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健康,关注健康养生网 - 您身边的健康顾问

首页 国内健康 一文读懂头颈部癌:这些常识你该知道

一文读懂头颈部癌:这些常识你该知道

2025-09-24 15:54:59
阅读量:1842
健康养生网

文章摘要

讲师:张正祥,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  

 

讲师:张正祥,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  

“医生,我最近总觉得喉咙有异物感,说话声音也变哑了,不会是得了什么不好的病吧?” 在耳鼻喉科门诊,类似的咨询并不少见。提到癌症,很多人会先想到肺癌、胃癌,却忽略了头颈部这个 “藏着多种癌症” 的部位。头颈部癌虽然不如某些癌症 “知名度高”,但在我国发病率并不低,且早期症状容易与常见的咽炎、鼻炎混淆,导致不少患者确诊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。今天就用通俗的语言,带大家了解头颈部癌的基础常识,帮你更早识别身体发出的 “预警信号”。

头颈部癌:不是 “一种癌”,而是 “一组癌”

很多人听到 “头颈部癌”,会以为是发生在头部或颈部的某一种癌症,其实它是一个 “大家族”,包含了发生在头颈部多个部位的恶性肿瘤。具体来说,从鼻腔、鼻窦开始,到咽喉(包括鼻咽、口咽、喉咽)、口腔(包括舌头、牙龈、颊黏膜),再到唾液腺、甲状腺等部位,只要是位于头颈部区域(除了脑部、眼睛等特殊部位)的恶性肿瘤,都可以归为头颈部癌的范畴。

在我国,头颈部癌中比较常见的类型有鼻咽癌、喉癌、口腔癌和唾液腺癌。这些癌症虽然发病部位不同,但因为都集中在头颈部,且早期症状有相似之处,所以常被归为一类进行研究和科普。比如鼻咽癌常发生在鼻咽部(鼻腔后方与咽喉上方的交界处),喉癌多发生在喉腔(说话、呼吸的通道),口腔癌则常见于舌头边缘、牙龈等口腔黏膜部位,唾液腺癌则与唾液腺(如腮腺、颌下腺)相关。不同类型的头颈部癌,在发病率、好发人群和早期表现上会有差异,但整体都需要早发现、早干预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头颈部癌的发病部位特殊,不仅关乎生命健康,还可能影响说话、吞咽、呼吸等重要功能,因此了解它的基础常识,对预防和早期发现都有重要意义。

哪些人更容易 “招惹” 头颈部癌?

头颈部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,虽然具体病因还不完全明确,但通过长期研究,医生发现以下几类人群属于高发人群,需要特别留意:

首先是长期吸烟、饮酒的人。烟草中的尼古丁、焦油等有害物质,会长期刺激口腔、咽喉黏膜,增加细胞癌变的风险;酒精则会进一步加重黏膜损伤,加速有害物质的吸收,两者 “搭配” 会让风险成倍增加。有数据显示,吸烟和饮酒的人患口腔癌、喉癌的风险,比不吸烟不饮酒的人高出 5-10 倍,且吸烟饮酒的年限越长、量越大,风险越高。

其次是感染某些病毒的人。比如人乳头瘤病毒(HPV,尤其是高危型如 HPV16 型)感染,与口咽癌的发生密切相关,近年来这类由 HPV 感染引起的头颈部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,且患者年龄更年轻;另外,EB 病毒感染则与鼻咽癌的发生关系密切,我国南方地区是鼻咽癌高发区,也与当地 EB 病毒感染率较高有关。

还有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风险,比如长期咀嚼槟榔(槟榔中的槟榔碱会刺激口腔黏膜,导致黏膜纤维化,进而发展为癌症)、口腔卫生不佳(长期牙龈炎、牙周炎等慢性炎症刺激)、长期暴露在紫外线或有害物质环境中(如长期从事户外工作不防晒,或接触粉尘、化学物质)等。此外,头颈部癌也有一定的遗传倾向,如果家族中有头颈部癌患者,其他家庭成员的风险也会相对较高。

身体出现这些信号,别当成 “小毛病”

头颈部癌的早期症状往往比较隐蔽,且容易与感冒、咽炎、鼻炎等常见疾病混淆,导致很多人延误就医。其实只要细心观察,身体还是会发出一些 “预警信号”,如果出现以下症状且持续不缓解,建议及时就医检查:

比如持续的咽喉异物感、声音嘶哑。如果喉咙里总觉得有东西卡着,咽不下去也吐不出来,且这种感觉持续超过 2 周,尤其是同时伴有声音嘶哑(说话费力、声音变粗或变哑),就别简单当成 “咽炎”,可能是喉癌或口咽癌的早期信号;还有鼻塞、鼻涕带血,如果鼻塞长期单侧出现,且鼻涕中反复带血(不是大量出血,而是鼻涕中夹杂血丝),尤其是早上起床后明显,要警惕鼻咽癌的可能,别误以为是 “鼻炎” 或 “上火”。

口腔部位如果出现长期不愈合的溃疡(超过 2 周仍未好转)、肿块或白斑,也要特别注意。比如口腔内出现质地较硬的肿块,触碰时不疼但逐渐增大,或舌头、牙龈上出现白色斑块(不能擦去),这些可能是口腔癌的早期表现,别当成 “普通口腔溃疡” 自行用药;另外,唾液腺部位如果出现肿块(如耳前、颌下出现无痛性肿块,逐渐增大),或吞咽、咀嚼时出现疼痛,可能与唾液腺癌有关。

还有一些伴随症状也不能忽视,比如不明原因的头痛、耳鸣、听力下降(可能与鼻咽癌压迫神经有关),或颈部出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(脖子上摸到黄豆或蚕豆大小的肿块,质地硬、活动度差,且逐渐增大)。这些症状单独出现时可能不显眼,但如果多种症状同时出现,或持续时间较长,一定要及时到耳鼻喉科、口腔科等专科就诊,通过喉镜、鼻咽镜、CT 等检查明确诊断,早发现早治疗,才能提高治愈率和生活质量。

其实头颈部癌并不可怕,只要了解它的基础常识,做好预防(如戒烟限酒、接种 HPV 疫苗、保持口腔卫生等),并留意身体发出的信号,就能大大降低患病风险和延误治疗的可能。希望这篇科普能帮大家对头部癌有更清晰的认识,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。
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

 

分享本文:
的头像

作者:

资深健康领域编辑,拥有10年健康资讯撰写经验,专注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。

查看更多文章

网友评论

订阅健康资讯

定期获取最新健康资讯、专家建议和实用健康技巧

我们尊重您的隐私,不会向第三方分享您的信息

获取最新健康资讯

订阅我们的健康通讯,获取专业的健康建议和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