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健康,关注健康养生网 - 您身边的健康顾问

首页 国内健康 胃癌转移后怎么运动才合适?

胃癌转移后怎么运动才合适?

2025-10-11 15:31:02
阅读量:1563
健康养生网

文章摘要

讲师:程刚,亳州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

讲师:程刚,亳州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

胃癌转移患者陈叔终于想通要运动,却又陷入新的纠结:每天该动多久?选散步还是太极?会不会不小心伤到自己?很多患者知道转移后能运动,却不清楚 怎么动才合适”—— 动得太少怕没效果,动得太多又怕累到身体,甚至诱发并发症。其实,胃癌转移后的运动没有 统一模板,关键是 量体裁衣,根据转移部位、治疗阶段和体力状态,制定 能坚持、不难受、有效果的方案,才能在安全的前提下,让运动真正成为身体恢复的助力。

运动前先做 安全评估,这是避免受伤的关键一步,不能凭感觉决定运动方式。首先要明确转移部位的风险:若存在骨转移(如腰椎、股骨转移),需避免弯腰、跳跃等可能增加骨折风险的动作,优先选择坐立或床上运动;若有腹膜转移、腹水,需控制运动强度,避免剧烈活动加重腹胀或腹水渗漏。其次要评估体力状态,可参考 ECOG 体力评分:0 分(日常活动不受限)可尝试轻度有氧运动;1 分(体力稍差,能做轻家务)适合低强度运动;2 分(日常活动需协助)以卧床或坐立肢体运动为主;3-4 分(卧床时间多或完全卧床)需在医护指导下做被动运动(如家人协助活动四肢)。最后要结合治疗阶段,化疗 / 放疗期间副作用明显时,运动以 不加重不适为前提;病情稳定期可适当提高运动强度。例如一位胃癌骨转移患者,ECOG 评分 1 分,医生评估后建议他每天坐立慢走 10 分钟,避免站立过久或弯腰动作,既保证了运动,又降低了骨折风险。

分体力制定 阶梯式运动方案,从 轻度适度逐步过渡,避免一开始就挑战身体极限。体力较弱(ECOG 2-3 分)或卧床患者,优先从 被动运动 + 轻度主动运动开始:每天 3-4 次,每次 5-10 分钟,包括家人协助的肢体拉伸(如屈伸手臂、活动脚踝)、床上翻身(每 2 小时 1 次,防止压疮)、自主抬腿(平躺时缓慢抬起下肢,再缓慢放下,重复 5-8 次)。这类运动无需太多体力,能有效防止肌肉萎缩和血栓形成,适合治疗后刚恢复或长期卧床的患者。比如一位胃癌肝转移患者,化疗后卧床一周,通过每天做床上抬腿和手臂拉伸,下床时未出现明显肌肉无力,恢复速度比上次化疗快了不少。

体力中等(ECOG 1 分)的患者,可过渡到 低强度有氧运动 + 柔韧性训练:有氧运动选择散步、慢走、室内踏步,每天 10-15 分钟,速度控制在每分钟 80-100 步,选择平坦路面,穿防滑鞋,可在家人陪同下进行,运动中若出现气短、乏力,可随时停下休息;柔韧性训练选太极(简化版)、八段锦(前 4 式)或温和的拉伸动作(如扩胸运动、腰部环绕),每天 1 次,每次 8-10 分钟,动作缓慢柔和,避免过度弯腰或扭转。例如一位胃癌肺转移患者,体力恢复后每天傍晚在小区散步 12 分钟,配合做 5 分钟太极云手,坚持 1 个月后,咳嗽、气短的症状有所缓解,睡眠质量也明显改善。

体力较好(ECOG 0 分)且病情稳定的患者,可适当 提升运动强度,但仍需避免高强度运动:有氧运动可将时间延长至 20-25 分钟,速度提升到每分钟 100-120 步,或尝试慢速骑自行车(固定自行车,避免户外骑行的安全风险);柔韧性训练可增加太极、八段锦的完整动作,配合简单的平衡训练(如单脚站立 10 秒,需家人在旁保护)。同时,每周可加入 1-2 次轻度抗阻训练,如用弹力带做手臂屈伸(弹力带阻力选择最轻款),每次 5-8 分钟,帮助维持肌肉力量。但需注意,即使体力好,也不能尝试跑步、爬山、球类运动等高强度项目,防止过度消耗或受伤。

运动过程中要牢记 3 个不原则,及时规避风险:一是 不勉强,运动强度以 运动后不疲劳、不影响次日活动为标准,可通过 说话测试辅助判断 —— 运动时能正常与人交谈,说明强度适宜;若说话需断断续续,提示强度过高。若运动后第二天仍觉得浑身无力、食欲下降,说明强度超出身体耐受,需减少运动时间(如从 20 分钟减至 10 分钟)或降低速度(如从快走改为慢走);二是 不突然,运动前必须热身(如慢走 3-5 分钟、活动腕关节、踝关节),尤其针对有骨转移风险的患者,热身时需避免过度扭转关节;运动后要放松(如深呼吸 10-15 次、慢走 2 分钟),让心率逐渐从运动状态恢复至静息水平(通常需 5-10 分钟),避免突然停止运动引发头晕;三是 不忽视不适,运动中若出现胸痛、头晕、心慌、剧烈腹痛等症状,需立即停止并原地休息,可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(需遵医嘱),若休息 5-10 分钟后症状未缓解,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就医检查。例如一位患者散步时突然出现轻微胸痛,立即停下靠在路边护栏休息,5 分钟后症状缓解,之后咨询医生,调整为更慢的速度(每分钟 80-90 步)和更短的时间(每次 10 分钟),未再出现类似情况。

此外,运动时间和环境的选择也有讲究:尽量避开化疗后副作用明显的时间段(如化疗后 1-2 天,此时易出现恶心、乏力),选择体力相对充沛的上午 10 点或下午 4 点,避免在凌晨或深夜运动,防止因光线不足或体温过低增加意外风险;环境优先选安静、空气流通的地方(如社区花园、医院康复区),避免在交通繁忙的路边运动(减少尾气吸入),若遇高温、寒冷、大风或雾霾天气,可改为室内活动(如阳台散步、室内太极),室内运动时需保持空气流通,避免门窗紧闭导致缺氧;运动时穿着宽松、透气的衣物(如棉质运动服),选择带防滑纹路的运动鞋,随身携带少量温水(约 200 毫升),运动中每 5-8 分钟饮用 1-2 口,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引发腹胀。一位患者夏天化疗后,因白天高温,选择上午 8 点在空调房内踏步 10 分钟(空调温度设定为 26,避免过低),踏步时配合轻柔摆臂,既避免了高温暴晒,又保证了运动习惯,未出现中暑或不适。

总之,胃癌转移后运动的 合适与否,关键在于 适配自身情况”—— 根据体力选强度、根据转移部位避风险(如肝转移患者避免剧烈腹部运动,骨转移患者避免负重运动)、根据身体反应动态调整。不用追求 ,只要能长期坚持温和的运动(如每天 10-15 分钟),就能在改善体力、缓解化疗副作用(如乏力、失眠)的同时,为治疗和恢复提供支撑,让身体在运动中逐步找回活力。
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

 

分享本文:
的头像

作者:

资深健康领域编辑,拥有10年健康资讯撰写经验,专注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。

查看更多文章

网友评论

订阅健康资讯

定期获取最新健康资讯、专家建议和实用健康技巧

我们尊重您的隐私,不会向第三方分享您的信息

获取最新健康资讯

订阅我们的健康通讯,获取专业的健康建议和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