消化)、葡萄(去皮吃)。如果吃了生水果觉得腹胀,就把水果蒸熟或煮成水果茶(比如苹果煮水),一样能补维生素。
4. 喝水也重要:别让身体 “缺水”
很多患者觉得 “没力气” 是缺水导致的,因为腹泻、出汗多,水分没及时补,身体就会 “发沉”。每天喝够水,比如 1500-2000 毫升(大概 3-4 瓶矿泉水),但要注意:
• 别一次喝太多,分多次喝,比如每次喝 100-200 毫升,每隔 1-2 小时喝一次;
• 如果觉得白开水没味道,可以泡点淡茶水(比如红茶、熟普洱,不喝浓茶)、柠檬水(少放柠檬,避免刺激),或者喝清淡的汤(比如蔬菜汤、鸡汤,去油)。
5. 吃饭小技巧:让你 “轻松吃够营养”
有些患者吃不下太多东西,可以试试这些小技巧,不用勉强,也能补够营养:
• 少吃多餐:不用非要吃三顿正餐,改成每天 5-6 顿,比如上午 10 点加一杯酸奶,下午 3 点加一小块蒸红薯,晚上 8 点加一碗小米粥,这样每次吃的少,不腹胀,还能保证全天营养。
• 先吃 “营养密度高” 的食物:比如吃饭时先吃鸡蛋、鱼肉,再吃主食,最后吃蔬菜。因为蛋白质和主食能快速补能量,先吃这些,就算后面吃不下蔬菜,也保证了主要营养。
• 做饭 “清淡点”:少放油、少放盐、少放辣椒,避免刺激肠道。比如肉类清蒸或煮汤,蔬菜煮软或清炒,这样吃起来舒服,也容易消化。
第二部分:歇对了,让身体 “充好电”
“没力气” 的时候,休息不是 “偷懒”,而是让身体 “修复” 的关键。但休息也不是 “躺一天不动”,要讲究方法:
1. 保证 “睡眠质量”:晚上睡好,白天才有力气
很多患者晚上睡不好,白天更累,形成 “恶性循环”。可以试试这些方法改善睡眠:
• 固定作息:每天晚上 10 点左右准备睡觉,早上 7 点左右起床,就算周末也别熬夜,让身体形成 “生物钟”。
• 睡前 “别折腾”:睡前 1 小时别玩手机、别看电视(屏幕光会刺激大脑,让人睡不着);可以喝一杯温牛奶、泡个脚(水温 40℃左右,泡 10-15 分钟),或者听点轻柔的音乐,让身体放松。
• 处理 “影响睡眠的问题”:如果因为疼痛睡不着,及时跟医生说,调整止痛药;如果因为腹胀睡不着,晚上别吃太多,睡前可以顺时针揉肚子(轻轻揉,帮助排气);如果因为焦虑睡不着,跟家人聊聊天,或者找心理医生聊聊,别把事憋在心里。
2. 白天 “适当歇一歇”:别硬撑,累了就休息
有些患者觉得 “我得赶紧恢复,不能老躺着”,于是硬撑着干活、散步,结果更累。其实白天可以 “分段休息”:
• 比如早上起来活动 1 小时(比如散步),然后歇 20-30 分钟;中午吃完午饭,睡半小时到 1 小时(别睡太久,不然晚上睡不着);下午再活动一会儿,累了再歇一歇。
• 休息的时候不用非要躺着,坐在沙发上看看书、听听歌,让身体和大脑都放松,也是休息。
第三部分:动对了,帮身体 “找回活力”
很多患者觉得 “没力气就该躺着”,其实适当运动反而能帮身体 “找回力气”。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,让身体更有精神,还能改善食欲和睡眠。但要注意 “循序渐进,不勉强”:
1. 选 “温和的运动”:别做剧烈运动
适合肠癌患者的运动,比如散步、太极拳、八段锦、慢走,这些运动不费力气,对身体负担小:
• 术后早期(刚出院的时候):可以在室内慢慢走,比如绕着客厅走 5-10 分钟,每天走 2-3 次,根据身体情况慢慢增加时间。
• 康复期(身体好一些后):可以到户外散步,比如每天走 20-30 分钟,速度别太快,以 “不喘气、不觉得累” 为标准。如果觉得累,就停下来歇一歇,别硬撑。
2. 运动 “有规律”:每天固定时间动一动
不用每天运动很久,关键是 “坚持”。比如每天早上吃完早饭,休息半小时后,去小区散步 20 分钟;或者每天晚上吃完晚饭,跟家人一起慢走 15 分钟。规律运动能让身体慢慢适应,力气也会一点点回来。
3. 避开 “不适合运动的情况”:别让运动 “帮倒忙”
如果出现这些情况,就先别运动,等身体好转了再试:
• 化疗后白细胞很低(比如低于 3.0×10⁹/L),容易感染,别去人多的地方运动;
• 腹泻、便血严重的时候,肠道比较脆弱,运动可能加重不适;
• 刚做完手术,还没拆线,或者有腹痛、腹胀等不舒服的症状,先遵医嘱休息。
第四部分:调对了,让情绪 “不拖后腿”
情绪不好会 “消耗” 力气,比如焦虑、担心的时候,就算没干活也觉得累。所以调整好情绪,也是 “补力气” 的重要一步:
1. “别想太多”:把注意力放在 “当下”
很多患者会担心 “治疗会不会没用”“以后会不会复发”,这些想法越想越焦虑,越焦虑越没力气。可以试着把注意力放在 “当下”,比如今天吃了一碗粥、走了 10 分钟路,这些都是 “进步”,慢慢积累,就会有信心。
2. 找 “人聊一聊”:别把情绪憋在心里
可以跟家人、朋友说说自己的感受,比如 “我今天觉得特别累,不想动”,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能帮你缓解压力;也可以加入患者群,跟其他肠癌患者聊聊,大家有相同的经历,能互相鼓励,你会发现 “不是只有我这样”,心里会轻松很多。
3. 做 “喜欢的小事”:让自己 “开心一点”
比如听听歌、看看喜剧、养养花、画画,这些小事能让你转移注意力,心情变好。情绪好了,身体也会跟着舒服,力气自然会慢慢回来。
三、重要提醒:这些情况别 “自己补”,要及时找医生
如果出现以下情况,别自己琢磨 “怎么补”,一定要及时去看医生,因为可能是身体出现了其他问题,需要专业处理:
1. 没力气越来越严重,比如原来能走 20 分钟,现在走 5 分钟就喘不过气;
2. 同时出现头晕、心慌、脸色苍白,可能是贫血加重,需要检查血常规;
3. 吃不下饭,连喝水都吐,或者腹泻不止,可能是肠道功能出了问题,需要及时处理;
4. 伴随发热、疼痛,可能是感染或肿瘤有变化,别耽误。
四、总结:补力气不是 “一蹴而就”,慢慢来更重要
最后想跟大家说:肠癌患者觉得没力气,是很正常的情况,不用着急,也不用自责。补力气就像 “养小苗”,需要慢慢浇水、施肥,不可能一下子就长高。
每天吃好一顿饭、睡好一次觉、走几分钟路,这些看似小的事情,慢慢积累起来,身体就会一点点恢复,力气也会慢慢找回来。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有任何疑问,随时找医生或营养师,他们会帮你制定适合自己的 “补力气计划”。
希望每一位肠癌患者都能慢慢找回力气,精神饱满地迎接每一天!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
(注:文档部分内容可能由 AI 生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