胰腺癌患者怎么自我接纳?
文章摘要
讲师:苏方,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
讲师:苏方,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
手机屏幕上跳动着朋友的聚会邀请,手指悬在对话框上方迟迟没落下 —— 看着镜子里因治疗略显苍白的自己,想起化疗后还没长齐的头发,心里忍不住嘀咕:这样的样子,去了会不会让大家不自在?自己还能像以前一样融入吗?很多胰腺癌患者在疾病带来的身体变化和心理冲击下,都会经历这样的自我怀疑,而自我接纳,就是从允许自己有这样的顾虑开始,慢慢学着和当下的自己和平相处,不再用 “生病前的标准” 苛责现在的自己。
自我接纳的第一步,是 “允许自己有负面情绪”,不用强迫自己 “必须坚强”。确诊胰腺癌后,感到害怕、焦虑、沮丧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,就像身体生病会疼痛一样,心理遇到冲击也会有情绪波动。不用因为 “别人都说要乐观”,就把这些负面情绪藏起来,觉得自己 “不够勇敢”。可以试着找个安静的时刻,和自己的情绪对话,比如心里难过时告诉自己 “我现在很难过,是因为生病让我很害怕,这很正常”。当你不再抗拒负面情绪,反而能更平静地看待它们,这些情绪也会慢慢失去 “控制你的力量”,不会再让你陷入自我否定的漩涡。
接着,可以试着 “客观看待身体的变化”,不再因这些变化否定自己的价值。治疗过程中,可能会出现脱发、体重变化、体力下降等身体改变,这些变化容易让患者觉得 “自己变得不好了”。其实,这些只是疾病和治疗带来的暂时状态,不是你的全部。可以试着换个角度看待这些变化,比如 “脱发是因为治疗在帮我对抗疾病,等治疗结束,头发还会慢慢长出来”;体力不如以前,就把节奏放慢,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,比如慢慢散步、整理房间,在这些小事里找到 “自己还能做到” 的成就感。当你不再把身体变化等同于 “自己的失败”,就能慢慢接纳当下的身体状态。
还要学会 “和自己的过去和解”,不用纠结 “如果没生病会怎样”。很多患者会反复回想生病前的生活,对比现在的状态,心里满是遗憾和不甘,甚至会自责 “是不是以前没照顾好自己才生病”。其实,疾病的发生有很多复杂因素,不是你的错,也不用拿过去的生活和现在比较。可以试着把注意力放在当下,比如今天比昨天多吃了一口饭,或者和家人聊了一会儿开心的事,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小进步。当你不再沉浸在对过去的遗憾里,而是关注当下的小美好,就能慢慢接纳现在的生活,减少对自己的苛责。
另外,“允许自己需要帮助” 也是自我接纳的一部分。在临床接触的胰腺癌患者中,不少人曾是家庭里的 “顶梁柱” 或生活中的 “强者”,习惯了照顾他人、独立解决问题,患病后角色的转变让他们难以适应。有些患者觉得 “自己以前能照顾别人,现在却要依赖别人,很没用”,甚至会因为让家人帮忙翻身、喂饭而暗自愧疚,所以即使身体不适、需要帮助,也宁愿硬扛着不愿开口。但实际上,胰腺癌治疗期间,患者常面临手术创伤、化疗副作用等多重身体挑战,体力和精力远不如从前,此时寻求帮助并非软弱,而是根据自身状况做出的理性选择,更是对自己健康负责的表现。比如体力不支时,让家人帮忙递杯水、整理下被褥,能避免因勉强起身导致摔倒;心里难受时,找朋友聊聊天,把压抑的情绪倾诉出来,能减少焦虑感的堆积;甚至在复诊时,让家属帮忙记录医生的叮嘱,也能避免因治疗期间记忆力下降而遗漏重要信息。这些都是很正常的需求,当你愿意坦然接受别人的帮助,不再把 “需要帮助” 当成自己的缺点,不再用 “以前的自己” 来苛责 “现在的自己”,就能更轻松地面对当下的生活,减少不必要的心理负担,让身心能更专注地投入康复。
最后,可以试着 “给自己一点耐心”,自我接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,尤其对于胰腺癌患者而言,疾病带来的身体变化、治疗过程中的不确定性,都会让情绪像 “过山车” 一样起伏。可能今天因为化疗反应减轻,能安稳吃一顿饭,就觉得自己能平静面对病情;明天却因为看到同病房患者的治疗反应,又突然陷入对未来的担忧,情绪低落。这种反复其实是身体和心理在适应疾病的正常过程,就像伤口愈合需要时间,心理的调整也需要循序渐进。不用因为偶尔的情绪反复就否定自己之前的努力,更不用因此自责 “不够坚强”,可以试着在情绪低落时告诉自己 “没关系,慢慢来,我正在学着和自己相处,偶尔难过也很正常”。还可以每天花三五分钟和自己进行 “积极对话”,比如睡前躺在床上,回想今天发生的小事:“今天家属帮我按摩时,我没有拒绝,这是进步”“今天虽然没力气散步,但我平静地听了半小时音乐,没有因为体力不好而自责”,哪怕只是这样微小的瞬间,都是自我接纳的重要一步。在这样的慢慢积累中,你会发现,接纳自己的时刻越来越多,情绪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小,心里的负担也会越来越轻,就像在黑暗中慢慢点亮一盏灯,逐渐看清生活里值得珍惜的细节。
总的来说,胰腺癌患者的自我接纳,本质上是与疾病带来的 “变化” 和解 —— 不苛责自己无法再像从前一样精力充沛,不否定自己此刻需要依赖他人的状态,坦然面对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适与情绪起伏,把注意力从 “失去的” 转向 “当下拥有的”。比如关注今天饭菜的香味、家人陪伴时的温暖、听一首歌时的放松,在每一个这样的小细节里找到对自己的认可。当你慢慢接纳了当下的自己,就不会再把精力浪费在 “自我批判” 的内耗上,而是能把能量集中在配合治疗、照顾身体上,以更平和的心态面对治疗中的挑战与生活里的日常。而这份平和,就像给身体加了一层 “保护盾”,能帮助你更好地耐受治疗,更快地恢复状态,它本身就是对抗疾病的重要力量。
本项目由北京医学检验学会发起,齐鲁制药公益支持