间皮瘤有哪些治疗方法?
文章摘要
讲师:姚梦醒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
讲师:姚梦醒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
一、手术治疗:早期患者的 “根治性” 选择,切除肿瘤减负荷
提到癌症治疗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 “能不能做手术”,对于间皮瘤来说,手术确实是早期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,主要目的是切除肿瘤、减少肿瘤负荷,为后续治疗打下基础,不过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手术。
手术治疗主要分为 “根治性手术” 和 “姑息性手术” 两类。根治性手术适合早期、肿瘤局限的患者,常用术式是 “胸膜剥脱术” 或 “胸膜肺切除术”:胸膜剥脱术是切除胸膜上的肿瘤组织,保留肺脏,创伤相对较小,术后恢复较快,适合肿瘤未侵犯肺脏的患者;胸膜肺切除术则需要切除病变胸膜和受累的肺叶,甚至部分胸壁,创伤较大,适合肿瘤侵犯肺脏的患者。比如一位早期上皮样型间皮瘤患者,肿瘤仅局限于右侧胸膜,未侵犯肺脏,通过胸膜剥脱术完整切除肿瘤,术后配合辅助治疗,随访 3 年无复发。
姑息性手术则适合中晚期、无法根治的患者,目的是缓解症状,比如 “胸腔穿刺引流术” 或 “胸膜固定术”,用于处理大量胸腔积液,减轻胸闷、气短等症状。比如一位晚期患者因胸腔积液导致严重呼吸困难,通过胸膜固定术减少积液产生,症状明显缓解,生活质量得到改善。
二、化疗:中晚期患者的 “基础治疗”,控制肿瘤进展
对于无法手术的中晚期间皮瘤患者,化疗是基础治疗手段,通过药物杀灭全身范围内的肿瘤细胞,控制肿瘤进展、延长生存期,部分患者也会在术前或术后用化疗辅助治疗,提升整体疗效。
间皮瘤常用的化疗方案是 “培美曲塞联合顺铂”,这是目前国际公认的一线方案:培美曲塞是一种多靶点抗叶酸代谢药物,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;顺铂是一种铂类化疗药,能破坏肿瘤细胞 DNA,两者联合使用,有效率约 30%-40%,中位生存期可达 12-14 个月。比如一位局部进展期间皮瘤患者,接受该方案化疗 6 个周期后,肿瘤缩小 30%,病情稳定了 18 个月。
若患者无法耐受顺铂的副作用(如肾毒性、恶心呕吐),可将顺铂替换为 “卡铂”,卡铂副作用更温和,适合老年患者或有基础肾病的患者;对于一线化疗耐药的患者,二线化疗可选择 “吉西他滨”“多西他赛” 等药物,虽有效率略低,但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进展。需要注意的是,化疗会有副作用(如白细胞降低、脱发、乏力),医生会提前使用药物预防或缓解,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治疗。
三、免疫治疗:近年 “热门疗法”,延长患者生存期
免疫治疗是近年来间皮瘤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,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,识别并杀灭肿瘤细胞,相比化疗,副作用更小,部分患者能获得长期获益,已成为中晚期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。
间皮瘤常用的免疫治疗药物是 “PD-1/PD-L1 抑制剂”,目前推荐 “双免疫联合治疗”(如伊匹木单抗联合纳武利尤单抗)或 “免疫治疗联合化疗”:双免疫联合治疗通过两种免疫药物协同作用,增强免疫应答,临床数据显示,部分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能达到 18-24 个月,甚至有 5%-10% 的患者能获得长期缓解;免疫联合化疗则适合肿瘤负荷高的患者,能快速控制肿瘤,同时延长免疫治疗的获益时间。比如一位晚期肉瘤样型间皮瘤患者,接受双免疫治疗后,病情稳定了 22 个月,生活质量良好。
免疫治疗的副作用主要是 “免疫相关不良反应”,如皮疹、腹泻、甲状腺功能异常,多数为轻度至中度,通过对症治疗可缓解,严重副作用发生率较低,患者耐受性普遍优于化疗。不过免疫治疗并非对所有患者有效,医生会通过检测肿瘤 PD-L1 表达水平、基因状态等,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该疗法。
四、放疗:“局部控制” 手段,缓解症状或辅助治疗
放疗在间皮瘤治疗中主要起 “局部控制” 作用,很少单独用于根治性治疗,更多是配合手术、化疗,或用于缓解局部症状,提升患者生活质量,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放疗的主要应用场景有三种:一是 “术前放疗”,用于缩小肿瘤体积,降低手术难度,提高肿瘤切除率,适合局部肿瘤较大、手术切除困难的患者;二是 “术后放疗”,用于杀灭手术残留的肿瘤细胞,降低局部复发风险,比如胸膜剥脱术后,对手术区域进行放疗,减少肿瘤复发;三是 “姑息性放疗”,用于缓解晚期患者的局部症状,如胸痛、胸壁侵犯引起的疼痛,通过放疗控制局部肿瘤,减轻疼痛,提升生活质量。比如一位晚期患者因肿瘤侵犯胸壁导致剧烈胸痛,放疗后疼痛明显缓解,无需依赖强效止痛药。
间皮瘤放疗的剂量和范围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、身体状况制定,由于胸膜病变范围广,放疗可能会对肺脏、心脏等周围器官造成损伤,医生会通过精准定位技术(如调强放疗),在保证疗效的同时,减少正常组织损伤。
五、靶向治疗:“精准打击”,适合特定突变患者
相比肺癌、乳腺癌,间皮瘤的靶向治疗药物相对较少,但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,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逐渐应用于临床,为部分患者提供了 “精准打击” 的治疗选择,尤其适合晚期或化疗耐药的患者。
目前间皮瘤常用的靶向药物主要针对 “MET 扩增”“BAP1 突变”“NF2 突变” 等靶点:比如针对 MET 扩增的患者,可使用 MET 抑制剂(如卡马替尼、特泊替尼),临床研究显示,这类药物能有效控制肿瘤进展,部分患者的病情稳定时间超过 6 个月;针对 BAP1 突变的患者,PARP 抑制剂(如奥拉帕利)可能有一定疗效,目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,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希望。
需要注意的是,靶向治疗需要先通过基因检测明确是否存在对应靶点,若没有靶点,使用靶向药物效果不佳。因此,晚期患者在考虑靶向治疗前,建议进行全面的基因检测,筛选可能的治疗靶点,避免盲目用药。
六、支持治疗与姑息治疗:改善生活质量,贯穿治疗全程
除了上述针对肿瘤的治疗,支持治疗与姑息治疗也非常重要,它们不直接杀灭肿瘤细胞,但能缓解治疗副作用、改善患者症状、提升生活质量,贯穿间皮瘤治疗的全程,尤其对晚期患者意义重大。
支持治疗主要包括 “对症处理副作用” 和 “营养支持”:比如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,可使用止吐药(如帕洛诺司琼);白细胞降低,可使用升白细胞药(如非格司亭);营养不良的患者,可通过肠内营养制剂(如安素)或静脉营养补充营养,增强身体抵抗力,帮助患者更好地耐受治疗。比如一位患者化疗后出现严重乏力、食欲差,通过营养支持和中药调理,体力逐渐恢复,顺利完成了后续治疗。
姑息治疗则针对晚期患者的症状管理,如疼痛控制(使用止痛药,从非甾体类药物逐渐过渡到阿片类药物)、呼吸困难缓解(吸氧、胸腔积液引流)、心理疏导(缓解焦虑、抑郁情绪)等,帮助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减轻痛苦,保持尊严。比如一位晚期患者通过规范的疼痛管理和心理疏导,即使病情进展,也能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,平静地度过最后时光。
七、总结:治疗方法需 “个体化选择”,综合治疗效果更佳
总的来说,间皮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、化疗、免疫治疗、放疗、靶向治疗、支持治疗等,不同方法有不同的适用场景,没有 “最好” 的方法,只有 “最适合” 的方案。
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结合患者的病理分型(如上皮带样型适合免疫 + 化疗)、病情分期(早期适合手术,晚期适合免疫 + 化疗)、身体状况(老年患者适合温和的化疗或免疫治疗)等因素,由多学科团队(胸外科、肿瘤科、放疗科等)共同制定。比如早期上皮样型患者,可选择 “手术 + 术后辅助化疗 / 免疫治疗”;晚期肉瘤样型患者,可选择 “双免疫治疗” 或 “化疗 + 免疫治疗”。
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,间皮瘤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,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升,即使是晚期患者,也不要放弃治疗,积极与医生沟通,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,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和生活质量。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