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细胞癌手术风险大吗?
文章摘要
讲师:周万飞,淮北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治医师
讲师:周万飞,淮北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治医师
“听说肝癌手术要切肝脏,万一术中大出血怎么办?术后会不会醒不过来?”“我有肝硬化,医生说能手术,但我总怕身体扛不住 —— 肝细胞癌手术的风险到底能不能控制?” 在肝细胞癌治疗中,手术作为根治性手段,其风险问题始终是患者和家属最担心的核心。很多人因听闻 “手术创伤大、并发症多” 而拒绝手术,错失根治机会;也有人忽视自身基础疾病,盲目选择手术导致风险升级。事实上,肝细胞癌手术风险并非 “绝对高”,而是与肿瘤分期、肝功能状态、医疗团队经验密切相关,早期规范评估、成熟团队操作,能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。今天就从手术风险的核心类型、影响因素及防控措施出发,解析 “肝细胞癌手术风险的真实情况”,帮你理性看待手术安全性。
先明确:手术风险有 “高低分层”,不是所有肝细胞癌手术风险都大,早期小病灶 + 肝功能好者风险可控
很多人将 “肝细胞癌手术” 等同于 “高风险手术”,但临床数据显示,符合条件的早期患者手术风险远低于中晚期。肝细胞癌手术风险的核心影响因素是 “肝功能” 和 “肿瘤复杂程度”—— 肝功能正常(Child-Pugh A 级)、肿瘤<5cm 且位置表浅的患者,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仅 5%-10%;而肝功能差(Child-Pugh C 级)、肿瘤伴血管侵犯的患者,并发症发生率可达 30% 以上。
有位肝功能正常的早期患者,腹腔镜手术仅出血 80ml,术后 6 天出院;而另一位肝硬化 Child-Pugh B 级患者,肿瘤伴门静脉癌栓,开腹手术后出现腹水,治疗 2 周才缓解。可见手术风险需结合个体情况判断,不能一概而论 “风险大”。
1. 肝细胞癌手术有哪些核心风险?出血、肝功能衰竭、胆瘘最常见,多为短期可控
肝细胞癌手术的风险主要集中在术中与术后早期,多数并发症可通过术前预防、术中精准操作、术后规范护理缓解,并非 “不可控”:
风险 1:术中出血 —— 最紧急的风险,成熟团队可有效防控
肝脏血供丰富,手术中若损伤大血管(门静脉、肝静脉),可能引发大出血(出血量>1000ml),严重时需输血甚至中转开腹止血,发生率约 3%-8%。但经验丰富的团队会通过术前超声定位血管、术中使用超声刀精准分离、阻断肝门血流等方式,将出血量控制在 200ml 以内;即使出现出血,也能通过止血材料、血管缝合快速处理,极少因出血危及生命。
某中心数据显示,年手术量超 100 例的肝胆外科团队,肝细胞癌手术术中大出血发生率仅 2.1%,远低于年手术量<50 例团队的 7.8%,证明团队经验对出血风险的控制作用。
风险 2:术后肝功能衰竭 —— 肝硬化患者需重点警惕
术后肝功能衰竭是肝硬化患者的主要风险,表现为黄疸、腹水、肝性脑病,发生率约 5%-15%(Child-Pugh A 级患者<5%,Child-Pugh C 级患者>50%)。风险根源是 “剩余肝组织无法代偿”,若术前评估肝储备功能(如 ICG-R15<10%),选择合适的切除范围(避免切除过多肝组织),术后补充白蛋白、使用保肝药物,可显著降低风险。
某肝硬化 Child-Pugh B 级患者,术前 ICG-R15 18%,医生选择局部切除(仅切除 20% 肝脏),术后输注白蛋白 + 保肝治疗,肝功能仅轻度异常,1 周后恢复正常;而另一位患者未做肝储备评估,切除 40% 肝脏,术后出现肝衰竭,需人工肝支持治疗。
风险 3:胆瘘与感染 —— 术后常见并发症,规范护理可缓解
胆瘘(胆汁渗漏)多因术中胆管结扎不彻底导致,发生率约 2%-5%,表现为术后腹痛、发热,通过放置引流管引流胆汁,多数 1-2 周可愈合;术后感染(肺部感染、切口感染)发生率约 5%-7%,多因术后疼痛导致咳嗽无力、切口护理不当引起,通过雾化吸入、抗生素治疗、切口换药,1-2 周可控制。这两类并发症均无长期危害,规范护理即可恢复。
2. 哪些因素会让手术风险升高?肝功能、肿瘤特征、团队经验是三大关键
肝细胞癌手术风险不是固定值,以下三类因素会显著增加风险,术前需重点评估:
因素 1:肝功能差 —— 风险升高的核心根源
肝功能是决定手术风险的首要因素:Child-Pugh A 级患者手术风险低,可耐受肝段切除;Child-Pugh B 级患者风险中等,仅适合局部切除或消融;Child-Pugh C 级患者风险极高,通常不建议手术,优先选择姑息治疗。若肝硬化患者合并腹水、肝性脑病,即使肿瘤符合手术条件,术后肝功能衰竭风险也会翻倍,需严格避免手术。
因素 2:肿瘤复杂 —— 位置深、体积大、伴血管侵犯风险高
肿瘤特征直接影响手术难度:肿瘤直径>5cm、位置深(如肝右后叶深部)、伴门静脉 / 肝静脉侵犯,会增加术中出血、切缘残留风险;多发肿瘤(>3 个)需扩大切除范围,进一步升高肝功能衰竭风险。这类复杂病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可达 25%-30%,需在经验最丰富的中心开展,避免在基层医院手术。
因素 3:团队经验不足 —— 风险控制的 “隐形短板”
肝细胞癌手术对团队技术要求高,主刀医生需具备 5 年以上肝胆外科经验,且年手术量>30 例;若团队缺乏复杂病例处理经验,可能出现操作失误(如误损伤胆管)、并发症应对不及时(如出血后止血不当),导致风险升级。数据显示,基层医院肝细胞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(18.5%)是大型三甲医院(7.2%)的 2.6 倍,凸显团队经验的重要性。
3. 如何降低肝细胞癌手术风险?术前评估、团队选择、术后护理三管齐下
手术风险可通过科学干预有效降低,患者和家属可从以下三方面主动防控,提升手术安全性:
第一步:术前全面评估,明确风险等级
术前需完成 “肝功能 + 肿瘤 + 身体状态” 三项评估:通过肝功能检查、ICG 试验评估肝储备功能,确定能耐受的切除范围;通过增强 CT/MRI 明确肿瘤大小、位置、是否侵犯血管,判断手术难度;通过心肺功能检查、凝血功能检查,确认身体能否耐受麻醉与手术。若评估提示高风险(如 ICG-R15>20%、肿瘤伴大血管侵犯),需调整方案(如改消融、靶向治疗),不盲目手术。
第二步:选择成熟团队,优先大型三甲医院
优先选择年肝细胞癌手术量>50 例的肝胆外科团队,或有独立肝胆外科的三甲医院;术前与主刀医生充分沟通,了解其处理复杂病例的经验(如是否做过血管侵犯肿瘤手术)、并发症发生率;若为微创(腹腔镜 / 机器人)手术,需确认团队年微创手术量>30 例,避免 “新手练手” 导致风险。
第三步:术后严格遵护,配合康复管理
术后按医嘱完成护理:早期下床活动(微创术后 12-24 小时,开腹术后 3-5 天),减少感染与血栓风险;饮食从流质(米汤)逐渐过渡到半流质(粥)、软食(面条),避免高脂、高蛋白饮食加重肝脏负担;密切观察症状(如腹痛、发热、黄疸),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,避免并发症延误处理。
肝细胞癌手术风险有 “个体差异”,早期、肝功能好的患者风险可控,中晚期、肝功能差的患者风险较高,但通过术前评估、团队选择、术后护理,多数风险可有效防控。建议患者确诊后,先在大型三甲医院完成全面评估,明确风险等级,再与医生沟通手术可行性 —— 若风险低,积极选择手术争取根治;若风险高,理性选择消融、靶向等替代方案,不盲目追求手术或因恐惧拒绝手术。记住,手术风险的核心是 “可控性”,科学防控比单纯担忧更重要,合理决策才能在疗效与安全间找到平衡。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