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移性胃癌有哪些治法?
文章摘要
讲师:田丰,安庆一一六医院肿瘤科主治医师
讲师:田丰,安庆一一六医院肿瘤科主治医师
病房里,刚确诊转移性胃癌的王先生拿着病历本反复翻看,语气带着焦虑:“医生说已经转移到肝脏了,还有办法治吗?能选的治疗方法多不多?” 其实,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,转移性胃癌的治疗早已不是 “无计可施”,而是形成了涵盖全身治疗、局部治疗、支持治疗等多个维度的综合治疗体系。这些治疗方法各有侧重,能根据患者的病情、身体状况等灵活组合,帮助控制肿瘤进展、缓解症状、提高生活质量,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说说转移性胃癌常见的治疗方法。
全身治疗:控制肿瘤扩散的 “核心手段”
全身治疗是转移性胃癌治疗的核心,通过药物作用于全身各处的肿瘤细胞,既能控制原发灶,也能抑制转移灶的生长和扩散,是大多数转移性胃癌患者的基础治疗方式。目前常用的全身治疗方法包括化疗、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,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场景和特点。
化疗通过使用细胞毒性药物杀灭快速增殖的肿瘤细胞,是转移性胃癌最常用的全身治疗手段之一。常用的化疗药物有多种,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、肿瘤病理类型等,选择单药化疗或联合化疗方案 —— 联合化疗通常比单药化疗效果更好,能更有效地控制肿瘤进展,但相应的副作用也可能更明显,需要医生在疗效和耐受性之间做好平衡。靶向治疗则是针对肿瘤细胞特有的分子靶点进行治疗,药物能精准作用于肿瘤细胞,对正常细胞的损伤相对较小,比如针对 HER2 阳性患者的抗 HER2 靶向药物,就能通过阻断 HER2 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生长,适合有特定分子靶点的患者。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,对于微卫星不稳定型(MSI-H)或错配修复缺陷型(dMMR)的转移性胃癌患者,免疫治疗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,且副作用相对温和,能帮助患者实现较长时间的病情稳定。
局部治疗:针对特定转移灶的 “精准打击”
虽然转移性胃癌以全身治疗为主,但对于某些特定情况的转移灶,局部治疗能起到 “精准打击” 的作用,帮助缩小病灶、缓解症状,甚至为后续治疗创造更好的条件。局部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转移性胃癌患者,需要医生根据转移灶的部位、数量、大小以及患者的整体情况综合判断。
常用的局部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、消融治疗、放疗等。手术切除主要适用于转移灶局限且数量较少的情况,比如仅存在单个肝脏或肺部转移灶,且患者身体状况能耐受手术,此时通过手术切除转移灶,再结合全身治疗,能有效控制病情,部分患者甚至能获得较长时间的无进展生存期。消融治疗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直接破坏转移灶,比如射频消融、微波消融等,适合无法手术切除但体积较小的转移灶(如直径小于 3 厘米的肝脏转移灶),治疗创伤小、恢复快,能有效控制局部病灶进展。放疗则主要用于缓解转移灶引起的症状,比如骨转移导致的剧烈疼痛、脑转移引起的头痛等,通过放射线照射转移灶,能缩小病灶、减轻压迫,快速缓解患者的痛苦,提高生活质量。此外,对于腹膜转移引起的大量腹水,还可以通过腹腔穿刺引流、腹腔灌注化疗等局部治疗方法,减少腹水生成、缓解腹胀症状。
支持治疗与姑息治疗:改善生活质量的 “重要保障”
在转移性胃癌的治疗过程中,支持治疗与姑息治疗同样重要,它们虽然不直接杀灭肿瘤细胞,但能帮助患者缓解治疗相关副作用、改善身体状况、减轻肿瘤引起的痛苦,为患者更好地耐受抗肿瘤治疗、延长生存期提供保障,是转移性胃癌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。
支持治疗主要包括营养支持、对症处理治疗相关副作用等。转移性胃癌患者常因肿瘤消耗、食欲减退等出现营养不良,此时需要通过营养评估,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,比如通过口服营养补充剂、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等方式,补充身体所需的蛋白质、维生素等营养物质,增强患者的体力和免疫力,帮助患者更好地耐受治疗。同时,针对化疗、靶向治疗等可能引起的副作用(如恶心呕吐、腹泻、骨髓抑制、皮疹等),医生会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,比如使用止吐药缓解恶心呕吐,使用升白细胞药物改善骨髓抑制,最大限度减少副作用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。
姑息治疗则更侧重于缓解肿瘤本身引起的症状,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,让患者在病情进展过程中尽可能保持舒适和尊严。比如,对于肿瘤引起的剧烈疼痛,医生会根据疼痛程度制定阶梯式镇痛方案,使用合适的镇痛药物帮助患者缓解疼痛;对于胃癌出血引起的贫血,会通过输血、止血治疗等方式改善症状;对于肿瘤压迫引起的消化道梗阻,会通过放置支架、胃肠减压等方法缓解梗阻症状,让患者能正常进食。姑息治疗贯穿转移性胃癌治疗的全过程,并非仅在疾病晚期使用,它能帮助患者在治疗的各个阶段都保持较好的身体状态和生活质量。
多学科协作诊疗:制定个体化方案的 “最佳模式”
由于转移性胃癌的病情复杂,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,因此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成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最佳选择。这种模式会召集肿瘤科、外科、影像科、病理科、营养科等多个科室的医生,共同讨论患者的病情,结合肿瘤的分子特征、转移情况、患者身体状况等,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案。
比如,对于一位 HER2 阳性、存在单个肝脏转移灶的转移性胃癌患者,多学科团队会共同评估:患者是否适合先进行抗 HER2 靶向联合化疗,待转移灶缩小后再进行手术切除;手术切除后是否需要继续进行辅助治疗;治疗过程中如何通过营养支持和副作用管理帮助患者耐受治疗。通过多学科医生的共同探讨,能避免单一学科视角的局限性,充分发挥各种治疗方法的优势,实现 “1+1>2” 的治疗效果。同时,在治疗过程中,多学科团队还会根据患者的治疗响应和病情变化,及时调整治疗方案,确保治疗始终贴合患者的实际情况,为患者提供最精准、最有效的诊疗服务。
总之,转移性胃癌的治疗方法多样,涵盖全身治疗、局部治疗、支持治疗等多个维度,且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能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方案。患者无需因 “转移” 而灰心,只需积极配合医生完成相关检查,让专业团队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,就能在控制病情、改善生活质量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。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