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直肠癌什么时候用免疫治疗好?
文章摘要
讲师:周俭,阜阳市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
讲师:周俭,阜阳市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
在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案里,免疫治疗常被患者追问 “该什么时候用”—— 是早期术后就用,还是晚期没其他办法了再试?其实,免疫治疗的使用时机没有 “统一答案”,需结合肿瘤类型、治疗阶段、患者身体状况等综合判断,不同阶段使用,目的和效果也大不相同,关键是 “在对的时间用对方法”。
晚期二线及以上治疗:免疫治疗的 “主力战场”
目前,晚期结直肠癌是免疫治疗应用最成熟、证据最充分的阶段,尤其是在一线治疗(如化疗、靶向治疗)效果不佳或不耐受时,免疫治疗常成为重要选择。这里的 “晚期”,主要指肿瘤已出现远处转移(如肝转移、肺转移),无法通过手术根治的情况。
具体来说,若晚期患者检测为 MSI-H/dMMR 型(微卫星不稳定 - high / 错配修复缺陷),在一线治疗进展后,使用免疫治疗的效果通常较好,能有效控制肿瘤生长、延长生存时间;即使是 MSS/pMMR 型(微卫星稳定 / 错配修复正常)患者,若身体无法耐受化疗、靶向治疗,或肿瘤进展较快,医生也可能尝试 “免疫治疗 + 其他疗法” 的联合方案,以缓解症状、改善生活质量。曾有位晚期患者,一线化疗后出现严重腹泻,无法继续治疗,检测为 MSI-H 型,改用免疫治疗后,不仅副作用减轻,肿瘤也稳定了 1 年多。
选择这个时机用免疫治疗,一是因为晚期患者对副作用的耐受度需要更谨慎,免疫治疗单药副作用相对温和;二是经过一线治疗后,医生能更清晰地判断肿瘤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,为免疫治疗的使用提供更精准的依据。
晚期一线治疗:特定人群可 “提前启用”
虽然晚期一线治疗以化疗、靶向治疗为主,但对部分特殊人群,免疫治疗也可 “提前” 用于一线。最主要的适用人群仍是 MSI-H/dMMR 型患者 —— 这类患者若身体状况较好,且无免疫治疗禁忌证,医生可能会直接将免疫治疗作为一线方案,尤其是对化疗、靶向治疗副作用恐惧较高的患者。
临床数据显示,MSI-H/dMMR 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,一线使用免疫治疗的客观缓解率和无进展生存期,不低于传统化疗 + 靶向治疗,且副作用发生率更低。比如,有位 60 岁的晚期患者,检测为 MSI-H 型,因担心化疗脱发、恶心等副作用,医生建议一线使用免疫治疗,治疗 3 个月后,肿瘤缩小 30%,且未出现明显不适,生活质量几乎不受影响。
不过,这种 “提前启用” 有严格限制:若患者肿瘤进展迅速,需快速缩小肿瘤以缓解梗阻、出血等急症,仍需优先选择缩瘤效果更快的化疗 + 靶向方案;只有肿瘤相对稳定、无紧急症状的 MSI-H/dMMR 型患者,才更适合一线用免疫治疗。
早期辅助治疗:探索阶段,需严格筛选
对于早期结直肠癌(肿瘤未转移,可通过手术根治),免疫治疗目前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,尚未成为标准辅助治疗方案,但在部分特殊情况下,也可谨慎使用。主要适用于两类患者:一是术后复发风险极高的 MSI-H/dMMR 型患者,比如肿瘤侵犯范围广、淋巴结转移多,医生可能会在化疗后,额外加用短期免疫治疗,进一步降低复发风险;二是因身体原因无法接受手术或化疗的早期患者,若检测为 MSI-H/dMMR 型,可尝试用免疫治疗控制肿瘤,为后续手术创造机会。
曾有位早期患者,因严重肺功能障碍无法手术,肿瘤虽小但属于 MSI-H 型,医生为其制定了 6 个周期的免疫治疗方案,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,肺功能也通过调理得到改善,最终成功接受了手术切除,术后随访 2 年未复发。不过,这类应用需患者充分了解研究进展,在经验丰富的医生指导下,权衡利弊后决定,不能盲目尝试。
局部晚期治疗:联合使用,提升疗效
局部晚期结直肠癌(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淋巴结,但未远处转移)的治疗以 “术前放化疗 + 手术” 为主,免疫治疗在此阶段的应用较少,但近年来也有研究探索 “免疫治疗 + 放化疗” 的联合方案。原理是放疗、化疗可通过破坏肿瘤细胞,释放更多肿瘤抗原,增强免疫治疗激活免疫系统的效果,实现 “1+1>2” 的疗效。
目前,这种联合方案主要用于局部晚期且为 MSI-H/dMMR 型的患者,在术前放化疗的基础上,加用免疫治疗,目的是进一步缩小肿瘤、提高手术切除率,同时降低术后复发风险。不过,该方案仍需更多临床数据支持,且需严格评估患者的身体耐受度 —— 放化疗本身副作用已较强,联合免疫治疗可能增加副作用风险,需医生密切监测和管理。
总结:把握 “核心原则”,选对时机
结直肠癌用免疫治疗的 “好时机”,本质上遵循两大核心原则:一是 “肿瘤类型匹配”,优先用于 MSI-H/dMMR 型患者,这类患者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概率更高;二是 “治疗目标契合”,晚期以控制病情、延长生存为目标,可在一线进展后或特定情况下一线使用;早期以降低复发为目标,需谨慎探索;局部晚期以增强疗效为目标,可尝试联合使用。
对患者而言,无需纠结 “必须在某个时间点用”,更应做的是:尽早完成 MSI/dMMR 检测,明确肿瘤类型;在每个治疗阶段,主动与医生沟通免疫治疗的可能性,结合自身身体状况、治疗目标,由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。比如,晚期患者若一线化疗效果好,可先完成化疗疗程,待进展后再考虑免疫治疗;若一线化疗副作用大,且为 MSI-H/dMMR 型,则可尽早换用免疫治疗。
总的来说,结直肠癌用免疫治疗没有 “绝对最佳时机”,只有 “相对适合的时机”。关键是结合肿瘤类型、治疗阶段和身体状况,在医生的专业评估下,选择能最大化疗效、最小化风险的时间点,让免疫治疗真正成为对抗癌症的 “有效武器”。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