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轻人不会得结直肠癌吗?
文章摘要
讲师:袁小祥,安庆市立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
讲师:袁小祥,安庆市立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
“28 岁那年,我因为持续腹泻、便血去医院,医生怀疑是结直肠癌时,我第一反应是‘不可能吧?这病不是老年人得的吗?’直到病理报告出来,才不得不接受现实 —— 原来年轻人也会得结直肠癌?为什么以前总听说这是‘老年病’?” 近年来,越来越多年轻患者确诊结直肠癌后,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。在大众认知里,结直肠癌是 “老年病”,年轻人往往觉得 “自己离它很远”,但数据显示,结直肠癌正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,年轻群体同样面临患病风险,忽视预防和筛查,可能会付出沉重代价。
先看数据:结直肠癌年轻化趋势明显,年轻人患病比例逐年升高。过去,结直肠癌患者中 50 岁以上人群占比超过 80%,但近 20 年来,全球年轻结直肠癌患者(50 岁以下)的发病率年均增长 3%-5%,我国更是达到 5%-7%。目前,我国年轻结直肠癌患者占比已从过去的 5% 升至 12% 左右,也就是说,每 10 个结直肠癌患者中,就有 1 个是 50 岁以下的年轻人,其中 30-40 岁患者的增长速度最快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年轻患者确诊时病情往往更严重 —— 由于对疾病警惕性低,出现症状后容易延误就医,约 70% 的年轻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,5 年生存率比早期确诊者低 40% 以上。一位 32 岁的年轻患者,因 “便秘与腹泻交替” 就诊,检查时肿瘤已侵犯肠道全层并出现淋巴结转移,虽经手术 + 化疗控制病情,但后续仍需长期随访,这正是 “年轻人不会得” 的认知误区导致的后果。
年轻人为什么会得结直肠癌?这些不良习惯是 “主要诱因”。年轻人患结直肠癌,与现代生活方式密切相关,很多看似 “平常” 的习惯,正在悄悄增加患病风险。首先是 “饮食结构不合理”:年轻人普遍偏爱高油、高糖、低纤维的食物,如油炸食品、奶茶、火锅、快餐,很少吃蔬菜、粗粮,这种饮食会导致肠道蠕动减慢,有害物质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,刺激黏膜细胞恶变;其次是 “作息紊乱与熬夜”:年轻人经常熬夜加班、追剧、玩游戏,长期睡眠不足会打乱肠道生物钟,降低免疫力,影响肠道黏膜修复,增加细胞恶变概率;再次是 “久坐不动”:很多年轻人工作时久坐办公,下班后也缺乏运动,长期久坐会减慢肠道蠕动,导致粪便停留时间延长,同时增加肥胖风险(肥胖是结直肠癌的重要危险因素);最后是 “吸烟饮酒”:部分年轻人有吸烟、过量饮酒的习惯,烟草中的致癌物质和酒精代谢产物乙醛,会直接损伤肠道黏膜,加速息肉恶变。一位 28 岁的患者,长期吃外卖、熬夜、吸烟,确诊时医生分析,这些不良习惯至少让他的结直肠癌发病时间提前了 10 年。
年轻患者的结直肠癌:症状更隐匿,更容易被忽视。与老年患者相比,年轻结直肠癌患者的症状更具 “迷惑性”,更容易被误诊或漏诊。一方面,年轻患者的肿瘤进展速度更快 —— 由于年轻人身体代谢旺盛,肿瘤细胞增殖速度比老年人快,从早期发展到中晚期的时间更短,平均仅需 1-2 年,而老年人通常需要 3-5 年;另一方面,年轻患者的症状更容易与 “常见病” 混淆 —— 年轻人出现便血、腹痛、排便习惯改变时,医生和患者都容易误认为是痔疮、肠炎、肠易激综合征等,导致延误诊断。有数据显示,年轻结直肠癌患者从出现症状到确诊,平均延误时间达 1 年,远长于老年患者的 6 个月。一位 25 岁的女性患者,因 “腹痛 + 便血” 就诊,最初被诊断为 “溃疡性结肠炎”,治疗 3 个月后症状无改善,进一步肠镜检查才确诊为早期结肠癌,及时手术切除后恢复良好,若再延误可能发展为中晚期。
有这些情况的年轻人,属于结直肠癌 “高危人群”,需重点警惕。并非所有年轻人都有同等的结直肠癌风险,以下人群属于 “高危群体”,更需重视预防和筛查:一是 “有结直肠癌家族史” 的人,若一级亲属(父母、兄弟姐妹)中有结直肠癌患者,本人患病风险是普通人的 3-5 倍,且发病年龄可能提前;二是 “患有慢性肠道疾病” 的人,如溃疡性结肠炎、克罗恩病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,这些疾病会导致肠道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,增加恶变风险;三是 “有肠道息肉病史” 的人,尤其是腺瘤性息肉,年轻人若发现此类息肉,恶变风险比老年人更高,需及时切除并定期复查;四是 “长期存在不良生活习惯” 的人,如长期高油饮食、熬夜、久坐、吸烟饮酒,这类人群即使没有家族史,患病风险也会显著升高。一位 30 岁的男性,父亲患有结直肠癌,他从 25 岁开始定期做肠镜筛查,30 岁时发现 1 个腺瘤性息肉并及时切除,避免了恶变风险,这正是高危人群提前筛查的重要性。
年轻人该如何预防结直肠癌?做好这三点很关键。要降低年轻人的结直肠癌风险,关键在于 “改变认知、调整习惯、提前筛查”。首先是 “纠正认知误区”:年轻人要认识到 “结直肠癌不是老年病”,自己同样面临风险,出现症状时及时就医,不要抱有 “侥幸心理”;其次是 “调整生活习惯”:减少高油、高糖、低纤维食物的摄入,多吃蔬菜、水果、粗粮;保证规律作息,避免熬夜,每天睡眠 7-8 小时;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,避免久坐;戒烟限酒,减少对肠道的刺激;最后是 “高危人群提前筛查”:普通年轻人可从 40 岁开始做结直肠癌筛查(比普通人群提前 10 年),高危人群(有家族史、肠道疾病史)建议从 30 岁甚至 25 岁开始,每 3-5 年做一次肠镜检查,若发现息肉及时切除。一位 28 岁的高危人群,从 25 岁开始每 3 年做一次肠镜,至今未发现异常,肠道功能良好,他说:“提前筛查让我更有安全感,不用再担心‘年轻就没事’。”
误区提醒:不要因 “年轻” 而忽视筛查,也不要因 “无症状” 而放松警惕。很多年轻人觉得 “自己年轻、身体好,不用做筛查”,但从预防角度,即使没有症状,高危人群也需提前筛查,因为早期结直肠癌和息肉大多无症状,只能通过检查发现;也有年轻人认为 “没有不良习惯,就不会得结直肠癌”,但遗传因素同样会增加风险,有家族史的年轻人,即使生活习惯健康,患病风险也比普通人高,同样需要重视筛查。因此,年轻人应摒弃 “不会得” 的认知,根据自身情况做好预防和筛查,才能有效降低风险。
总之,结直肠癌不是 “老年病”,年轻人同样会得,且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。不良生活习惯是年轻人患病的主要诱因,而症状隐匿、认知误区则导致年轻患者更容易延误诊断。年轻人要纠正 “不会得” 的错误认知,调整生活习惯,高危人群提前筛查,才能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危害。不用因 “年轻” 而掉以轻心,也不用因 “风险” 而过度焦虑,科学预防、及时筛查,才能守护好自己的肠道健康。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