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健康,关注健康养生网 - 您身边的健康顾问

首页 国内健康 HR+/HER2 - 乳腺癌有哪些误区?

HR+/HER2 - 乳腺癌有哪些误区?

2025-09-12 22:04:20
阅读量:1420
健康养生网

文章摘要

讲师:朱静,淮北矿工总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 “听说 HR+/HER2 - 乳腺癌不用化疗,光吃内分泌药就行?

 

讲师:朱静,淮北矿工总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

“听说 HR+/HER2 - 乳腺癌不用化疗,光吃内分泌药就行?”“都已经转移了,治疗也没用,不如放弃?” 在 HR+/HER2 - 乳腺癌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,患者总能听到各种说法,有些看似 “有道理”,实则是认知误区,不仅会干扰治疗决策,还可能延误病情。这些误区往往源于对疾病分型、治疗手段的不了解,或是轻信非专业信息。今天就梳理 6 个最常见的误区,用临床证据逐一澄清,帮你建立科学的疾病认知。

误区一:HR+/HER2 - 乳腺癌 “不用化疗,只吃内分泌药就行”

很多患者看到 “HR+” 就认为 “只需内分泌治疗”,甚至拒绝医生推荐的化疗或靶向治疗,这是典型的 “一刀切” 认知误区。

HR+/HER2 - 乳腺癌确实以内分泌治疗为核心,但并非所有患者都无需化疗:对于肿瘤直径>5cm、腋窝淋巴结转移≥4 枚、Ki-67 指数>20% 的高危患者,术后单纯内分泌治疗无法有效降低复发风险,医生通常会建议先进行 4-6 周期辅助化疗,再序贯内分泌治疗,能让 5 年无病生存率提升 10%-15%;晚期患者若出现 “内分泌治疗耐药”,或肿瘤进展速度快(如 2 个月内病灶增大 50% 以上),也需及时启动化疗,快速控制病情。是否需要化疗,需结合肿瘤分期、风险等级综合判断,不能仅凭 “HR+” 就否定化疗的必要性。

误区二:“内分泌治疗副作用小,随便吃不用监测”

部分患者觉得内分泌治疗(如他莫昔芬、来曲唑)不像化疗那样有严重副作用,就随意停药、漏服,或不按时复查,这会直接影响疗效。

内分泌治疗虽副作用温和,但长期服用仍有特定风险:他莫昔芬可能增加子宫内膜增厚、血栓的风险,需每 6 个月做一次妇科超声和凝血功能检查;来曲唑等芳香化酶抑制剂会导致骨密度降低,增加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,需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查,必要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 D。此外,漏服或擅自停药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波动,可能诱发癌细胞耐药,研究显示,内分泌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,复发风险比规范服药者高 30%。因此,内分泌治疗需严格遵医嘱,定期监测副作用,不可掉以轻心。

误区三:“HER2 - 就不能用靶向药,只能靠内分泌和化疗”

不少患者看到 “HER2-” 就认为 “没有靶向药可用”,错过更精准的治疗选择,这是对靶向治疗的认知局限。

HER2 - 确实无法使用 HER2 靶向药,但 HR+/HER2 - 乳腺癌患者还可使用其他靶点的靶向药,其中 CDK4/6 抑制剂(如哌柏西利、阿贝西利)是核心选择:晚期患者联合 “内分泌治疗 + CDK4/6 抑制剂”,无进展生存期可从 14 个月延长至 28 个月以上,部分患者甚至实现 3-5 年带瘤生存;高危早期患者术后联合使用 2-3 年,能降低 25%-30% 的复发风险。此外,存在 PI3K 突变的患者,还可使用 PI3K 抑制剂(如阿培利司);存在 BRCA 突变的患者,可使用 PARP 抑制剂,这些都是 HER2 - 患者的有效靶向治疗选项,并非 “无靶向药可用”。

误区四:“晚期 HR+/HER2 - 乳腺癌没救了,治疗只是浪费钱”

部分晚期患者确诊后陷入绝望,认为 “转移了就治不好,不如放弃”,这是对晚期治疗的严重误解。

随着内分泌治疗、靶向治疗的发展,晚期 HR+/HER2 - 乳腺癌已从 “绝症” 转变为 “可控的慢性疾病”:通过 “内分泌治疗 + 靶向治疗” 的联合方案,约 40%-50% 的晚期患者可实现 1-3 年无进展生存,20%-30% 的患者生存期超过 5 年,甚至有部分患者通过规范治疗,实现长期带瘤生存。即使出现内分泌治疗耐药,还可通过更换内分泌药物、联合其他靶向药、化疗等方式控制病情,缓解疼痛、改善生活质量。晚期治疗的目标是 “延长生存期、提升生活质量”,而非 “治愈”,积极治疗能显著改善预后,绝非 “浪费钱”。

误区五:“治疗结束后没复发,就可以随便吃、随便玩,不用管了”

部分患者治疗结束后,看到复查结果正常,就恢复熬夜、吸烟、高油饮食等不良习惯,忽视长期健康管理,这会增加复发风险。

HR+/HER2 - 乳腺癌的复发高峰在治疗后 1-5 年,即使 5 年后无复发,仍需长期管理:饮食上需保持低油、低糖、高纤维,避免肥胖(尤其是绝经后),肥胖会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,增加复发风险;生活习惯上需戒烟戒酒、规律作息,避免熬夜导致内分泌紊乱;运动上需坚持每周 15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,如快走、瑜伽,增强免疫力;复查上需严格按 “前 2 年每 6 个月一次,3-5 年每年一次,5 年后每年一次” 的频率,及时发现早期复发迹象。治疗结束不代表 “万事大吉”,长期健康管理才是降低复发风险的关键。

误区六:“有家族史的人才会得 HR+/HER2 - 乳腺癌,没有家族史就不用预防”

部分无家族史的女性认为 “自己不会得这个病”,忽视预防和筛查,这是对发病因素的片面认知。

遗传因素确实是 HR+/HER2 - 乳腺癌的发病原因之一,但仅占 10%-15%,其余 85%-90% 的患者发病与激素水平、生活习惯、环境因素相关,如月经初潮早、绝经晚、肥胖、长期熬夜等。即使没有家族史,若存在上述危险因素,患病风险仍会升高:比如绝经后肥胖的女性,患病风险比正常体重者高 50%;长期熬夜的女性,风险比规律作息者高 30%。因此,无论是否有家族史,女性都需做好预防(如控制体重、规律作息)和筛查(如 40 岁后定期做乳腺超声、钼靶),而非 “无家族史就不用管”。

误区七:“吃中药能替代西药治疗,还能根治 HR+/HER2 - 乳腺癌”

部分患者轻信 “中药能根治癌症” 的说法,擅自停用内分泌药、靶向药,改用中药,导致病情进展,这是对中西医治疗的错误认知。

目前没有科学证据表明中药能替代西药治疗 HR+/HER2 - 乳腺癌,内分泌治疗、靶向治疗、化疗仍是核心手段。中药可在医生指导下作为 “辅助治疗”,比如化疗期间用中药缓解恶心、疲劳,康复期用中药调理身体、改善免疫力,但需在正规医院中医科就诊,避免使用偏方、秘方。擅自用中药替代西药,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失控、癌细胞增殖,增加复发转移风险,甚至延误病情,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。

总的来说,HR+/HER2 - 乳腺癌的误区多源于对疾病分型、治疗手段、长期管理的认知不足,轻信非专业信息或片面经验。避开这些误区,需结合临床证据、听从医生建议,建立科学的疾病认知,才能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少走弯路,为长期生存打下基础。
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

 

分享本文:
的头像

作者:

资深健康领域编辑,拥有10年健康资讯撰写经验,专注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。

查看更多文章

网友评论

订阅健康资讯

定期获取最新健康资讯、专家建议和实用健康技巧

我们尊重您的隐私,不会向第三方分享您的信息

获取最新健康资讯

订阅我们的健康通讯,获取专业的健康建议和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