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直肠癌患者如何调整心态?
文章摘要
讲师:白雪艳,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肿瘤科主治医师
讲师:白雪艳,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肿瘤科主治医师
“确诊那天晚上,我在阳台坐了一夜,满脑子都是‘为什么是我’‘治不好怎么办’,连饭都不想吃,更别说去医院治疗了。” 回忆起刚确诊时的状态,52 岁的陈女士眼眶还是泛红。结直肠癌不仅是身体的疾病,更是对心理的巨大冲击 —— 从确诊时的震惊、恐惧,到治疗中的痛苦、焦虑,再到康复期的担忧复发,每个阶段都可能出现负面情绪。这些情绪若不及时调整,会影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,甚至加重病情。今天咱们就聊聊,结直肠癌患者该如何科学调整心态,平稳度过每个治疗阶段。
先说说 “确诊初期的心态调整”,这个阶段最容易出现 “否认、恐惧、焦虑”,关键是 “接纳情绪,逐步面对现实”。很多人刚拿到诊断书时,第一反应是 “不可能,肯定是医生搞错了”,甚至反复去多家医院检查,试图推翻结果;也有人会陷入恐惧,觉得 “得了癌症就等于判了死刑”,整夜失眠、食欲不振。其实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,不用强迫自己 “立刻坚强”,可以给自己 1-2 周的时间消化情绪 —— 比如和信任的家人、朋友倾诉感受,把恐惧和焦虑说出来,比憋在心里好;也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式,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,梳理内心的担忧,慢慢接受 “患病” 这个事实。比如有个患者确诊后,每天和妻子聊自己的担心,妻子耐心倾听并一起查治疗资料,1 周后他逐渐冷静下来,主动和医生讨论治疗方案。
治疗期间(手术、化疗、靶向治疗)的 “心态挑战” 更多,容易因 “痛苦、副作用、进度缓慢” 产生烦躁、抑郁,甚至放弃治疗,需要 “聚焦当下,拆解目标”。手术前可能会担心 “手术风险、术后恢复”,可以通过和医生详细沟通手术流程、术后护理要点,减少未知带来的恐惧;化疗期间可能会因恶心、乏力、脱发等副作用感到痛苦,此时可以把治疗拆分成 “小目标”—— 比如 “先完成这 1 个周期化疗”“今天能多吃半碗饭”,每实现一个小目标就给自己一点鼓励(如看一场喜欢的电影、吃一份想吃的清淡食物),让治疗过程更有成就感。比如有个患者化疗时恶心严重,他每天给自己定的目标是 “喝一杯温水、走 10 分钟路”,慢慢坚持下来,不仅副作用逐渐适应,心态也越来越积极,顺利完成了 6 个周期治疗。
治疗期间还容易出现 “对比心态”—— 看到病友治疗效果比自己好,或恢复速度比自己快,就会焦虑 “是不是自己的病情更严重”。其实每个人的病情、身体状况、对治疗的反应都不同,没有可比性,与其和别人对比,不如 “关注自己的进步”—— 比如今天比昨天多走了 5 分钟,食欲比上周好了一点,这些都是值得开心的变化。如果对比心态严重,可以暂时减少和病友的交流,专注于自己的治疗和恢复,待心态平稳后再互相鼓励。比如有个患者看到病友化疗后没脱发,自己却头发掉光,一度很自卑,后来家人提醒他 “你的体力恢复比病友快”,他才逐渐关注自己的进步,心态慢慢调整过来。
康复期的 “心态困扰” 主要是 “担心复发、害怕回归正常生活”,需要 “重建信心,回归生活节奏”。很多患者康复期虽然身体恢复良好,但总担心 “肿瘤会不会突然复发”,不敢像以前一样工作、旅行,甚至不敢吃喜欢的食物,长期处于紧张状态。其实康复期定期复查能及时发现问题,过度担忧反而会影响免疫力,此时可以通过 “规律生活、培养兴趣爱好” 转移注意力 —— 比如重新回到工作岗位(从轻度工作开始),让自己感受到 “价值感”;培养养花、钓鱼、书法等爱好,丰富生活,减少胡思乱想;也可以加入病友康复群,和康复多年的病友交流,看到他们正常生活的状态,能增强自己的信心。比如有个患者康复后不敢上班,在家待了半年,后来在家人鼓励下找了一份轻松的办公室工作,和同事相处融洽,担心复发的情绪也逐渐淡化。
家人的 “陪伴与支持” 对患者心态调整至关重要,但要注意 “方式方法”,避免 “过度保护” 或 “忽视情绪”。很多家属得知患者患病后,会过度小心翼翼,比如不让患者做任何家务、凡事都包办代替,反而会让患者觉得 “自己没用”,加重自卑;也有的家属觉得 “只要治疗就行,心态不重要”,忽视患者的情绪变化,导致患者孤独感加重。正确的做法是 “平等对待,适度关心”—— 比如和患者一起商量治疗方案、一起做康复运动,让患者感受到 “被尊重”;当患者出现负面情绪时,不要说 “别想太多”“你要坚强”,而是耐心倾听,说 “我知道你很难受,我会一直陪着你”,给予情感支持。比如有个患者的妻子,每天陪他散步、一起做饭,遇到他焦虑时就安静倾听,不打断也不指责,患者的心态在她的陪伴下越来越积极。
如果负面情绪 “持续时间长、影响生活”,比如连续 2 周以上失眠、抑郁、拒绝进食,甚至有自杀念头,一定要 “寻求专业心理帮助”,不要觉得 “心理咨询是软弱的表现”。很多医院都设有心理科或肿瘤心理门诊,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能通过 “认知行为疗法”“放松训练” 等方法,帮助患者调整负面认知,缓解焦虑、抑郁情绪;必要时还会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焦虑、抗抑郁药物,帮助患者快速改善心态。比如有个患者康复期长期失眠、情绪低落,甚至拒绝复查,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,他学会了 “正念呼吸” 放松方法,配合短期药物治疗,1 个月后睡眠和情绪都明显改善,也愿意按时复查了。
患者自己也可以尝试 “自我调节小技巧”,在情绪不好时快速缓解。比如 “深呼吸放松法”—— 当感到焦虑时,闭上眼睛,慢慢吸气 4 秒,屏住呼吸 2 秒,再慢慢呼气 6 秒,重复几次,能快速平复情绪;“积极心理暗示法”—— 每天早上起床后,对着镜子说 “今天我状态很好,恢复又进步了一点”,长期坚持能改善负面心态;“转移注意力法”—— 情绪低落时,看一部喜剧电影、听一首喜欢的歌、和朋友聊聊天,让自己暂时脱离负面情绪。比如有个患者每次担心复发时,就会听舒缓的音乐,配合深呼吸,焦虑情绪很快就能缓解。
可能有人会问:“调整心态真的能影响治疗效果吗?” 科学研究表明,积极的心态能增强免疫力,提高身体对治疗的耐受性,甚至能延长生存期 —— 比如同样接受化疗的患者,心态积极的人副作用更轻,治疗完成率更高;而长期焦虑、抑郁的患者,免疫力会下降,更容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,影响治疗效果。所以心态调整不是 “可有可无”,而是治疗和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,和饮食、运动一样重要。
最后想总结一下: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、治疗、康复的每个阶段,都可能出现负面情绪,这是正常的,关键是及时调整。可以通过接纳情绪、聚焦小目标、转移注意力、寻求家人支持和专业帮助等方法,逐步改善心态。记住,癌症是一场持久战,好的心态是 “战斗力” 的重要来源,只要积极面对,配合规范治疗,就一定能平稳度过难关,回归正常生活。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