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健康,关注健康养生网 - 您身边的健康顾问

首页 国内健康 转移性胃癌患者治疗后如何规划后续生活?

转移性胃癌患者治疗后如何规划后续生活?

2025-10-11 14:40:59
阅读量:1256
健康养生网

文章摘要

讲师:王俊峰,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

讲师:王俊峰,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

“终于结束了最后一次化疗,看着医院熟悉的走廊,既开心又迷茫 —— 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?是像以前一样工作,还是在家好好休养?会不会不小心又让病情反复?” 当转移性胃癌患者完成阶段性治疗,从 “密集治疗模式” 切换到 “日常康复模式” 时,很容易陷入这样的困惑。治疗后的生活不是 “回到从前” 那么简单,需要结合身体恢复情况,在休息与活动、健康管理与生活期待之间找到新的平衡,让每一步都走得踏实、有方向。

先给身体 “一段缓冲期”,别急着 “恢复正常节奏”。治疗结束后,身体需要时间修复化疗、靶向治疗带来的损伤,比如胃肠道功能、免疫力的恢复都需要过程,此时若急于回归高强度的工作或生活,很容易导致体力透支,甚至影响病情稳定。建议治疗结束后的前 3 个月,以 “休养为主、轻度活动为辅”:每天保证 7-8 小时睡眠,避免熬夜;饮食上继续遵循 “温和易消化” 原则,逐步增加蛋白质和蔬菜的摄入(如从鱼肉粥过渡到清蒸鱼、炒时蔬),但不要突然大量进补;每天可进行 15-20 分钟的散步,或做简单的太极动作,帮助身体慢慢适应活动节奏。一位患者治疗结束后立刻回到工作岗位,结果不到一周就因乏力住院,后来调整为 “每天工作 2 小时、休息半天”,身体才逐渐适应。

制定 “个性化复查计划”,把健康管理 “融入日常”。治疗后的复查不是 “完成任务”,而是及时监测病情变化的关键,需要将其纳入生活规划,形成规律。通常治疗结束后的前 2 年,需每 3-4 个月复查一次(包括肿瘤标志物、增强 CT、血常规等);2-5 年每 6 个月复查一次;5 年后每年复查一次。除了按时复查,日常还要做好 “健康监测”:每天记录食欲、排便情况,每周测量 1-2 次体重,若出现体重骤降、持续腹胀、不明原因疼痛等异常,及时就医。可以准备一个 “健康手册”,记录每次复查结果和日常身体变化,方便医生更全面地评估病情。有位患者治疗后坚持记录健康手册,某次发现 CA19-9 轻微升高,结合手册中 “近期食欲下降” 的记录,医生及时调整了饮食和用药方案,避免了病情进展。

逐步 “回归兴趣与社交”,让生活重新 “有滋有味”。治疗期间为了集中精力对抗疾病,很多患者会暂时放下爱好和社交,治疗结束后,可慢慢将这些 “生活调味剂” 重新捡起来,帮助找回自我价值感。比如以前喜欢下棋的患者,可约棋友每周下一次棋(控制时间,避免劳累);喜欢旅行的患者,可先选择短途、轻松的行程(如周边古镇游),避免长途奔波;也可以加入病友互助群,和大家分享治疗后的生活,或一起参加公益活动(如癌症康复讲座)。这些活动不仅能丰富生活,还能让患者感受到 “除了疾病,还有很多值得追求的事”,减少对病情的过度焦虑。一位患者治疗后加入了书法班,每周和同学一起练字,他说:“沉浸在笔墨里,会忘记自己是病人,这种感觉特别好。”

灵活 “规划工作与家庭角色”,找到适合自己的 “平衡感”。治疗后是否回归工作、如何参与家庭事务,需要根据身体状态和个人意愿决定,没有 “标准答案”。若身体恢复较好,且工作强度适中(如办公室文职),可在医生评估后逐步回归,比如先从 “半天工作制” 开始,适应后再过渡到全天;若工作压力大、需要频繁加班,则可考虑调整岗位或暂时居家办公。在家庭中,不用因 “想弥补治疗期间的亏欠” 而包揽所有家务,可选择力所能及的事(如整理房间、辅导孩子作业),既能参与家庭生活,又不会过度劳累。一位患者治疗后主动承担 “每天做早餐” 的任务,既能陪伴家人,又不会让自己太累,家庭氛围也变得更温馨。

做好 “心理调适”,接受 “生活的不完美”。治疗后有些患者会陷入 “恐惧复发” 的焦虑中,总担心 “病情会不会突然反复”,甚至不敢正常生活(如拒绝出门、回避社交);也有些患者因身体留下的副作用(如手脚麻木、体重变化、皮肤色素沉着)而自卑,不愿参与曾经喜欢的活动(如跳舞、游泳)。其实,治疗后的心理调适和身体恢复同样重要,需要学会 “与疾病共存”:可以通过冥想、深呼吸练习缓解焦虑,比如每天睡前花 10 分钟坐在舒适的椅子上,闭上眼睛用鼻缓慢吸气 4 秒、屏息 2 秒、用嘴呼气 6 秒,重复多次让情绪慢慢平静;也可以加入癌症患者互助小组,和有相似经历的人交流感受,分享应对焦虑的小技巧,或和家人、心理医生聊聊对未来的担忧,通过专业指导调整心态(如认知行为疗法帮助纠正 “灾难化” 思维)。同时,接受身体的 “不完美”,比如化疗导致的手脚麻木可能需要 6-12 个月甚至更久恢复,不用因此否定自己,而是关注 “能做什么”(如用 38-40℃温水泡手泡脚 5 分钟缓解麻木,选择柔软的袜子减少刺激),在接纳中寻找生活的平衡点,比如无法长时间行走,就从每天在家慢走 5 分钟开始,逐步重建生活信心。

此外,还可以通过 “微小目标设定” 转移注意力,缓解心理压力:比如每周学会一道简单的清淡食谱(如蔬菜豆腐汤),既能关注饮食健康,又能在完成目标时获得成就感;或培养轻度兴趣爱好(如养多肉植物、写日记),让生活多一份期待。例如一位胃癌转移患者,治疗后因手脚麻木不愿出门,在心理医生建议下,每天通过日记记录 “当天的小美好”(如家人准备的热粥、窗外的阳光),同时尝试用适应性工具(如带防滑手柄的餐具)解决生活不便,逐渐走出自卑,甚至重新加入社区的手工小组。总之,转移性胃癌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规划,核心是 “循序渐进、量力而行”—— 给身体恢复的时间(如副作用恢复需数月至数年),做好健康管理(定期复查、规律作息),逐步回归喜欢的生活方式。不用急于 “回到从前的自己”,而是在治疗后的新起点上,找到适合当下的生活节奏(如原来每天工作 8 小时,可先从每天工作 2-3 小时开始),带着对未来的期待,慢慢走向更长久、更有质量的生活。
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

 

分享本文:
的头像

作者:

资深健康领域编辑,拥有10年健康资讯撰写经验,专注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。

查看更多文章

网友评论

订阅健康资讯

定期获取最新健康资讯、专家建议和实用健康技巧

我们尊重您的隐私,不会向第三方分享您的信息

获取最新健康资讯

订阅我们的健康通讯,获取专业的健康建议和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